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侣宫·太常引】
登丰州万部华严经塔偶得
——翠柳
丰州古塔沐晨光,
古韵好苍茫。
遥问旧时觞,琴韵里、谁人共长?
铁蹄激荡,征鸿歌放,霓羽舞斜阳。
月下影成双,谁写下、(这)春秋傲霜。
赏析:
一、凤头猪肚豹尾结构之美
1. 凤头:开篇“丰州古塔沐晨光”,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古塔在晨光中的形象,宛如一幅静谧而庄重的画卷,瞬间抓住读者眼球,奠定了全曲的古朴、悠远的基调,符合“凤头”精巧、引人入胜的特点。
2. 猪肚:中间部分“古韵好苍茫。遥问旧时觞,琴韵里、谁人共长?铁蹄激荡,征鸿歌放,霓羽舞斜阳”,内容丰富充实。既有对古塔所承载的古韵的感慨,又有对往昔旧事的遥想追问,还通过“铁蹄激荡”“征鸿歌放”“霓羽舞斜阳”等不同场景的描绘,展现出历史的波澜壮阔与岁月的丰富多彩,如同“猪肚”般饱满、充实。
3. 豹尾:结尾“月下影成双,谁写下、(这)春秋傲霜”,意境深远且富有力量。“月下影成双”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氛围,“谁写下、(这)春秋傲霜”则以反问收束,引发读者对历史书写者的思考,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恰似“豹尾”般简洁有力、余韵悠长。
二、意境描写之妙 1. 时空交错的意境:曲中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古塔在晨光中的现实场景,与对旧时觞、琴韵里谁人共长?的历史遐想相互映衬,使读者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变迁。铁蹄激荡、征鸿歌放等描写,进一步拓展了历史的时空维度,营造出宏大而深沉的意境。
2. 动静结合的意境:既有古塔沐晨光、月下影成双等静态描写,展现出环境的宁静与悠远;又有铁蹄激荡、征鸿歌放、霓羽舞斜阳等动态描写,赋予画面以强烈的动感和生命力。动静结合,使意境更加生动鲜活,富有层次感。
3. 情感交织的意境:曲中蕴含着对历史的追思、对往昔知己的怀念以及对岁月傲霜的感慨等多种情感。这些情感相互交织,融入意境之中,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曲作者内心的波澜起伏。
三、修辞手法之精 1. 设问:“遥问旧时觞,琴韵里、谁人共长?”以及“谁写下、(这)春秋傲霜”,通过设问的手法,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增强了曲作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设问也使曲作者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2. 借代:“铁蹄”“征鸿”“霓羽”等意象具有象征意义。“铁蹄”借代历史上的战争与征伐,“征鸿”象征着漂泊的游子或远行的勇士,“霓羽”则代表着美好的事物或理想。这些借代手法的运用,使曲作更加含蓄凝练,富有韵味。
3. 拟人:虽然没有明显的拟人句,但“征鸿歌放”赋予征鸿以人的行为和情感,使征鸿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仿佛在为历史而歌,增添了曲作的艺术感染力。
四、动词应用之巧 1. “沐”:“丰州古塔沐晨光”中的“沐”字,将古塔拟人化,生动地表现出古塔在晨光中沐浴的姿态,给人以清新、柔和之感,同时也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2. “激荡”:“铁蹄激荡”中的“激荡”一词,形象地描绘出铁蹄奔腾、气势磅礴的场景,展现出历史的波澜壮阔和战争的残酷激烈,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铁蹄踏地的轰鸣声。
3. “歌放”:“征鸿歌放”中的“歌放”,赋予征鸿以歌唱的行为,使征鸿的形象更加灵动鲜活,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豪迈、激昂的情感,与“铁蹄激荡”相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
4. “舞”:“霓羽舞斜阳”中的“舞”字,将霓羽拟人化,描绘出霓羽在斜阳下翩翩起舞的优美姿态,与前面的铁蹄激荡、征鸿歌放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历史与现实、战争与美好的交织,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艺术享受。
这首《仙侣宫·太常引》在凤头猪肚豹尾结构、意境描写、修辞手法以及动词应用等方面都表现出色,是一首很好的作品。

主播简介:玉华,河北怀来人,退休教师。爱孩子,喜诵读,好旅游。用声音传递真善美,担任多家平台主播和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播讲的长篇小说《南阳月季》《北京的雪》《大同的风》《信与爱》《赫哲密码》等作品入驻喜马拉雅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