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5月21日,在《北京晚报》上刊登了一张两位慈祥老人的图片,图片名称为《蓝衣老人与白塔》,图片中的老人是河南省洛宁县马店镇田村二组人。


男主人公名叫赵书仙,曾任洛宁县长水高中校长;女主人公为王素花,是赵书仙的配偶。
两人于1994年春季,以北京北海公园白塔为背景拍了照片,照片中的二老显得特别慈祥温馨、容光焕发、笑容可掬、精神矍铄。在2025年北海公园开放100周年主题征集活动中被选中,并刊登在《北京晚报》5月21日第19版五色土“城迹”栏目里,与两千多万北京市民和广大读者见面!
那时,我在北京原第二炮兵(现火箭军)司令部服役,60多岁的父母因思念当兵的儿子,要来北京看我。为了不打扰我工作,二老没有提前通知我,当时村子里没有电话,更没有现在便捷的手机微信联系。父母不想给远方从军的儿子添麻烦,更怕打扰儿子的军旅生涯。于是,父母就带着洛宁家乡特产——自己亲手做的锅盔馍、花卷馍,悄悄从田村出发。
他们清早先在村口坐小三轮车“蹦蹦车”到县城,再从县城坐长途汽车,一路颠簸劳累赶到洛阳长途汽车站,背着沉重的行李包裹,穿越洛阳火车站广场,到售票处查询车次,又排着长队购买了晚上洛阳到北京的火车票,在洛阳火车站也舍不得到饭馆买饭吃,只是吃着从老家带来的干粮。然后,坐了一整夜的硬座绿皮火车,总行程近千里,于第二天早上到北京。
可是,偌大个北京,驻军也很多,到哪里才能找到儿子?二老就默默的拿着写有我地址的信封,操着浓厚的洛宁方言,一路问询,终于问询到了到我部队所在地的公交车次,从北京站坐103路电车到北京西四东大街胡同口。
可不巧的是,当天上午我因公务还不在单位,等回来看见远道千里一路风尘仆仆背着大包小包赶来的父母双亲后,心中十分震惊,激动得眼泪夺眶而出。万分高兴之余,更惊叹父母这么大年纪,一路风尘来京的毅力和执着精神。

父亲以前到过北京,他曾作为洛宁县教育局主要撰稿人,写过洛宁山村教师事迹的长篇通讯稿件,在那个通讯不便的年代,他亲自到北京送稿件并刊登在《光明日报》上。
母亲从来没有来过北京,以前甚至连洛阳和省会郑州也没去过,来京后,我在工作之余开着进口皇冠轿车,带着他们去了天安门广场,在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前和天安门广场拍照留念,还开车带二老欣赏了二环路夜景,去了颐和园、景山、北海公园等名胜景点游览;漫步长安街,体验乘坐了北京地铁,拍了许多照片。这张《北京晚报》刊登的照片,就是当时带二老爬上景山时,在景山公园西侧半山腰位置,拍下的有北海白塔和皇家园林的美景珍贵照片。
当时,二老还身着蓝色老式衣服,因为深蓝色是他们那个年代的衣着习惯。父亲在家乡洛宁县的长水高中从教多年。先担任教导主任多年,后担任校长。一辈子经常是中规中矩深蓝色的旧中山装,母亲经常穿蓝黑色斜对襟衣服。






年轻时的父亲,在建国前曾投笔从戎参加解放军,与洛宁纵队从中原一直打到海南岛,屡立战功;曾孤胆深入敌穴,劝降数百名敌人;从战士、文书,一直到营参谋。家里至今保存有父亲的多枚军功章和嘉奖证书:《剿匪胜利纪念》奖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河南省军区陕州军分区二等模范》奖状、《独九团一等功臣》、李先念唐天标签发的《荆江分洪奖状》、《为民立功 无限光荣》奖状!
父母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一辈子勤俭节约,受过许多生活上的苦,几乎没有穿过颜色鲜艳的衣服。母亲性情温和、慈爱善良,不善言辞,长期生活在村里,独自挑起养育子女和家庭生活的重担,在背后默默支持着父亲的教育事业。母亲娘家是邻村马店乡小街村的,原为民国时代的大户人家,因世道变故,嫁给赵家后因成份问题,生活的相对清苦。好在父亲上过师范,宽容大度,举案齐眉,与任劳任怨的母亲携手度过清贫而充实的一生。

