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奶奶干革命
陈百贵
由于不需要解释的原因,我今年开的两个小标题,一个是《闲扯淡杂记》,一个是《阡陌拾遗》中断了很长一段时间。原本就想断断续续地写点百字小品,不愿意把自己绑缚太紧。
“不自律”,是我的一贯原则。正事让路,以玩儿为主。久而久之,原则成了习惯,习惯成了自然,自然就成就了我“一事无成。”
看看须发皆白,破囊无底,索性又养成了剃头的习惯。头发胡子统统刮掉,揽镜自照不觉从心里泛起惬意的微笑。因为心宽体胖,脸上没有皱纹,又无发无须,像个和尚,着实年轻了不少。
仔细想想,迷迷糊糊地混了七十多年,真是一眨么眼的功夫。除去生理上有所变化外,心理上没什么变化。生理上的东西属于物质,当然就逃不脱“成、住、破、坏”的规律。对应动物来说就是“生、老、病、死。”而心理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精神是永恒的,只能不断升华,不会破灭。况且自己又呆傻得可以,精神阻止了物质的老化速度,当然精神不减,体力不衰了。
再况且自己一生“无机心、无物欲、无外求。”三无为乐,一身轻松,其不悠哉悠哉也!
诗曰:
少壮冬南夏北方,西阳幻彩更张狂。
熏风有意敲窗早,晓日多情送薄凉。
散步长堤精气震,引吭大吼力尤强。
醒来不待雄鸡叫,夜夜神游梦境香。
几句闲话聊过,开始续写《阡陌拾遗》。
在抗战时期,我的大爷在城里还认了一个干娘—王奶奶。她是我党的老地下党,在城里开了一家茶楼,丈夫儿女为了安全都不在身边。
那个时期,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里这家二层小楼,特别显眼。当然来吃茶的,也都是有钱有闲的主。一边尝着茶点,一边品茶,一边听着说唱节目,美!
解放后,上级安排她到县委当官,她不去。后来茶楼收归国有,成了街道办的企业,她就成了经理。
我大爷大概就是受她的影响,不服从上级安排,坚决回家当农民。结果组织关系也没了,自然一切福利待遇也没了。只有被他搭救的四个老干部生前还有来往。一直到八十年代,各自离世为止。
王奶奶活了八十多岁,七十年代才寿终正寝。我还参加了她的葬礼。
前几年网上还不断传出,一些老革命,一生默默无闻,临死才说明自己的身份。年轻时奋不顾身,胜利后默默离开,还有比这些人更伟大的吗?



陈百贵:网名,永远在路上。喜欢用文字记录永远在路上的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