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上刊诗人:以投稿先后为序
谢幕|何林|蝶鸢|文欣|崔波|万柏春|王佐臣|卢进国|寒野|秦忠臣|雄鹰|乐虎|徐新民|陈铠|王胜利

乙巳•端午
谢 幕
一个死亡的壮举,点燃了
二千多年的心火,点燃了万万
千千人的希望和未来,点燃了
青梅煮酒的豪情,那是风雨
兼程的韵脚,一觉醒来,那阵
风,穿越时空而来,一块石头
可以作证,已亥五月的火势
正旺,一个火星,穿越了众神的
哀叹,抵达了西风消瘦的花园
你可以将汩罗江的痛,传承
滔滔的泪水,留给后者忧国
念家,令人愁煞的时刻
让龙舟的鼓点,叩痛远山静默
艾香和棕子的陈杂之泪
那些再也无法慈祥的目光
那些高过千尺浪涛的委屈
律动着竹叶的弯曲,风铃已经
暗哑 ,太多的憧憬与太多的
奢求,格格不入,我的心
几乎家徒四壁,当我凝视窗外的
时刻,时光却被突然禁锢
谁知道,脚下的路有多长
何时又可以抵达,那光辉的
驿站,那个日子被我一眼看中
我甚至已经拟定好了归期
我会将一个个没有色彩的
日子,累叠成时光的锋芒
用颤栗的弧度,柔软一颗心
摁进阳光的缝隙,落入凡尘
谁的梦,企图占领这样的时空
如此美好的江山,如此美好的
人生,我看到一些影子,一些人
走马灯似地昙花一现,一些人
在笑,僵硬的笑容,挤得泪滴
流出了堤岸,窗前的日子
在心间摇曳,成为唯一的一首
思念,在心间的缠绵中,伴着
流云回荡,岁月漂白了一些
记忆,苦恋成帆,一滴晶莹的
泪,在梦中盛放成一朵浪花
落在《橘颂》的花蕊间,成为寄托
端午情怀
何 林
五月的风,携带着粽叶的
清香,悄然掠过城市的
每个角落,静静地诉说着
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厚重
端午节至,千家万户飘散着
粽籽香气,屋擔下,门前
插上了艾草,寄托了驱邪避疫的
愿望,绿杨带雨垂垂重,彩线
轻绕指间红,龙舟竞度,粽香润心
端午时,可以青梅煮酒论英雄
几千年地打捞,几千年的存在
那个时刻,那个瞬间,一个痛苦的
问号和句号,一块问路石和一颗
求萦的头颅,伫立在江边
一条永远流淌着诗歌的
光荣与梦想,那条河流的泪
藏进衣角,挂在旧时的弦月
往事如水,取出《离骚》的
厚重,在失衡的雨季,层层叠叠
将无奈引入巢思,一首诗
站在门外,昂首而耸,往下的
诗句,在一段段的记忆话潮
被一枚叶子,带进尘世杯盏
把苦涩泡淡,把枯叶喊绿
只愿诗意如故,曾经包裹的忧心
经过千年洗礼,再去聆听龙舟小调
苦涩的步伐,依然徘徊在
感情和难忘的回味中,乙已端午,收获了亲情的相伴相随
更获了和往年不一样的愉悦的
心情,生命的河床上,呈现出
心境的纷繁,心境在变,容颜
在变,生活也在变,相聚的时刻
开心畅谈,光触交错,情在酒里
意在心里,演绎着不同的情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甘苦同饮,才是人生的真谛
抚摸千年的暗伤,触及不到诗人
心跳的律动,在岁月的河流中
与“天问”一道,被渐渐漂白
有谁能在千年之后,再纵身一跳
一年又一年,不变的节,不变的思念
思念己远去,而雄起的是一个
民族的魂,一种不屈不挠民族精神
承载着的千年不灭的香火,永存
2025年5月29日
端午颂屈原
蝶鸢
一条汨罗江,流淌着古老的
故事,流淌着历史的
忧伤与慨叹,湘水奔流,听
浪涛拍岸,依旧沸腾着
一代爱国诗人的浪漫