母亲共养育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其中儿子门们均为大学及本科学历,有军官、有大学教师、有政府机关企事业工作人员,工作位置分别在首都、省会等地。其中,长子赵明山,原在洛宁县水利局工作,曾任大沟口水库负责人,二子赵明川,总后武汉军代局团职军官,三子赵明河,郑州高校教师,小说作家、编剧、影视作家;四子赵明军,火箭军司令部转京工作;两个女儿也生活的很幸福,一个叫赵明珠,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一个叫赵明琴在洛宁水利部门工作。
如今老人的孙辈大都是大学、本科、及研究生学历,还有一个是首都经贸大学博士生、一个曾留学欧州的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生。
父亲对子女教育慈祥又严格,重视爱国爱家理念,尊老爱幼良好传统,教育我们在学习方面努力攀登知识高峰,时刻报效祖国!
我们姊妹六个都是在二老的良好家教熏陶下,逐渐上学、参军、深造,走出田村、走出洛宁,走向更远的地方。
其中三子赵明河,在写作道路上成绩显著;他曾在共青团郑州市委创办了两刊两报:《郑州青年企业家》杂志、《郑州青少年》杂志,《郑州学联报》和《城区青年报》,是共青团郑州市委这两刊两报的创始人和执行主编。
此后,一直以笔名“日月河”笔耕不辍。系首届华语国际编剧节百强编剧,国家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扶持签约编剧,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2024无锡IP微短剧创作扶持五十强网络作家,“顶端新闻”网网络作家。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会员(编号:8005200),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编号:01000170),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编号:2693)。
出版长篇小说《有志中国娃——面条姑娘》系列三部曲、《陈世美狱中忏悔录》等图书6部16本(获奖3部,被推荐2部),获奖影视剧本30部(电影剧本《北漂伟人》《五环旗飘扬》等获奖9部,电视剧本40集《追日月》、40集《江山如黛》、30集《耕读传家》、30集《陈独秀》等获奖19部,网络剧本《高考》《启明东方》等获奖2部),戏剧《白衣执甲》和戏剧剧本《夕阳独秀》等获奖4部,入围、公示展示和版权注册保护类影视剧本《中国万岁》《止戈》《金扁担》《望大陆》等(50余部)。

喝着洛河水长大的我们,无论走再远,永远也忘不了父母双亲的养育之恩,永远也忘不了哺育自己成长的洛宁家乡。
洛宁山水,美甲天下;洛水洛书,名扬天下。美丽的家乡洛宁,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书城”雅称所赋予的自然禀赋,让我们这些离开家乡的洛宁人,永远铭记家乡亲人的恩情,家乡山水的钟情。无论在外面经历多少风风雨雨,挫折磨难,也必将厚值于“忠厚勤政、创新共赢”的洛宁精神,永远发扬光大!
父母双亲虽然已离世多年,但他们传承给我们子孙后代的热爱学习、努力进取、乐观向上、与人为善的工作生活态度,和终生进取、永不停歇、目标如一,水滴石穿的奋斗精神,一直都在激励着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登高望远,永远向前。并时时处处勉勉自己,在外发奋努力一往直前的同时,也永远不要忘了自己根在洛宁,有时间一定要常回老家看看,为家乡多做贡献!
子欲孝而亲不待,愿天下所有父母亲,都永远健康安好!
如图片故事里的内容,父母双亲一辈子相濡以沫、钟爱至老,情谊像北海公园洁白的白塔一样纯真!也许是父亲作为老教师的资深经历感染了报社,也或许是母亲做为普通劳动人民勤劳善良的本色感动了编辑,二老做为豫西深山区的来客,能登上并闪耀于京诚资深报刊,实属不易!
能刊载,应该更是因为图片人物形象与所写内容真情实感,故事性强,符合刊登条件,因此被选中在京城的著名报刊:2025年5月21日的《北京晚报》上。
二老不仅代表了自己,也宣传了老家洛宁,真心祝贺!

作者简介:赵明军,笔名日月车,籍贯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人,洛宁三中毕业,19岁入伍,原在第二炮兵司令部服役多年,后转业入京,现在首都某集团公司工作,本科学历,业余爱好写作、旅游,受家乡河洛文化影响,创作有长篇小说《洛水师魂》、电影剧本《奥运情》、散文《父亲的“老永久”》、多篇诗歌等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