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河岸边是故乡
——202505济南市莱芜区杨庄镇大桥沟村采风纪实
郑子田

金色五月,阳光明媚,大地葱笼,麦穗泛着金黄,“三辣”之一正收割的大蒜散发着泥土里辣的芳香。汶河西流静静的流淌,河宽水宽的岸边,人们各自拾掇地插着秧。道是垂钓者只是望着水面的符飘,两耳不闻水外事,一心只想钓欲望。
公元2025年5月17日(农历4月20),我随莱芜区散文、楹联协会作家采风团参加了“作家下基层,锦绣乡村行”系列采风活动。
当天一大早,从莱城出发,背负东方朝阳的温暖,四十华里的路程,用了三十多分钟就到了采风地——杨庄镇大桥沟村(注:十五名作家各有采风点,本人采风大桥沟村)。一路同行一路歌,豪情满怀家乡人。
一路的风景,一路的激动。浓情的五月,一片积蓄力量的风景。庄稼茁壮成长,小麦过了小满的季节,麦穗饱满,老乡笑意写在脸上,丰收在望。

迎接我的是村里的马凤龙书记以及村“两委”的部分成员,落座寒暄,亲切有加。我在市机关工作过,对农村及村民的情感很深,啦起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没有距离感,很是亲切。拉起家长就是父老乡亲的情愫,我尊敬他们,爱他们就像爱我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一样。
大桥沟村隶属济南市莱芜区杨庄镇,地处镇东南五华里,北接司家岭村,南邻闫桥村,东与莱城方向的小桥沟毗邻,西出莱芜与泰安范镇相连。人口1100多人,耕地面积1700余亩。据史料记载,该村建村早在明朝洪武年间有乔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村有多条水沟,故名曰大桥沟,一直延续至今。
该村历史沿革: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辛庄保.大桥沟”。据《杨庄党史大事记》载,1939年4月—1943年7月隶属莱芜县九区阜丰乡,1943年7月—1945年10月属张里区,1945年10月—1946年9月合并至水北区,1946年9月—1951年3月属杨庄区闫桥乡,1951年改称十五区,之后称鲁西区,1956年10月杨庄区合并九个乡为五个乡,大桥沟划归鲁西乡,1959年属于杨庄公社,后来上边几经县市隶属规划变动,杨庄镇大桥沟村隶属关系基本没有变化。

把大桥沟村的地理位置经纬度拓展一下来看,从大概念上分析判断:大桥沟村地处四大关口之要,她北遏雄伟的老虎岭天门关,东邻古老的嬴城故里莱芜,南遥新泰角峪—革命老区,西仰五岳之首的泰山,要从战略意义的角度来看,地理位置了非常重要;再从经济发展层面上看,地处泰莱平原腹地,传统行业上属于长埠岭经济带小麦、玉米主要粮食盛产区,肥沃的土地,粮食作物产量大。汇河汶河在这里交汇,农田林网纵横,粮草丰茂,蔬菜水果量大,是城郊农业供应城市的主要产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大桥沟和勤劳勇敢的大桥沟人民经过百年努力奋斗,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这里我要给全村的父老乡亲大大的点赞。
和马书记交谈,是一件舒心愉快的事。他年轻英俊,睿智干练,谈起家乡,如数家珍。他原来是莱芜某煤矿的工人,由于工作努力刻苦,事业心强,善于钻研,成绩显著。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爬滚打,进步很快,提拔为矿上的主要负责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始兴“下海”,他第一批下海经商,在煤资源几近枯竭的情况下,勇于担当,自荐去贵州金沙县开矿再创业。三年的时光,他干的风生水起,为单位解决了部分失业工人的再就业问题,创造的经济效益和对国家的贡献很大,受到了上级领导部门的高度赞赏。

说到这些年,对村里的经济发展和村民生活的改善提高,他向我一一道来:新中国成立前,大桥沟村都是传统农业的小麦、玉米、高粱和地瓜四大“金刚”,你想,只是为生存果腹的口粮劳作,吃饱了就是好生活。历史上本村有编席的传统,因为高粱的种植量较大,收入也可以,文革时期也是限制暗做,不成规模。1977年上边号召种大麻(编织麻袋),到了八十年代也改种原来的小麦、玉米了。
大桥沟村民很早就有“无商不活”的观念,经商村民马登跃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常年在安徽、浙江和山东一带运销茶叶、棉布等商品,一度生意兴隆,家业富足,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改善了村民生活。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致富能手,现在村里有超市六家,畜牧猪、鸡、牛和桑蚕养殖规模户五家,饭店两家,古典家具生产厂一家。另外,在外地做面食加工的有三家,主要是“庄户火烧”名扬大江南北 ,外出打工人员有 100 多人,农忙了回来忙“三夏”和“三秋”,这样就增加了收入,村民生活小康再向现代化进发。现在本村人均纯收入达到 15000 元。

