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巴离开鲁木齐,城市的喧嚣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广袤无垠的戈壁,粗粝的黄沙与裸露的岩石勾勒出西北特有的苍凉。当远处黛青色的山脉若隐若现时,我知道,那片魂牵梦绕的仙境——天山天池,就要到了。
沿着盘山公路缓缓而上,窗外的景色悄然变换。起初是零星点缀的骆驼刺与红柳,倔强地扎根在砂石间,展现着生命的顽强。随着海拔升高,绿意渐浓,大片的云杉如忠诚的卫士,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枝叶间漏下细碎的阳光,洒在蜿蜒的路面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山间的风裹挟着草木的清香扑面而来,驱散了一路的燥热与疲惫,令人心旷神怡。
终于,天池的轮廓在峰回路转间豁然呈现。初见的那一刻,我竟有些恍惚,仿佛误入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眼前的天池宛如一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群山环抱之中,澄澈的湖水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那抹深邃的蓝,是任何颜料都无法调配出的自然之色。远处的博格达峰白雪皑皑,巍峨耸立,山顶的积雪与天池的蓝水相互辉映,宛如一幅水墨丹青,美得惊心动魄。
沿着湖边的木质栈道漫步,脚下传来轻微的“咯吱”声,与远处瀑布的轰鸣、林间鸟儿的啼鸣交织成一曲和谐的乐章。湖水清澈见底,能看到鱼儿在水草间穿梭嬉戏,偶尔有一片落叶飘落水面,随波逐流,泛起阵阵涟漪,将倒映在水中的蓝天白云、雪峰云杉揉成一幅流动的画卷。伸手触碰湖水,冰凉刺骨的触感从指尖传来,仿佛连灵魂都被这纯净的湖水洗涤,尘世的烦恼与喧嚣瞬间消散得无影无踪。
在云雾缭绕的天山深处,藏着一汪碧水——天山天池,它承载着千年的传说,被人们称为“王母娘娘的瑶池”。
相传三千年前,西周穆王乘坐八骏马车,长途跋涉来到天山脚下。西王母久闻穆王贤明,在天池畔设下盛宴款待。天池边,云杉摇曳,繁花似锦,西王母与穆王举杯对饮,吟诗作赋。穆王赞叹:“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西王母亦深情回应:“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二人相谈甚欢,情谊渐生。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穆王因国事不得不返程。离别时,西王母泪洒天池,这滴滴泪珠汇聚成了如今澄澈的湖水,从此,天池便成了王母思念的化身。
还有传说称,西王母掌管着天庭蟠桃园,每年在天池举办蟠桃盛会。为了筹备盛会,她命仙女们将天池当作梳妆沐浴之处。大天池被用作洗澡的地方,东小天池是洗脸之所,西小天池则用来洗脚。盛会期间,各路神仙云集,天池周围仙乐飘飘,热闹非凡。
这些传说为天山天池蒙上了神秘而浪漫的面纱。时至今日,天池边的西王母庙依然香火不断,人们在此祈福许愿,遥想当年神仙盛会的盛况,让古老的传说在岁月中代代相传,为这片人间仙境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离开西王母庙,继续前行,便来到了东小天池。这里又被称为“悬泉飞瀑”,一条瀑布从百米悬崖上倾泻而下,如白练悬空,似银河落天。瀑布撞击在下方的岩石上,溅起万千水花,形成一片朦胧的水雾,在阳光的照射下,常常能看到一道绚丽的彩虹横跨其间,如梦如幻。瀑布周围绿树成荫,藤蔓缠绕,脚下的石板路布满青苔,透着一股幽静与神秘。站在瀑布前,感受着水雾的轻拂与轰鸣的震撼,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交响乐厅,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洗礼。
从东小天池返回天池主湖,已是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湖面上,将天池染成了一片金色。远处的雪峰在夕阳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粉红色,与金色的湖水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此时的天池格外宁静,没有了白天的喧嚣,只剩下微风轻拂湖面的声音,以及归巢鸟儿的鸣叫。坐在湖边的岩石上,静静地欣赏着这醉人的景色,心中满是宁静与满足,仿佛时间都在此刻静止。
暮色渐浓,我们依依不舍地踏上归途。回望天山天池,它宛如一位羞涩的少女,隐藏在群山之中,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这一趟天池之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让我感受到了千年传说的魅力与历史文化的厚重。天山天池,这片人间仙境,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们心灵的一方净土,每当我们感到疲惫与迷茫时,便会想起那片湛蓝的湖水,那座巍峨的雪峰,以及那段如梦如幻的寻梦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