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节 婺源篁岭:
诗意栖居的梦幻之境
作者:刘连成
在奔赴婺源篁岭风景区的途中,我们毅然选择乘坐索道,就此开启这场与自然相拥的梦幻之旅。缆车如灵动飞鸟,悠悠攀升,似要与苍穹亲昵。透过明净车窗,一幅壮阔画卷渐次铺展:远处道路似蜿蜒丝带,于连绵小山坡间穿梭。同行旅友,有的专注手机,轻点指尖记录美妙瞬间;有的迫不及待与亲人分享旅途惊喜。
而我,早已醉心望向窗外,仿若置身天然绝美画中。阳光温柔洒落树梢,给叶片披上金纱,微风拂过,树叶沙沙,欢唱自然歌谣。远处山峦层峦叠嶂,起伏连绵,似韵味无穷的水墨画,墨色深浅勾勒大地轮廓,每一处褶皱都藏着岁月故事。我赶忙举相机,“咔嚓”一声,定格这美,心中满是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
踏入婺源,标志性雕塑如强大磁石,瞬间吸睛。一匹骏马昂首跃起,身姿矫健,似要挣脱束缚,于天地间纵情驰骋。它稳稳立于石基,下方环绕地球仪结构,似在诉说婺源与世界的千丝万缕。阴沉多云的天空,如神秘面纱,为雕塑添了几分庄重肃穆。我静立雕塑前,仿若透过时光长河,触摸到婺源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
初到婺源,我便沉醉于其山水风光。首站景山客栈,静谧清幽。客栈前石碑旁,我按下快门,背景是绿意葱茏的小山坡,叶片似大自然使者,在风中低语婺源往昔。
漫步婺源古建筑群,仿若踏入时光回廊。身后古建筑与繁茂树木相互映衬,构成和谐美妙之景。我不禁驻足,闭眼感受这份远离尘嚣的宁静,心灵似在此刻净化。
在那风景绝佳处,几位游客尽情享受自然馈赠。有人在瀑布旁悠然小憩,聆听激昂乐章;有人漫步小径,与清风花草相伴,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如春日绽放的花朵。我欣然加入,与自然亲密接触,沉醉其中。
沿蜿蜒小路前行,一条小溪悠悠流淌,穿过石阶,流经绿植环绕的小桥。阳光洒下,水面波光粼粼,如流动银河。远处游客陶醉美景,不时拍照留念。我静立桥上,微风拂面,感受宁静美好,时间仿佛静止。四周岩石形态各异,植被郁郁葱葱,如巨大绿毯。一道小瀑布倾泻而下,似银色丝带,溅起水花在阳光折射下五彩闪烁。我停下欣赏,心中满是对自然的敬畏。
兴致一来,我坐在岩石自拍,身后小溪潺潺,溪水欢快流过石阶旁瀑布,溅起晶莹水花。周围绿树成荫,如巨大的伞遮蔽烈日,远处传统建筑屋顶在绿树间若隐若现,似浓淡相宜的水墨画。
整个景区古朴典雅,绿植点缀添灵动之美。我静静跟随友人,细品独特魅力,仿若每个角落都藏着秘密待探寻。
一块大石碑刻着古老文字,旁边古老水车装置吸引我。它静静伫立,似沉默的历史见证者,见证婺源岁月变迁。游客饶有兴致参观古村,笑容里满是喜爱赞叹。我拿起相机,记录美好瞬间。
人们在石阶休息,在古朴建筑旁赏景,绿色植物营造宁静和谐氛围。我静静站着,感受宁静,仿佛能听见岁月流淌。
古色古香小巷里,我端详琳琅满目的竹编工艺,件件凝聚匠人智慧心血,各具魅力,让人爱不释手。
行至“篁岭美术馆”石碑旁,我脚步顿住。眼前传统老房如历经沧桑的老者,诉说往昔故事。鲜花盆栽点缀,为古朴房子注入生机。我再次举相机,留存美好。
俯瞰传统村落,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青瓦白墙,似淡雅水墨画。浓厚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完美融合。我静立高处,感受宁静,仿若穿越时空。
古老村落坐落在山坡,房屋有序排列,青瓦白墙尽显传统韵味。我漫步狭窄小巷,石板路发出清脆声响,似在诉说古老故事。我感受古朴宁静,远离尘世喧嚣。手持雨伞,我在花坛边与人群合影,背后是典型中国式村庄景观。房屋依山整齐错落,如大地音符,奏响生活乐章。屋顶上,多片竹匾整齐排列,上面摆放不同颜色食物,在阳光下闪烁诱人光泽。远处山峦叠嶂,村落错落其间,构成美丽田园画卷。我静静伫立,感受宁静美好,心中满是热爱眷恋,深深沉浸,留下美好回忆。
站在古老水井旁,我手握绳索,身后是传统建筑与绿植环绕的小院。我端详水井,它如慈祥老者,见证岁月更迭,承载婺源人的回忆情感,让我真切感受其独特魅力。
在古老牌坊下,我停下脚步端详。它历经风雨,依然屹立,见证婺源兴衰变迁。周围行人,有的悠然走过,有的停留赏景,脸上洋溢笑容。我拿起相机记录,让美好珍藏心底。
篁岭,这片诗意梦幻之地,每处风景似优美诗篇,每个角落承载岁月深情。它以独特魅力,慰藉滋养每位到访者心灵,成为心中永恒美好。
【作者简介】刘连成,网名苍山一树;退休公务员,中共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桑榆文学社副社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喜欢文学,多篇文学作品在省市报刊及全国网络平台发布。其主要作品:自传《哈拉巴山一棵草》;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沸腾的黑土地》《四平市农业合作化史》;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吉林·双辽农场场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