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图片由作者提供
走进抗美援朝纪念馆
作者:于文和
来到抗美援朝纪念馆前,
人流如潮涌,
我怀着无比崇敬,
拾阶而上,
心与历史接通。
七十年前的英雄史诗,在时光那头召唤,
我将跨越时空,
聆听那激昂的赞颂。
英华山上,
纪念馆似沧桑的讲述者,
庄严矗立,
与对岸朝鲜隔江相望。
沉重的脚步踏入序厅,
巨幅浮雕撞入眼眸,
志愿军身姿挺拔,
目光似火如炬。
冲锋、跋涉、互助,
场景壮烈如昨,
枪炮轰鸣、战马嘶鸣,似在耳边响彻。
我仿佛置身那血火交织的战场,
被历史的浪潮,
深深卷入其中,
心潮跌宕,
热泪奔涌。
一次次被感染,
我带着泪水缓缓前行,
老照片与影像依次铺展,
青涩却热血的笑容,
坚定保家的双眼。
战斗与行军,
残酷在眼前真实上演,
英雄不再是符号,
而是有血有肉的好儿男。
在实物展品前,
触摸着历史的温热,
破旧棉衣、简陋行军锅、弹孔钢盔在诉说。
每一件背后,
是无畏与奉献的传说,
让我动容落泪,
为英雄们的壮歌。
站在英烈墙前,
名字如星辰闪烁,
轻轻抚摸,
悲痛与敬意在心海扬波。
他们曾有梦,
却为家国把热血倾泼,
青春铸就防线,
捍卫尊严与和平的轮廓。
走出纪念馆,
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抗美援朝的电影,
在脑海不停放映。
一个个故事,
是教育灵魂的火种,
传承精神,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这座纪念馆,
是精神的不朽丰碑,
提醒我们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的珍贵。
抗美援朝精神,
如灯塔照亮前路,
激励我们,
在复兴征程上永不后退。
于文和,笔名:金龙宝玉。退役军人,吉林松原人,出生在原扶余县石桥乡南天门村,读书时在扶余镇两家子校。军旅生崖十四年,退役后在消防队工作八年后到保卫处工作。四十年戎装素裹。中国志愿者,腾讯音乐人;中国诗人作家网签约诗人;吉林省音乐文学学会会员;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松原市音乐舞蹈家协会会员;松原市音乐文学学会理事;松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松原市文艺志愿者。曾经历时四年编写《中国石油组织史》《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组织史》《中国石油前郭石化分公司组织史》等书籍。曾参与电视剧本创作与修改。曾执机拍摄电视剧及微电影等;歌词诗歌散文等散发于各报刋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