田园赋
——小财神
余少怀鸿鹄志,踏商海以弄潮,周旋朱户,竞逐利薮。往来皆显贵,谈笑尽权谋;夙兴夜寐,惟恐失机。尝以天地为枰,视金玉如囊中之物,自诩纵横捭阖,可揽日月入怀。然逐鹿久矣,始觉此途恰似迷途,虽获满堂珠玉,却失本心皎洁。
及壮岁,历商海沉浮,遍尝世态炎凉,乃悟范蠡泛舟之智、陶潜归园之慧。方知"善为至宝终身用,心做良田百世耕",此中真意,胜却万千算计。年近天命,决然舍却浮华,退耕垄亩,以循大道。盖四时有序,万物有时,人生亦当顺势而为,此乃道法自然之真谛。
今居田园,茅檐低覆,篱墙疏围。晨兴理秽,戴月荷锄,与清风为契,同明月作伴。春赏桃李争妍,夏观芙蕖映日,秋收金穗盈筐,冬话炉火融融。远山凝黛,若故友长揖;近柳垂丝,似知己牵衣。鸡鸭踏露,猫狗逐蝶,朝闻啼鸣而起,暮随犬吠还庐。方知喧嚣之外,自有天真藏于垄亩;至简之境,反得大道之趣。
骤雨突至,不避檐下,笑看雨帘织锦,击瓦成乐;狂风乍起,安坐竹椅,静听松涛作赋,和曲而歌。顺逆皆为风景,忧喜俱化清茶,此乃上善若水之德——遇方则方,遇圆则圆,随物赋形,自在从容。春种秋收,不问丰歉,但求耕耘之乐;寒来暑往,莫计得失,惟守本心之安。
偶有故交来访,或煮茶论道,或对弈林间。兴至时,引志趣相投者相识,看其携手成善,如繁花交缠,自成盛景。至此彻悟:让利非失,实得自在;退步非怯,乃守真性。昔范蠡助越功成,泛舟五湖;今吾效先贤之豁达,栖身田园,虽无经世之才,却享天人合一之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余生愿守此田园,耕读自适,以豁达之心顺天时,以仁爱之意利万物。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心无挂碍,与草木同荣,伴星月长明,终悟天地大道,尽在返璞归真处。 以善心为宝,耕心田为业,此中真意,代代相传。道家的终极目标主要是追求“道”以及与“道”合一的境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追求长生久视
道家认为通过顺应自然、修炼身心等方式,可以达到延长寿命甚至超越生死的境界。如《道德经》中提到“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许多道家修炼者通过内丹、外丹等修炼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
实现精神自由
道家倡导超越世俗的束缚和限制,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庄子提出“逍遥游”的概念,希望人们能够摆脱功名利禄、是非善恶等世俗观念的羁绊,达到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精神境界。
达到天人合一
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融为一体。通过“致虚守静”等方式,体悟自然之道,使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与自然的节奏相契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回归自然本性
道家主张人们回归到自然纯真的本性状态,摒弃世俗的虚伪和繁杂。认为人性本自然,不应被过多的欲望和人为的规范所扭曲,要恢复到婴儿般纯真质朴的状态,如《道德经》中说“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