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屈夫子的对话
文/蔡凤武
屈原:人们都在怀念我,可他们真的懂我吗?
我:屈夫子,千百年来,人们都在怀念您。每年的端午,龙舟竞渡,粽叶飘香,人们以各种方式纪念您。
屈原:(微微颔首,目光深邃)怀念我?他们怀念的是一个投江的忠臣,还是一个被放逐的诗人?是《离骚》里的哀叹,还是《天问》中的诘问?
我:有人说,您是忠诚的化身,为了楚国,不惜以死明志。
屈原:(冷笑一声)忠诚?楚国早已不是那个楚国。奸佞当道,忠良见弃,我的忠诚换来的只是流放与嘲讽。(望向江水)我投江,不是为了证明忠诚,而是为了守住最后的尊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我:后世有人将您视为爱国诗人,您的诗篇被传颂千年。
屈原:(轻抚衣袖)爱国?我爱的不是某个朝代,而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是那片孕育了《诗经》《楚辞》的文化。(语气渐沉)可如今,人们记得我的诗,却不再读懂诗中的血泪;记得我的死,却不再追问为何而死。
我:但您的影响从未消失。您的精神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您的文字滋养了一代代文人。
屈原:(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如此,便好。我不在乎后人如何评说,只要这江水还在流淌,只要这土地上还有人愿意追问“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便不算白白死去。
我:那您对今天的世界,有什么想说的吗?
屈原:(凝视远方,语气悠长)世人啊,莫要只记得端午的粽子,莫要只诵读《离骚》的词句。(转身,身影渐渐淡去)愿你们在喧嚣中,仍能听见内心的声音;在繁华里,不忘最初的理想。
江风拂过,他的身影化作一缕青烟,消散在晨雾中。唯有江水依旧奔流,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作者简介:蔡凤武,军休老兵,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诗文散见于人民公安、消防界、中国乡村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