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周美凤,女,原籍湖南永州,1985年出生,高中毕业后因家境原因辍学,后通过自身努力,考取了两个本科文凭,目前在一家省直单位供职,育有两个孩子,性格温和,乐于助人,平时喜欢涂涂写写,崇尚文艺青年,注重精神生活的富足。
周美凤家书二题
给父母的一封家书
亲爱的爸爸、妈妈:
展信好!
当我写下这熟悉的几个字时,我才意识到,离上一次给你们写信差不多有近二十年了,那时我独自在市里上高中,你们在家务农。那时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回家也不太方便,有时便会写信。当时的你们,四十来岁,年富力强,是家里的顶梁柱,在你们身上我丝毫感觉不到苍老。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从当初少不更事的高中生一变而为人妻、为人母,而你们,也被岁月染白了双鬓、催生了皱纹、压弯了腰肢、蹒跚了脚步。
还记得,高中时,学校一个月只放一次假,周五放学后至周日晚自习之前。学校离家的距离,虽然仅仅几十公里,但由于交通不便,需要搭公交、转坐班车、再走路,所以不一定每个月都能回家。即便如此,一想到家,总会有一种温暖在心头;一想到回家,总会有一份激动让自己可以不顾劳累;一想到离家,总会有一丝伤感弥漫四周。在旁人眼中,你们只是中国亿万劳动者中的普通一员,有勤劳节俭、吃苦耐劳的良好品德,却日复一日地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于我而言,你们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是最可爱的人。虽然在农村,没有人布置每天的工作或者部署任务,但你们总会给自己安排好满满的日程。那时,家里的田、地都离得远,你们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甚至披星戴月。农忙时,为了节省路途上的时间,你们会带上干粮或者只是一个人回家做饭、吃饭、给另一个人带饭,一忙就忙上一整天,回家的路上,经常会撒满月儿的余晖,也会总出现有关“为什么我走月亮也走”的对话,现在想来,还是充满了有趣的童真与满满的温馨。那时,自己每次从学校回家时,家里总会有许多我爱吃的水果或零食,我还觉得很奇怪呢,为什么家里离镇上那么远,却还总有时令水果?虽然这对于城市人来说很平常,虽然它有时已经干得皱皱巴巴,但对农村人来说,它真的很难得。于是我就天真地认为,你们在家日子过得不错,会经常上街赶集,买些食物回家。直到后来我才知道真正的原因,那是因为你们算准了我回家的日子而提前准备好的;如果我不回家,家里在不产水果的季节都是没有任何零食的。那时候,我有时会特别担心工作以后如果没有你们在身边,我要怎么做,因为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
还记得,我第一次参加工作时,你们的殷殷嘱托和谆谆教诲。你们告诉我,参加工作了就不是小孩子了,就不能再任性妄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要尊敬领导,服从领导的安排,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领导安排的任何工作,都要尽力去完成。年轻人是累不着的,多做点反而是一种锻炼;要团结同事,公司就像一个大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支持与帮助,分享快乐、分担忧愁,这样才能干得开心;要多学习、善思考,凡事三思而后行,让自己更快地成长与成熟起来。那时候没有手机,只有IP电话,隔一两天我便会去IP电话机那排队给你们打电话,聊聊工作的得失与生活的喜怒哀乐;听着你们那熟悉的唠叨与叮嘱,仿佛你们就在我身边随时爱护着我,全身的疲惫、心中的无奈与孤单感顿时会消散得无影无踪。
还记得,我结婚那日,对于众人来说,那是大喜的日子。唯独对于你们来说,它同时也是伤心的,它意味着我将不能再与你们同住一个屋檐下,日日与你们相见。在我行拜别礼时,你们忍不住老泪纵横地说,从此以后,养了23年的女儿就是别人家的媳妇了,再回家就是客人了;还说,以后在婆家,要孝敬公婆,与丈夫相敬如宾,好好地操持整个家庭,让家庭和睦而温暖;不管遇到什么不如意的事,你们永远是我坚强的后盾,欢迎我随时回家!第二年,我生下了大宝。你们很开心,在他还没出生之前,就准备了很多的衣物与日常用品,还教给我了一些喂养常识。“养儿方知父母恩”,我也是在那时,才不断明白作为父母的劳累、担忧与任劳任怨;“可怜天下父母心”,也逐渐地领悟到什么叫父母的伟大与无私;“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深刻地体会到孩子是父母永远不变的牵挂却无以回报的心酸!