一叶扁舟,承载着千年的
幽怨,你绝望地纵身一跃
带走了《离骚》,惹怒了
《天问》,乌云咆哮着,落下
凄楚的泪,让人间呜咽潸然
一个米粽,情系着
一代忠魂,裹满了,对先贤永久的
思念,寄托着楚江两岸人民的
心愿,弘扬着爱国主义
精神和永恒的信念
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
站在历史深处的节点上
去聆听《九歌》激情的唱响
荡气回肠,撕破梦的甘甜
两千年前的五月五日,你
绝尘而去,忧国忧民的
绝笔作《怀沙》诞生,你
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
篇章,从此不朽的
绝唱,在人世间流传
时光匆匆,走过千年岁月
湘江水,依然昼夜奔腾不息
不知多少文人雅士,在寻觅
先贤的足迹,面对滔滔江水
站在岸边喟叹
当微风卷起诗人飘逸的
身影,漫吟你在荆楚大地
穷山僻壤间,种下的
千古不凋萎的诗句,仿若
听到你满腔的痛楚与悲怨
年年端午,米粽飘香
飘着惋惜,飘着崇敬,飘着
千古传诵的不朽诗行,让后人
为一代忠良破碎的梦而感叹
战鼓齐鸣,龙舟竞渡
亿万万人,在激情地呼唤着你
不停地,打捞着,你流传千古的
诗行,激起浪花飞溅
驱走你千年的幽怨
斟满一杯雄黄酒
在江河里,撒下满满的
思念,忧伤的心灵,随着
夕阳落下,渐渐地,向水下沉潜
凝重的历史,虽已渐渐地远去
不朽的诗篇,已成为,一代代人
精神的圣殿,从时空深处传来的
歌声,嘹亮的回音
依旧那样悠扬,高远……
端午念
文欣
在端午的晨光里,粽香飘逸
每一缕都是念想、细语。翠绿的
粽叶,包裹着心心相念的深情
如古老的歌谣,传唱,经久不息
艾草悬于屋檐,祝福安康、吉利
粽形香囊,悬挂在门楣,金榜题名
金榜高中,是家有考生特有的
布景,是对莘莘学子的期望和祝愿
携带香囊,走起路来,香气氤氲
中草药的味道,百毒不侵,远离患疾
五彩线,缠绕着岁月的记忆
在手腕上,系下平安的诺言
是母亲温柔的祈福和心愿
是孩子们心灵和身体的护佑
棕香舟渡,情映江水,仿佛诉说
那不朽的传奇,二千余年的
汩罗江,一个灵魂,怀石射潮
橘颂声声,离骚忧忧,穿越岁月
长河,魂系归来,在波涛中回荡
龙舟的锣鼓,是对先贤的追思和礼拜
粽子、香囊与五彩线的交织
是端午写真的真挚情感与寄托
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继承。端午情怀
是镌刻在心间的文化符号,成为永恒
端午情深 轮椅暖心
崔波(黑龙江)
粽香飘散的时节
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
艾草青青,祈愿安康无数
这个夏季的午后
情谊如歌,飞舞在我的心间
傍晚时分,微风轻拂
友人杨哥送来一台轮椅
他的车停在我的眼前
感动得我,泪湿双眼
忆起前些日子疾病复发
走路艰难,步履蹒跚
我独在屋里锻炼
心情无比忧烦
如今有了轮椅轻巧相伴
我可以自由穿梭于屋外的天地宽
坐在轮椅上,握紧扶手的温暖
好似握住了友人的手
椅背的坚实,是我行路的靠山
踏板的平稳,承托我的足下
车轮滚滚向前,载着我满脸露笑颜
车轮每转一圈,都带着满满的情
车轮每行一步,都是深深的感念
友人的及时雨,恩情重如山
铭记于心,永不变
2025年的端午
让这份友情更浓
轮椅相伴,其乐融融
残助残,吾心暖
愿将感激化为我的行动
回报友人的情深义重
这个端午,我虽然身体有恙
