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古倡今
——写近体诗词是用新韵好还是用古韵好
姜亦望
写近体诗词,有人喜欢用“平水韵、词林正韵”,有人喜欢用“中华新韵、中华通韵”,其中不乏有互相排斥指责的小摩擦发生。
新韵与旧韵书的关系,叫做“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创作旧体诗,提倡使用新韵,但不反对使用旧韵,如《平水韵》。但在同一首诗中,对于新旧韵的不同部分不得混用。为了便于读者欣赏、便于编者审稿,使用新韵的诗作,一般应加以注明。
一般说来,新韵比旧韵要简单、宽泛,且容量大,这对于繁荣诗词创作应该是有促进作用的。但这并不妨碍继续使用旧韵,这就是“今不妨古”的原则。而且,即使使用新韵,也可以使用比新韵更严、更细的韵目,这就是“宽不碍严”的原则。
学习近体诗词创作,押韵选择应兼顾传承与创新。古韵(平水韵/词林正韵)是古典诗词的根基,能还原传统声韵体系,保留时空韵律美感,对理解古人作品尤为重要。但古今音变显著,部分古韵已与普通话脱节,可能造成今人诵读违和。
今韵(中华通韵)以普通话为基础,符合现代语言习惯,利于诗词传播与情感共鸣,对初学者更友好。然完全弃古韵可能割裂与传统诗词的声律纽带。
况且,如果想写好近体诗词不妨用古韵来要求自己,多去学习和了解古韵知识,有助于更好地阅读、模仿、借鉴、欣赏古诗词作品。这样回头再用“中华通韵”去练习写作,就能够知古用今,事半功倍。
“从创作角度看,是不是该用《中华通韵》,取决于创作目的和个人习惯。如果只是为自我欣赏,那么押什么韵、是否押韵倒无所谓。如果以传承传播交流为目的,那一定首选《中华通韵》。即使用旧韵,也要用和《中华通韵》契合的字,才能和当代读者共鸣。中华诗词的生命力不在一意拟古,在于人们相互交流、欣赏批评、传播吟诵。……诗人要知平水韵、词林正韵、中原音韵等旧韵,便于理解古诗,修养诗学。如果能找回旧韵的原始发音,我们双手欢迎。但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难来。因循守旧甚至傲慢和偏见,不能解决声音和谐问题。回归"押韵"的本质,用《中华通韵》创作诗词,让当代人听到和谐的诗声,应是我们的追求。”(摘自 2025 年 5 月《中华诗词》卷首语张存寿语)
所以个人认为,若追求历史还原与学术研究,宜用古韵;若侧重现代表达与大众传播,可用今韵。无论选择哪种韵系,需遵循"一诗一韵"原则,切忌古今混押。当代创作者可二者兼修:研习古韵以承文脉,尝试今韵以开新声,在守正中寻求创新平衡。
2025.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