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今天,收到学生谢镒宸的新作自由体长诗。细看后觉得很不错,便征得他的同意,编辑制作在下面了。
回忆自己的韵律历程,无非都是这样。年轻时特别多愁善感,哪怕是充满“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虚假也在所不惜。而且还喜欢洋洋洒洒,非如此好像就难于尽兴。这如同人生路,总是由春夏到秋冬,由温热到凉寒一样,开始总是“春”和“温”,然后再一节一节过度,似乎难于颠倒过来。
遮掩与暴露也是青春阶段写诗的主要矛盾之一。明明激情洋溢,却不敢放开恣意抒情,而扭扭捏捏去追求“含蓄”;在选用了自认为的“春秋笔法”之后,自己暗咏后不由得又担心阅览者难于理解本意,又会情难自控地来一些“金刚怒目”的表述。这样,对于同龄人,往往会为之喝彩;但对于“而今识尽愁滋味”的黄昏老者,便会常常萌生一丝窃笑,有点觉其幼稚了。
这些正反与瑜瑕,这首诗都交织着。然而,词语有十全,事物无完美。我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就认为高中生能写出这样的诗章,就值得褒扬了。在今时的资讯年代,最好的褒扬就是将之送入网络,让它成为时代网链的一粒明珠。
2015.05.31夜
引诗
七绝(平水韵)
读《沧桑与永恒》之寄兴
连振华
沧桑几度化云烟,远域伶仃送旧年。
阅尽光阴寒暑季,心碑不刻自巍然。
自由诗
沧桑与永恒
谢镒宸
这片土地沧桑变幻,
如风舞动,
似云流转,
恍若心之轨迹,
没有一刻停息。
这片土地是如此遥远,
那是触不可及的远方,
留存下来的,
唯有信仰的微光,
自顾自地在掌心发烫。
这片土地始终如此,
静卧在迷茫的天边,
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任涟漪荡漾,舞动飘扬。
这片土地神秘幽远,
被晨曦的金环紧紧环绕。
心灵可以在此处,
寻觅到一方恬静小息。
改变它?徒劳的妄想,
人力无法使这里改变。
除非漫长的岁月,
岁月引起的沧桑位移。
万物终将在寂寞中隐去,
如指间滑落的流沙,
簌簌地漏下,
归于无垠的黑渊。
若被彻底遗忘,万物的光辉都将熄灭,
在静谧的某处,
那孤零的小屋,仍固执伫立。
坚守在这清寂幽远的天地,
沐浴着孤独无依。
伴随着无尽的风,
它也会飞向无尽的苍穹。
宛若阳光哺育的幼苗,
它被唤醒,如获新生。
似童年的冰堡,
注定在回忆里融消。
形神在另一处留存,
留存在一个生命的记忆。
寒流将至,
为万物裹上银装。
夏草枯落,斑斓不再,
凛冽呼号,乱姿影残。
这片土地将被白雪覆盖,
如北国倾覆的堡垒。
深埋了小屋,
那是冬天慷慨的赠礼。
过往的暗淡终将染上色彩,
等待新生的序曲。
纵使所有伤痛愈合,
旧事也如烟散尽,
化作缥缈的雾岚云烟。
这土地依旧存在,
依旧在远方低语,
这片土地啊
它在呼吸,
风是它的吐纳,
云是它的流转,
犹如心的轨迹,
它不曾停歇。
它不曾停歇,
直至化为,
时间的深处,
那未完成的时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