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岁月深处的眷恋
文/张绍钟
端午,这个古老而充满诗意的节日,如同一首悠扬的古曲,在岁月的长河中缓缓流淌,每一个音符都跳跃着历史的厚重与生活的温情,勾起我无尽的回忆与深深的感慨。
儿时,端午是一场味蕾的盛宴,是满院的粽香。当第一缕晨曦还未完全照亮院子,母亲就已在厨房忙碌。她将泡好的糯米、红枣、粽叶整齐地摆在桌上,手法娴熟地包起粽子。我总是趴在一旁,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那一片片翠绿的粽叶在她手中翻转、折叠,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个个饱满精致的粽子。锅中的水咕噜咕噜地翻滚着,粽香逐渐弥漫开来,填满了整个屋子,也钻进了我的心里。那时候,我觉得世上再没有比这更诱人的味道了。
除了粽子,端午的雄黄酒也是必不可少的。父亲会小心翼翼地倒出些许雄黄,用手指蘸着,轻轻在我的额头点上一个“王”字,说是能驱邪避灾。那略带刺激的味道,至今仍残留在记忆深处,成为端午独特的印记。
随着年龄的增长,端午于我,不再仅仅是美食和习俗,它更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承载着浓浓的思乡之情。我毕业参加工作离开家乡后,每到端午,心中总会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惆怅。城市的高楼大厦取代了故乡的青砖瓦房,车水马龙的喧嚣掩盖了曾经的欢声笑语,但记忆中的端午却从未褪色。
如今,我调回家乡,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每到端午,我会像母亲一样,亲手包上粽子,让孩子们围坐在身边,给他们讲述端午的由来,讲述屈原的故事。看着孩子们那充满好奇的眼神,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也明白了端午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爱的延续。
端午,它是岁月深处的眷恋,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身在何处,那份对端午的热爱,都将永远扎根在心底,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