还记得,我考上公务员的那一刻,你们比我还兴奋、还激动,因为你们认为,我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我终于可以实现为他人干些有意义的事情这一梦想;与此同时,我不用再那么辛苦地一下班就埋头书海中,不用再那么奔波总是换工作,假期与五险一金也有了保障。你们千叮咛万嘱咐,要我凡事以工作为重,一定要把工作干好。我知道,你们一直都在后悔与自责曾经因家贫而错失在学业上深造的事。其实,这么多年,我早已接受了现实,也从来没有埋怨过你们,虽然总是觉得遗憾。我知道,那不是你们的错,生活也没有如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如今,我已过而立之年,离开老家来到长沙工作又是三年多了。这三年里,因为添了二宝,我很少回家,一年大概就回去两三趟吧,但你们从来都没有责怪我回家太少,反倒是经常安慰我:不要担心你们的身体,你们能把自己照顾好;我只要把工作干好、把家庭顾好、把孩子带好就可以了,经济上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既要忙工作又要忙生活、既要照顾老人又要护理好小孩的辛苦也只是暂时的,孩子在一天天长大,生活会慢慢好起来的!你们自认为帮不上我任何忙而觉得惭愧,要我顺其自然,知足常乐,不要太辛苦,不要太焦虑,珍惜好现在才能拥抱未来!
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我早已是个成年人,但在你们眼中,我却始终是那个没长大的孩子。就像这次我春节回家,妈妈依然会晚上起来几次给我盖被子;平时也会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晚上孩子一哭,妈妈就会马上从床上翻身起来,帮我冲牛奶、换尿不湿,哪怕我说自己能搞定,不需要帮忙。我想,整个晚上你压根就没睡好过吧。每每想起父母,我总是愧疚不已,自身能力有限,没能让你们好好享受生活,一辈子都在为生活而忙碌奔波,勤俭节约、紧巴巴地过日子,没能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也很少旅游,即便这样的我,又还能陪你们多少年?我有一个梦想:凡我享受的人生乐趣,也要陪你们去享受;陪你们走遍祖国大好河山,体验一切的美好事物!由于种种原因,我一直做得不够,但我会尽量去做,一直去做,每年坚持给你们体检,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定期给你们打电话,让你们心中有所依靠;经常和你们聊微信,让你们没那么无聊;陪你们去做你们喜欢的事,逛街、打牌、下棋、帮你们照相,常回家看看,多跟你们表达我的爱意与孝心。也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多注意身体,不要过于节俭,该穿的穿,该吃的吃,不要总想着把钱存起来给我们买房或减轻压力。特别是现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医护人员都特别辛苦,一定要记得尽量少出门,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不给国家添乱;一旦出门必须带口罩,勤洗手,少说话,不到人多的地方去。
最后,祝你们:开开心心、平平安安地度过每一天!
女儿:周美凤
2021年8月5日
给姐姐的一封家书
亲爱的姐:
展信好!
应朋友之邀,写一封家书。很难得有这样一次特殊的和你交流的机会,其实我是很欢喜的。一直以来,我虽然很喜欢高科技带来的便利,但更是怀念和羡慕从前那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纸短情长的那些回忆与过往。提起笔,那些童年时代的趣事便一幕幕、一桩桩像放电影一般在头脑中闪现,是该好好总结我们的上半生了。仔细想想,上一次给你写信应该已经是20年前的事了,那时我独自在市里上高中,你在广东打工,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你便会经常给我写信,鼓励我要努力学习,奋力拼搏,不要像你一样因为没有高文凭而做普通工人!
