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半夏,时光清浅。一带一路---东欧写生四人邀请展于2025年5月25日在黄土画派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参展的四位艺术家有郭北平、刘健、陈钰铭、杨晓阳,他们以精湛的画作,生动描绘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风土人情及异域生活的场景,获得了各界的关注和好评。


参加本次展览开幕式的有著名人物画家郭全忠,著名人物画家王西京,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蔺雨,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朱尽晖,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何军,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雷晓辉,陕西国画院院长张华,陕西国画院副院长乔建业,陕西国画院副院长耿齐,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副馆长马卫民,西安美术学院和黄土画派艺术研究会的艺术家彭德、刘永杰、杨锋、吴昊、李青、姜怡翔、王保安、刘西洁、邢庆仁、刘丹、吕书峰、石英、叶华、程东富、张立、王兴华、刘军利、杨兵、陈庆华、王珊,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崔振宽美术馆馆长崔迅,全省各艺术单位、艺术团体,还有中央广播电视台、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报业集团、西安报业集团、西安广播电视台等各大新闻媒体单位的朋友们。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朱尽晖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我们不光看到了四位老师精彩的写生作品,同时看到了他们深厚写生功底,更重要的是这个展览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如何抓住生活,如何去表达唯美的场景,如何用画笔去传达出来我们所感受的生活的情感。
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巨石代表黄土画派介绍展览概况。
展览共展出作品200余幅,不仅展示了艺术家们深厚的艺术功底,更通过他们的作品,让我们领略到了东欧国家的独特魅力和“一带一路”倡议下各国间的友好合作。此次展览不同风格的画作交相辉映,既有油画语言丰富多彩,也有中国画的意境与韵味,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文化画卷。每一幅画作都仿佛是一扇窗,穿越时空,见证那些遥远而神秘的土地上所演绎的故事与风情。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此次展览是郭北平、刘健、陈钰铭、杨晓阳四位先生各自美术创作成果的集中呈现,更是跨越山海的艺术对话,是"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生动实践。看到了四位先生对异域风情的敏锐捕捉,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精神在跨文化语境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蔺雨在开幕式上致辞说此次参展的四位老师中,郭北平、杨晓阳两位都是我们陕西杰出的艺术家,这是我们陕西的骄傲,刘健老师在中国美协任职多年,也是为美术事业的发展做了很多的推动工作,陈钰铭老师是从部队中走出来的杰出艺术家,在这里代表陕西文联向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
参展艺术家刘健老师致辞中说,直到今天我们还对19年东欧写生的鲜活的经历记忆犹新,难以忘记,也想约着要继续走下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是新中国美术发展进程当中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践行,能在作品中表达对生活,对人民,对国家热爱之情。在这次十几天写生中,我们不仅是拿着画笔画世界,更是在每天写生之后的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不管是东欧也好,其他国家也好,习主席一带一路的倡议让世界看到了我们文化的影响力,我们也拿着我们的画笔,让中国绘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们四个人的年龄经历各不相同,从美术专业工作,到个人艺术创作,以及中国美术发展等等,大家无所不谈,聊的酣畅淋漓,彼此都受益匪浅。我们也都知道,黄土画派的创始人刘文西先生对艺术执着的精神,他深入陕北所画的大批速写和艺术创作,是值得我们膜拜的。所以生活就是创作的源泉,我们也会把这条路薪火相传地一直走下去。
今天展览的四位艺术家都是在我主持陕西美术工作的时候给与过很多支持的好朋友,我也代表陕西画界向这次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今天看到这些画我很亲切,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这是国家的战略,也是文化的战略,就需要文化的引领,文化的支撑,更需要文化的先行,我们很多的艺术工作者就奔赴在这条路上,我也是。总书记在十一次全国文代会上也讲了,当代中国文艺家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关注人类共同的价值诉求。也谈到要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去影响世界,那么一带一路就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好的践行,直接的践行。这项使命,艰巨而崇高。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路还有很长,也在这里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够身体健康,在艺术的道路上充满活力。
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武小川主持开幕式
黄土画派美术馆坚持以打造高品质的优秀艺术展览、交流平台为己任,发扬陕西的文化艺术事业,传承与创新并举,守璞与开拓共赴,谱写新时代中国的艺术风采。
嘉宾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