但来自友人的助力,情意绵绵
愿天下所有困顿的人
都能收获这般温暖
让爱与希望,在世间传递
如粽香悠长,永不散
端午,打捞一条江水的记忆
万柏春(绥芬河)
艾草的脉络间诗意渐渐复苏
天空低沉,一些文字在时间里跃动
渉过露珠,打捞一条江水的记忆
我的脚步在大地轻微的颤动中
感受到来自千年前的共鸣
汨罗江的记忆比时间更清晰
孤寂忧忿的身影,利剑般的诘问
成为悬崖边上的绝唱,手持
竹简却不被书写,满腹经纶
却不被重用,浮萍般
无处寄托的忠魂被江水收留
汨罗江记得,所有的江河都记得
你的一跳将文人的铮铮风骨筑牢
楚辞离骚,展开中华文脉新的篇章
一滴蓝墨水在长江黄河里注入平仄
水滴的记忆里有了赋比兴的烙印
龙舟铿锵,粽子香甜
竹叶传递的气节为米粒镀上瓷器的光
五月五,时光在这里停顿
一场盛大的凭吊,一个不被遗忘的名字
江水激荡,关于屈原的记忆又叠加新的一页
端午
王佐臣(上海)
端午恭迎艳阳天
焚香案前
荣辱当儿戏
举杯邀申胥挥毫颂屈原
家国心从未倦
关隘江津抚摸汗颜
红五月
又呼唤久违心心念念
登高远眺千里故园
何时了却振家安邦宏愿
切记
凭吊专治我结怨
若是人人都把功名厌
世上再无荒田
壮丽江山
腰间挂角黍菖蒲剑
端午
卢进国(湖北监利)
又到端午节
远方的龙舟在河面上竞赛
呐喊声,响成一片
这一天,荆楚儿女打捞起悲壮的诗魂
此时,飘香的粽子摆上了餐桌
香甜可口的粽子
吃进嘴里
甜在心里
我缓缓地掏出了记忆的钥匙
回忆起
三闾大夫屈原
在二千多年前的楚国大地上
用激情作答卷
写下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的诗篇
这一天
诗人满怀亡国的悲痛
把自己托付给了汨罗江水
汨罗江上,溅起的浪花
满是呜咽
江畔,片片艾草
像是疗愈那朵河殇的云
如今,我停下匆忙的脚步
漾开着风俗的印迹
怀念着一位伟大的诗人
屈子吟
卢进国(湖北监利)
穿越时光二千多年
行吟泽畔
三闾大夫屈原
峨冠博带,衣袂飘飘
一轮冷月
映照仰天长叹的身影
处浊世而独醒
忠而被谤,信而被疑
《九歌》、《天问》
《招魂》、《九章》等诗篇
像一片片菖蒲
刺破乌云密布的楚天
五月初五
屈原怀着亡国的伤痛
怀抱石头,纵身一跃
跳进了波涛汹涌的汨罗江
此时,江水一片呜咽
粽叶飘香
裹住了千年的悲伤
如今,你的忠魂
依然站在汨罗江上
与天地同在
日月同辉
今又端阳 念屈原
寒野(湖南)
汨罗江的褶皱里
藏着三千年未干的墨迹
每一朵浪花都在诉说《离骚》的平仄
艾草清香是时光的笺纸
菖蒲在门楣垂落成绿色的诗行
千年后的鼓声依然激昂
龙舟划破历史的涟漪
打捞沉江的星斗
那些被江水浸泡的文字
在《天问》里闪烁
粽香漫过楚辞的韵脚
雄黄酒的浓烈浸透千年晨昏
你衣袂飘举的姿态
化作五月最璀璨的星辰
端午思
秦忠臣
在时光长河的幽谧拐角
端午,如一只古老的舟
悠悠驰来,载满岁月的符号
艾草的清香,洇染了门楣
似在轻语,那遥远的往昔
汨罗江的水,依旧流淌
流淌着千年未息的悲戚
屈子的身影,在波光中隐现
峨冠博带,衣袂飘举
他的长吟,穿透历史的雾霭
在每一个端午,扣响心鼓
那投入江中的粽香
是对忠魂虔诚的祭飨
龙舟竞渡,鼓声如雷
似在唤醒沉睡的力量
端午,是记忆与现实的交融
是家国情怀的深沉相拥
在这天,我们追溯源头
让思念,在岁月里永恒飘游
我的端午
文/雄鹰(黑龙江)
阳光穿过端午。一年又一年
那些用旧的词,还在消瘦