在马书记的带领下,我去了两家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公司,一是山东艾绿吉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围绕“果、疏、渔、智慧农业”四大产业,打造以高端科技和高附加值为基础,以有机绿色认证为标准的生太农业种植企业。我们走在现代化的大棚中的小道上,仿佛回到了窗外的浓情五月的大自然中,标准的植物生长的温湿度和空气的调度,无土栽培是生产高科技。如韭菜、生菜等茁壮生长,绿叶纯真,一种蔬菜原始的味道扑鼻,免洗就可食,就像走在家乡的小路上,倍感亲切。据管理人员讲:他们生产的蔬菜根据季节和不同性状,基本一年四季都是供应港澳地区居民,一般都是飞机运输,保鲜保质……,这个业务,他们已与港澳长期合作,运作情况良好。
另一个大型农业公司是山东嬴和久润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畜牧饲料管理服务、畜禽收购、牲畜销售等经营活动,极大的帮助了本村及附近农户的生产经营和就业。2020年,村民卢士鹏成立了“士鹏家庭农场”,流转土地11000余亩,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高效化、产业化,稳定了土地租金收入,实现了务工灵活,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从座谈得知,原来的大桥沟村,属于平原丘陵兼有。记得三十年前去泰安出发,公路经过该村中间,路南边是小山林立,村周围沟壑纵横,水地交错,台田不规则排列……,就像南方的水田“粮基鱼塘和桑基鱼塘”一样,台田上种庄稼,河沟里有鱼翔。虽然当时的村容村貌还不是很好看,但是她的自然景观很美,赏心悦目,记忆永存。
现在,新农村建设锦上添花。改革开放以来,村“两委”一班人团结一心,努力拼搏,带领全体村民治山改水,村的面貌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提高,村民素质不断提升,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特别是近十年,已实现了小康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更是锦上添花。村里街道四通八达,住房都是前后出厦的,网络电视、自来水和天然气户户都用上了。实现了“道路硬化、路边美化和晚上亮化”;以前存在的“脏乱差”的环境治理,标准高,现在村内外环境整洁,面貌一新。社会治安好,没有邻事百家吵嘴打架的了,都是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另外,自改革开放以来,本村相继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达100余人,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才智。现在,全村八成以上的村民有轿车;农业机械化率百分百;畜牧养殖也实现了规模化和现代化,合同鸡、合同鸭养殖户12个,年出栏鸡鸭800万只,产值达三亿多元;这里也是莱芜“三辣”生产的原产地,年出产姜蒜 700余吨,加上小麦玉米及其他粮食作物的平稳生产,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提高,村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发展。自 2015年 年起,配合新农村建设,村内和村外的生产路都实现了柏油硬化,远远望去,农田林网美不胜收,可爱的家乡呈现,叫人心旷神怡,豪情满怀,希望的田野,我爱这片神奇的土地。

说到大桥沟村是杨庄镇南部的交通要冲,不能不说村内贯通东西的泰莱一级高速公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莱芜撤县划市后的第一条高速汽车专用公路就是泰莱高速。当时,大桥沟村顾全大局,出地、出人、出物,积极支援高速公路建设,彰显了村民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高尚的革命精神,收到镇党委政府和上级部门的高度称赞。另外,通往新泰、章丘和泰安的公路在此形成一个枢纽,便利的交通网,为本村经济发展繁荣打下了厚重的基础,发展潜力不可限量!
走在离大桥沟村不远的汶河岸边,望着滔滔西流的汶河水,我思绪万千,沉思良久。是啊,作为嬴秦故里的莱芜八大景观之一的大汶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千年来哺育着莱芜人民声声不息,创造着嬴秦故里美好的未来。创业艰难,前途光明,滋养着世世代代的莱芜大桥沟人。光荣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智慧聪明的人民,是大汶河水的养育,才造就了现在富裕文明健康的现代化的新莱芜大桥沟,这是我们全体大桥沟人民值得骄傲的殊荣和对家乡人民的最好的回馈。
是啊,汶河岸边是故乡,故乡的风景最美丽。
在微风拂面的大汶河岸边的亭子下,我问起下一步村经济发展的规划和设想,马书记拿出规划文件,把今年乃至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设想,娓娓道来:
一是依托艾绿吉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山东嬴和久润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整合村里资源,紧密配合原料采集、加工物料、生产就业、物流服务等环节,开展系列化服务,全方位资源共享,同甘苦,共命运。二是依托大汶河近村优势,做好人文旅游的文章。大汶河造就了两岸声声不息的袅袅人间,也书写了厚重的大汶河文化,用之不尽,取之不竭。设想在合理的距离和地段建文化长廊,雕梁画栋,把村文化和大汶河文化交融一体,宣传和褒扬华夏灿烂的文明和莱芜发展的历史以及悠久的文化,以传承华夏灿烂文明,造福子孙后代。设想集休闲、娱乐、饮食为一体,壮大集体经济,造福村民。。三是治理农业用地台田化。引汶河水北进入村,再现当年鱼米水乡胜景,相继发展水产养殖。
四是整治村内三条南北水沟,美化绿化两边景观。逐步建设小桥流水和文化长廊设施,与汶河旅游景点遥想呼应,形成独特的文化旅游模版。拉长产业链,逐步对接泰山旅游资源,把泰山石的文章做好,并切始抓紧抓好。五是巩固“三辣”种植基地,利用港澳销售渠道,生产高精尖产品,在深加工上做足文章,促进村民收入稳中有升,向高标小康现代化迈进。
展望大桥沟村的未来,我有理由说:大道已经开通,群情已经激扬。目标规划已落玉盘,实干兴村箭在弦上。
我想,有村“两委”的正确领导,有班长马凤龙书记的正确领导,有高素质的村民,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的祥和美丽的大桥沟就会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让我们一起共同期待和热烈的拥抱吧!
我爱大桥沟,我爱她的山水美,我爱她的宽广的胸怀,我爱她的美好未来。
我更爱大桥沟的人民,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今天大桥沟村。有了他们一代代、一辈辈人的图强发奋,才有了今天的小康现代化的新农村。
衷心地祝愿大桥沟村明天一定会更好!
——滋田20250529于嬴秦故里。
(作者简介:郑子田,笔名滋田,济南市莱芜区人,大学文化。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