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中日月长,酒里百味生
吃饭是为了肉体,喝酒是为了灵魂。喝酒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高尚的情趣。推杯换盏间,青铜器里盛着商周的礼乐,青花瓷中酿着唐宋的诗韵,玻璃樽内晃着现代的光影——喝酒,喝的从来不是酒本身,而是藏在杯底的氛围、感情、需求与故事。
北方火炕上,烫一壶高粱酒能化开冰雪寒气,汉子们划拳声震屋瓦,酒沫混着酸菜白肉香,蒸腾着热烈的江湖气;江南水榭边,黄酒配糟货,文人倚栏浅斟,酒液倒映小桥流水,诗词自微醺唇齿间流淌。酒场如戏台,有人滴酒不沾守着清醒底线,有人浅尝辄止把心思留给交流,也有人为情谊硬撑酒杯,两三杯下肚便面红耳热,却仍用笑意回应热情。
最难忘战友聚会上的酒。当“战友亲如兄弟”的歌声响起,训练场上的挥汗、雪域高原的生死相托,都化作杯中滚烫的酒。还记得在高原汽车团进藏执行任务时,夜晚缺氧难眠,有人提议用酒助眠。我在稀薄空气里多喝了几杯,酒精加速了身体透支,很快便昏迷过去。再睁眼时,已在医院输氧,战友们红着眼眶守在床边——那一刻才明白,酒能暖身亦能致命,有些场合的“放纵”,可能要拿命来换。
酒局也曾是权力的迷魂汤。过去某些官场宴饮中,商人携“诚意”,官员捧“权柄”,推杯换盏间藏着利益交换。有人为表“忠心”强灌下属,有人借酒劲拍板违规事,甚至有人因劝酒送了性命,把酒桌变成“围猎场”。直到“八项规定”落地,公务宴席撤下茅台换清茶,明面上的酒桌腐败逐渐消匿。但仍有暗流涌动:矿泉水瓶装高档酒、隐秘会所搞“地下局”,提醒着破除酒桌歪风需久久为功。
如今再端起酒杯,更懂得分寸的重量。它可以是老友重逢时啤酒碰撞的青春回忆,是科研庆功宴上香槟喷涌的奋斗甘甜,也可以是独酌时与自己对话的梅干清酒。但在高原帐篷里、在公务接待中,它必须退居安全与纪律之后——毕竟,酒里该盛的是人间真情,而非欲望的漩涡。愿每一次举杯,都能喝出文化的醇香,品到岁月的真诚,而非醉倒在错位的规则里。
李永合简介 河南南阳人,1986年10 月入伍,从军20余载,部队团职干部自主择业。在部队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优秀党员20余次。出版报告文学《天路军魂》,散文专辑《心贴青藏线》。部分作品被入选《中国散文大全》《中国当代作家作品集》《中国好作品》等。在干好本职工作同时,利用业余时间采发各类文学和新闻稿件600余篇(幅)约50多万字。被多家报刊电台聘请为特邀通讯员。现居住杭州,现任中国散文作家协会会员、杭州余杭区作家协会理事,兵之初公益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