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街道上走一走
文/周榜尧
我已年近八十,
常梦杵着拐杖,
不远千里,
又来北京的街道走一走,
时代记忆无忧无愁!
那是阳光明睸的一九六五年之秋,
我到长春上学,
碰着吉工大曹玉成老哥,
领我到天安门前走一走!
当时,
能到北京的人,
又有几个?
我先立正给毛主席像行了个礼!
再看看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廓影!
一九六六年八月三十一日,
我与吉工大七00一班的十六位同学,
一早坐火车又到北京,
空荡荡的天安门广場,
我们趁早先进!
坐在金水桥前,
等待太阳东升!
等呀等,
全国各地来的红卫兵,
打着红旗,
有哈军工的,
南开的----
大学生,
还有不少中学生!
----!
一九七一年九月十四日傍晚,
我第一次回四川探亲,
刚到北京站,
只见大街广場,
到处都有荷抢实弹的解放军!
我先到张国庆同学家,
伯母说,你好大胆子!
我立即拿出探亲介绍信。
我又到王府井买了糖果糕点十几斤,
路过新华门,
直奔北京火车站西行!
一九七五年九月,
我调回四川犍为县,
爱人来天津接我,
又路过北京,
游过故宫、 颐和园、十三陵等景点,
又来天安门前拍照青春!
一九七八年,
北京举办十三国农业机械博览会,
我是四川农机系统百人参观团一员,
有幸又来北京!
看展才知世界的惊奇,
日本的太郎小型收割机,
法国的气吸气吹式精密播种机,
美国与西德合资的大型农业机械!
与吉工大徐老师等相迂,
慨叹差距!
随团瞻仰毛主席!
从入堂到出堂,
泪流不止,
人人哭泣!
北京是新中国的首都!
那儿的一草一木,
一砖一瓦,
都是中国人的情结!
雄伟的天安门,
辉煌的故宫,
尤其是那面髙髙飘揚的国旗!
周榜尧于乐山
2025.05.29日
根据现有信息,这是一首由周榜尧创作的回忆性诗歌,通过个人经历串联起北京城市变迁与时代记忆。以下从内容和背景两方面展开分析:
诗歌核心内容
时间线索
全诗以1965年至1978年间五次北京之行为主线,分别对应求学、红卫兵串联、探亲、工作调动及参观博览会等历史场景,展现个人与国家的共同成长轨迹。
标志性地点
反复出现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新华门等政治地标,穿插王府井商业街、故宫、颐和园等文化景观,体现北京作为政治中心与文化名城的双重属性。
情感表达
通过"泪流不止""慨叹差距"等细节,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结,尤其1978年参观国际博览会时对中外技术差距的感慨,折射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解析
作者身份
周榜尧为四川籍知识分子,诗中提及长春求学(吉林工业大学)、农机系统工作等经历,其跨地域流动轨迹具有计划经济时代典型性。
历史映射
1966年红卫兵串联、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北京戒严等历史事件在诗中均有隐现,可作为微观史研究的个体样本。
当代价值
2025年创作的怀旧诗歌,通过"时代记忆无忧无愁"等表述,呈现对往事的温情回望,也暗含对当下快节奏生活的对照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