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祟明采风心语之一】
港沿镇的锦绣合兴之旅(散文)
吴开楠
在上海市崇明区的怀抱中,有一个充满诗意的小镇,名为港沿。这里有一片叫合兴的村庄,它如同一幅斑斓的画卷,静静地铺展在绿色的田野上。在这片土地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岁月的醇香,每一处景致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走进港沿镇合兴村,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了一个古老的梦境。每条小巷都充满了神秘色彩,高高的篱笆上爬满了青藤,它们如同时间的使者,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古朴的木质门扉轻轻开启,向游人诉说着古老的故事,那些故事中蕴含着岁月的智慧和沧桑。
这里的时间仿佛凝固,让人尽情品味岁月的醇香。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青石板路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微风轻拂,带来一丝丝清新的花香,让人心旷神怡。在这里,你可以放下繁忙的生活,静静地坐在巷口,听老人讲述那些古老的故事,感受时光的流转。
在港沿镇合兴村,有一个智慧生态花卉园,它占地310亩,是一个集花卉科研、生产、应用展示、研学体验、旅游观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这里的花卉种类繁多,色彩斑斓,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园区内的育苗中心区是花卉的摇篮,各种花卉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品种展示区则是一个花卉的盛宴,这里汇聚了世界各地的名贵花卉,它们争奇斗艳,竞相开放,让人目不暇接。室外观赏区内,各种花卉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这里,你可以漫步在花海中,感受花卉的美丽与芬芳。你可以亲手触摸那些娇艳的花瓣,感受它们的柔滑与细腻。你也可以在花卉的陪伴下,静静地思考人生,感受生命的美好。
港沿镇园艺村是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这里以造型黄杨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特色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园艺村内的慢行步道串联起赵公堤、黄杨馆、紫藤水居、园艺课堂等景致,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这里,你可以漫步在慢行步道上,欣赏沿途的美景。你可以驻足在黄杨馆前,聆听黄杨的故事,感受园艺的魅力。你还可以在紫藤水居中,品味茶香,感受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在合兴村,有一个上海绿晶果蔬专业合作社,这里专门种植葡萄,是国家级示范合作社,也是上海市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合作社种植的晴王葡萄果实饱满丰厚、颗粒圆润,口感鲜美,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品尝。
而在鲁东村,有一个上海清伟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这里种植的紫红色的“沪红糯1号”和纯白的“中糯2号”鲜食玉米,口感甜糯,深受消费者喜爱。合作社种植的芋艿和小菠菜也将在10月初和11月初陆续上市,为市场提供新鲜的蔬菜。
同心村上海杏健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翠冠梨更是夏日炎炎中的一份清凉。这里的翠冠梨多汁、少渣,富有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夏日里,吃一口翠冠梨,生津止渴、清热降火,让人感受到一份独属于夏日的清甜。
港沿镇合兴村,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美丽小镇。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时光的醇香,欣赏到花卉的绚烂,体验到园艺的宁静,品尝到合作社的丰收。这里的美景如同一幅锦绣画卷,让人心醉神迷。
花漾小镇,锦绣合兴,这里的美景和故事将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回忆,继续前行,去探索更多的美好与未知。
2025年5月29日
【崇明采风心语之二】
园艺村的绿色传奇(散文)
吴开楠
在崇明岛东部的港沿镇,有一个名叫园艺村的地方,这里被誉为“瓜子黄杨之乡”。走进这个村庄,仿佛踏入了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每一笔都饱蘸着生命的绿意,每一线都勾勒出园艺村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园艺村,一个听起来就充满了生命力的名字。这里是黄杨的天堂,全村2875亩耕地中,黄杨种植面积就达1000多亩。走进村庄,仿佛走进了一片绿色的海洋,那片片黄杨树,如同一群绿色的精灵,在阳光下闪烁着生命的火花。
“黄杨每岁一寸,不溢分毫”,这是古人对黄杨生长的描述。然而,在园艺村,瓜子黄杨的生长速度却远远超过了古人的想象。得益于崇明四季分明的气候,这里的黄杨可以从清明前后一直生长到高秋时节,两季的生长周期,使得园艺村的黄杨更加茁壮。
黄杨,不仅是园艺村的一道绿色风景线,更是村民们心中的“摇钱树”。园艺村造型黄杨的销售收入高达30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4万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2%。黄杨,已经成为园艺村除花卉以外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港沿镇与中国花卉协会盆景分会、上海植物园紧密合作,通过引进专家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大师工作室,直接参与黄杨产业发展,不断提高崇明造型黄杨的高层次人才储备规模。这些举措,为园艺村的黄杨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面对崇明黄杨产业链短、多为地栽景观树的现状,港沿镇并未满足于现状。他们与市、区相关部门一起联手,通过开发黄杨盆景,探索黄杨木雕、根雕技艺,打造黄杨旅游产业,挖掘黄杨药用价值,使黄杨的市场价值实现最大化,进一步延长崇明黄杨产业链。
在园艺村,每一棵黄杨都寄托着村民们的希望和梦想。他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园艺村的黄杨产业将更加繁荣,成为我国绿化产业的一颗璀璨明珠。
走在园艺村的乡间小路上,我仿佛能听到黄杨树叶的呢喃细语,感受到它们对阳光的渴望,对土地的眷恋。这里的黄杨,不仅仅是植物,更是园艺村人生活的一部分,是他们心中的骄傲和希望。
每一片黄杨叶,都像是园艺村人勤劳的双手,在阳光下闪烁着绿色的光芒。每一棵黄杨树,都像是园艺村人坚定的信念,无论风雨,都顽强地生长着,为村庄增添了一抹抹绿意。
在园艺村,我看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感受到了村民们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意。这里的黄杨,不仅仅是绿色的象征,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园艺村,这个被誉为“瓜子黄杨之乡”的地方,以其独特的绿色魅力,吸引了无数游客和投资者的目光。这里的黄杨,不仅是心中的“摇钱树”,更是园艺村一张亮丽的名片。
面对未来,园艺村人将继续发扬“黄杨精神”,不断探索和创新,将黄杨产业推向新的高度。让我们期待,
2025年5月30日

作著简介
吴开楠,字:清心;1957年6月生于上海。笔名:半丁,斋号:多思斋。文学、法学、工学学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己出版《金声玉振》50余万字诗歌散文集、《旋律》30万字长篇小说、《古韵今声》750首诗歌集、《迹忆》15万字长篇小说(第一部)、《旅人情思》7万字游记、《草堂清韵》250首诗集、《逸闻轶事》29万字八十篇短篇小说集(上卷)、《赋笔吟笺》250首诗词集、《登山临水》22万字六十篇游记散文、124首诗赋集﹙上卷﹚、《文思泉涌》25万字六十篇读书笔记(上卷)、《笔墨相逢》吴开楠画集、《扈渎古桥辞赋》9万字辞赋集等。
总编辑:山旮旯
责任编辑:袁德礼
负责校对:十一指、晚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