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诗、词、曲、联、赋、一组
诗
五律・北境端午
野旷艾蒿香,登高沐艳阳。
彩丝缠玉腕,粳米裹青裳。
击缶歌豪迈,倾杯意慨慷。
浮云皆看淡,岁月自疏狂。
七律・塞北端午
艾草斜簪映艳阳,胡天端午韵悠长。
彩绳腕上缠馨瑞,面燕盘中聚炽芒。
烈酒倾杯酬岁月,欢声笑语破穹苍。
何须羡煞江南景,塞上豪情北地昌。
词
鹧鸪天・端午北地行
北地端阳别样妆,柳烟轻笼旧城墙。香囊斜佩驱邪祟,雄酒频斟话慨慷。
风浩浩,日煌煌,踏歌踏碎九霞光。心随云雁驰千里,笑揽星河入醉乡。
渔家傲・端午北望
北望层峦苍莽处,风摇艾草清香度。彩线千般缠作缕,凭栏伫,心随征雁凌霄去。
浊酒盈樽谁与诉,狂歌笑对斜阳暮。莫道韶光留不住,豪情聚,且将壮志酬今古。
满江红・端午感怀
蒲艾飘香,逢端午、思潮翻涌。遥念起、屈平忠愤,汨罗投踊。浩气长怀忧社稷,离骚千古传情重。叹奸邪、蔽日黯乾坤,山河恸。
思往昔,硝烟纵。英烈血,何曾冻。看梅岭诗赋,壮怀谁共。毅魄今犹驱魍魉,豪情每欲歼顽凶。待明朝、华夏更辉煌,同欢颂。
注:毅,陈毅。
满江红・端午抒怀
角黍盈盘,端阳至、云涛翻沸。忆屈子、行吟泽畔,赤诚难寐。浊浪排空吞浩气,忠魂贯日垂千世。正今朝、击楫渡沧浪,风波起。
烽烟远,初心炽。梅岭志,今承继。看九州儿女,壮怀同寄。铁骨铮铮驱雾霭,丹心耿耿平荆棘。待功成、把酒酹江天,歌盛世。
曲
【中吕・山坡羊】北乡端午
艾蒲盈户,彩绳缠处,香包系挂儿孙护。酒盈壶,笑盈途,喧天锣鼓穿云雾,抛却烦忧扔闷苦。晴,心自舒;昏,情亦舒。
【双调・水仙子】端午抒怀
鼓声雷动震乾坤,舟似离弦箭赶云。粽香飘处豪情酝,欣谈岁月新。
任那湍水纷纷,凭肝胆,荡噩浑,醉舞红尘。
【南吕・四块玉】北端午意
艾草鲜,香包灿,糯米香飘灶台间。登高笑把风云瞰。心自宽,梦自酣,岁月闲。
联
楹联
1、塞北风遒,粽裹丹心,门悬艾草驱灾厄,千秋浩气传忠烈
关东节盛,酒斟壮志,腕系彩丝祈泰康,万代豪情仰圣贤
2、燕赵情豪,端午包金黍,佩符簪艾驱邪魅,忠魂不朽垂青史
幽并气壮,晴空响赞歌,饮醴题诗颂赤诚,遗韵长流传古今
赋
端午赋
时维仲夏,节序端阳。气清天朗,惠风和畅。北地山河,焕彩流光。观夫端午之盛,感其千年之韵,遂作斯赋,以颂其彰。 看那阡陌之间,艾草葳蕤而挺秀,身姿袅袅,清香四溢。菖蒲、葫芦悬于门楣,驱邪避祟,护佑家宅安康;街巷之中,孩童嬉戏,腕系五彩丝线,如蝶翼翩跹,祈愿吉祥如意。集市熙攘,糯米粽形若小山,粒粒晶莹,裹着蜜枣、红豆,甜香飘满长街,引得行人驻足,争相品尝。
忆往昔,屈子怀瑾握瑜,遭谗被谤,投汨罗以明志,其情悲怆,其志高洁。千载之下,北人虽无龙舟竞渡之盛,然登高望远,极目骋怀。踏青山之翠色,揽白云之悠然,胸中块垒,尽付苍茫天地之间。举酒樽而痛饮,酒液如泉,豪情似火,高歌之声,响彻云霄。或临街而舞,鼓点铿锵,舞步遒劲,仿佛与天地同频,与岁月共振。
端午之节,非独一时之庆,乃文化之传承,精神之赓续。它承载着先人之智慧,饱含着对生活之热爱,对正义之坚守。于斯日也,北人以豁达之心,迎四方之客;以豪迈之气,展岁月之华。笑看风云变幻,静守心中明月,任时光流转,而端午之魂,永耀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