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端午节释怀
文/谢云峰(江西)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又名端阳节。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民俗大节,其由来传说很多,分别有纪念介子推、屈原、伍子胥、曹娥、女诗人秋瑾等,还有恶月恶日、 蓄兰沐浴、走黄巢等说法。到现在,主要是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
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民俗繁多复杂,在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称呼,生动反映各地端午习俗有同也有异。端午节现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文化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已成为各族人民重视的四大节日之一。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已延续传承。其主要的活动,在南方主要有以下几纪念方式,并代表了一定的内涵。
首先,就是组织大小不一的龙舟比赛。各地分别在端午节前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比如江西省宜春市就在端午节前几天的五月二十五日,在秀江河万达段举行了龙舟比赛,来自宜春市袁州区、经开区、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及宜阳新区等区域,共计18支参赛队伍,每队参赛人数约22人。在比赛中你追我赶,观看的人在绣江两岸站满了,呐喊声响彻云霄。比赛最终结果:西村二队获得冠军,西村一队获得亚军,渥江二队获得季军。这是一次象征着充满团结协作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纪念屈原爱国情怀和养生智慧的活动,表现了众志成城的力量。
其次,家家户户坚持每年端午节日包粽子。每年快到端午节,人们都会采摘些(或购买)一些箬叶,买些糯米,北方还会加八宝豆沙和蜜枣,而南方则加入咸肉做成各种各样的粽子,象征着包容万象和持身端正。而且还会在端午节这一天,将包好煮熟的米粽投入江河,以此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
第三,每家每户都要采摘(或购买)一束艾草和菖蒲放在家门口,以驱鬼避邪之用。其实驱鬼避邪是迷信,但艾草和菖蒲含有挥发性物质,能够驱虫避邪。所以一直沿用下来。
第四,每家角户还会腌些咸蛋,除台桌上摆上一盘外,还会用毛线或绳索编成网袋,每个小孩装上一个涂了颜色的咸蛋挂在胸前,让小孩高兴,吃了还有营养价值的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的吃雄黄酒,以壮身体,驱赶蛇虫鼠蚁和避邪气,保护家人免受疫病和灾害。
七律 端午节(嵌句“旅舍忽逢端午节”)
晓言(江西)
屈原含泪汨罗投,爱国情怀永恋愁。
旅舍忽逢端午节,报恩别遇浪花舟。
龙船比赛齐呼唤,箬粽开包共祭求。
艾草香蒲门口挂,驱邪避鬼好年头。
七律 端午节
晓言(江西)
又到蛇年端午节,天人合一养生精。
屈原含恨汨罗死,箬粽投江悼念情。
竞赛龙舟飞水溅,腌存咸蛋入肠行。
香蒲艾草门边挂,赶鬼驱邪享太平。
七绝 端午唁屈原
晓言(江西)
汨罗江畔屈原怨,箬叶包粮粽子抛。
艾草香蒲门口挂,龙舟戏水讽讥嘲。
七绝 端午吟
晓言(江西)
夜中流起汨罗泪,含恨离骚撼九天。
书写诗词安后辈,龙舟击浪永朝前。
作者简介 :
谢云峰,笔名:晓言,网名:叱咤風雲,中国银行宜春市分行退休干部,中共党员,大学文凭,中级职称,89年参加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全国中青年改革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在全国、省市知名报刊及媒体平台发表千余篇论文、文章及诗歌,并有获奖。在《中华山水诗刊》任总编,在当代诗人作家档案认证平台认证为金牌作家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