《离骚》是潮湿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在空的地方,放上遗留的符号
雄黄酒无法修正起伏的日子
跳下去的影子,早已变成一朵浪花
陷于江水里的细节是混浊的
我在一首诗里,认识了汨罗江
我的诗激不起浪花,江水也流不回前世
粽子的味道点缀着粘稠的五月
艾草读不懂《天问》
正如岸上的风,读不懂波浪的响声
祈愿
文/乐虎
这个时节,总免不了新殇
您的离去,虽不为法理所拘
惋惜之余,总觉得不值
是自私?是愚忠?还是…
或者您的 一生注定了就是祭品
从此,每年的这时候
艾草昌蒲散发的灵气
氤氲在江河
守护于众生的门楣
投粽于江的人
举止投足间,无不
彰显出众生的心愿
归去来兮~归来兮
祈愿天下太平
苍生安康
2025.5.31
屈原祠的竹林
徐新民
这一片青翠的竹林
生长在屈原祠里
我从遥远的塞外平原奔波而来
我跨过松花江跨过黄河
踏着长江水溯流而上
慕名来访这片竹林
竹林 竹林
让我享受到片刻的清新
游客们三五成群
登上祠堂四处张望
那个戴墨镜的摩登女郎
在屈原像下作出一个忸怩姿势
为她拍照的先生
一下子按下了快门
三千年前的投江老头
与新时代女性的合影
会在哪一个展览馆展出
站在竹林里休憩
清风吹拂我的思绪——
啊 中国
被称作文化的竹子啊
被称作历史的竹子啊
被称作道德的竹子啊
哪一枝已经枯萎
哪一枝正节节向上
竹叶飒飒作响
竹杆越长越粗壮
突然 我看到
那一棵棵茁壮的竹子
全都长成了
腰杆挺拔的屈原
写于2009年
端午节的歌
陈铠
八百里秦川诞生了楚辞
楚辞中的《离骚》
是历史岁月长河中的一座灯塔
《九歌》《天问》
是扣向三秦大地的一把利剑
是压抑心中已久的呐喊
是刺破封建统治者的一声春雷
当理想和抱负被枷锁困住
信仰和志向被囚笼锁住
生命受到威胁时
三吕大夫的脊梁没有折腰
三吕大夫的头颅更没有垂首
带着微笑,坚毅和期盼
汨罗江的纵身一跃
虽没有埋葬封建统治王朝的江山
却彻底唤醒劳苦大众的觉醒
一枚枚粽叶仿佛一把把长剑
一颗颗粽子恰似一颗颗惊雷
汨罗江畔激起滔天浪花
三秦大地彻底唱响
江畔的鼓点,是激昂的信仰
五彩线的脐带,是岁月里的星光
每一次浪遏飞舟都是灵魂的高歌
端午节的歌声春秋里飘荡
粽叶释放了你千年的忧伤
艾草香里为你立了千年丰碑
你的灵魂不用再去探寻
回来吧,这是你企盼的港湾
归来吧,这是你向往的故乡
你的那首《天问》
后人为你续写了新的篇章
龙的传人都是你的亲人
2025.05.18

粽子香爱忠良
王胜利
桃儿红,杏儿黄,
五月初五是端阳。
芦苇叶,马兰绳,
包出粽子格外香。
白糯米,大红枣,
吃着粽子蘸白糖。
慢入口,细品尝,
全家老少聚一堂。
喝雄黄,佩香囊,
欢声笑语贺端阳。
江河水,波浪涌,
龙舟争渡闹春江。
你划浆,他擂鼓,
齐心协力争荣光。
风儿吹,歌声响,
心花怒放士气昂。
咏诗句,把文朗,
诗文倾诉人衷肠。
书情感,表心意,
离骚九歌万古扬。
受屈辱,志不移,
含恨自投汨罗江。
浩气存,忠良将,
名垂青史放灵光。
五彩线,荷包香,
系在身上保安康。
七彩虹,风雨程,
多彩人生岁月长。
不怕苦,不畏难,
青春奋发向前闯。
今花甲,神情爽,
幸福生活天伦享。
锣鼓喧,心潮荡,
激励人民爱国良。
正能传,力量添,
兰馨桂馥万年芳。
民心齐,跟党走,
华夏几度慨而慷。
众发力,国运昌,
笑看神州已小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