你比我大2岁,我们俩的性格大不一样,你很乐观、勇敢,而我是自卑、敏感的。记得两三岁时,妈妈偶尔从外面得了两颗糖,总会小心翼翼、如获至宝地拿回家,让我们一人一颗。你总会比我先吃完,因为你是嚼的,而我是舔的。吃完以后,你还会问我要,我跟你说脏,你却从不嫌弃,照旧吃得津津有味。那时,我们的快乐那么简单,无论什么事,我们都会毫无保留地去分享。
打小起,我便是你的跟屁虫,并且乐此不疲。五六岁时,大院里你的同龄人有4个,而我的同龄人只有1个,还是个男生,加上我个头小,所以经常没伴玩,只能黏着你;你却从来都不会嫌我麻烦,总是会让着我、带着我参加。如果其他人拒绝我、不想让我参与,那你最终也是断然不会答应单独加入她们的,哪怕结局是输也总是会和我组成一队,比如跳绳、做迷藏.....于是,我和其他有玩伴的小朋友一样,有了一个物质上拮据、但精神上快乐无忧的童年。这一切,与你对我无微不至的保护是离不开的。
10岁,我到了离家八里路的镇上去上五年级,那时的你,已经是初二的学生了,我们俩的学校离得不远,每天都是同去同回。当时,妈妈去了市区做事,我们在家跟着爸爸。每天早上,我们俩六点起床,然后分工合作,一人烧火,一人做饭,弄完后再走上一个小时左右才能到学校。上学的路崎岖不平,我总会跌跌撞撞,你便会不由分说地帮我背书包。夏天的山路里,总会突然蹿出小蛇;而冬天的天亮得很晚,我们总要拿着收割后的向日葵杆子作火把才能照亮前行的路。但是,你从来都不怕;在你的鼓励下,我竟也慢慢地不再害怕了。
16岁,我在市里上高中,你在广东打工,家人按照习俗,想把你长留在家将来为父母养老,给你介绍了一门亲事,对方是同村的一个人。你很孝顺,听从了长辈们的安排,顺从地去与他相处。当时我劝父母不要把你留在偏僻的小山村,而父亲的一句“我倒要看看你将来有多大出息”硬生生地让我把接下来想说的话语给咽了回去。尽管当时的我很茫然,不知道未来的路在何方,但我依然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好好努力,做出成绩给爸看!
18岁,因为农村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和家境的贫寒,我辍学了,去到了你当时工作的一家私人鞋厂,你在那里当仓库管理员。按理,我无学历、无技术,只能去学手工;而你,帮我到处找人、向老板申请,最后公司破例同意让我去做工资更高、工作更轻松的车工,这也算是当时厂里的一个奇迹了。大家都很羡慕我有这样一个时时为我着想的姐姐。
再后来,我回了老家的城市,而你依然留在工资比家乡稍高的广东,工作之余,我们经常联系;几年后,随着固定电话、手机的普及,我们的联系更加频繁了;在我的强烈建议下,你也回到了老家的城市,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难以忘记,在我反抗父母给我介绍相亲对象时,你鼓励我去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难以忘记,在我不顾父母的反对报考公务员时,你勉励我“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难以忘记,在我因婚姻的繁琐而郁郁寡欢时,你安慰我“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要我凡事往好的方面去想。
今时今日,我俩分处两个城市,都分别养育了两个孩子。相同的家境、相似的经历让我们更加惺惺相惜。这么多年来,我们各有各的小家庭,也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唯一不变的是,我们的姊妹情依旧,我们依然无所不谈、坦诚相待,我想,这也是最最值得庆贺的。虽然,我们偶有分歧,但是我们都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于是,不用两小时,那些小摩擦便会自然而然地烟消云散了。唯一让我有些许担心的,便是你的身体。你本来就体弱,加上长期的劳累,我很担心,你会吃不消。也因此,我很想为你寻一份轻松、如意的工作。如果可以,我宁愿将自己的编制内工作赠予你,只求你能保重身体、平安顺遂。
你可爱的妹妹:白白
2021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