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桑恒昌作品
☘️《 端午粽 》
人间最小的纪念碑
碑文隐在里面
惟一的注释是他
投水时的那声长叹
外面是光明的棱角
里面是透明的肝胆
一件束腰的青衫
一生寂寞地陪伴
岁岁年年
多少龙船
逐江逐河地打捞
那柄夜夜自鸣的佩剑
可会有一天
抖抖水湿的衣衫
汩罗江站起来
还我们一个屈原
❊ ❊ ❊ ❊ ❊ ❊
🌹【吉特赏析】
《端午粽》以端午粽为意象,巧妙地将屈原的悲壮故事融入其中。诗作通过“最小的纪念碑”“透明的肝胆”等意象,既描绘了粽子的外形,又隐喻了屈原的高洁品格。意象鲜明,情感深沉。结尾“汩罗江站起来/还我们一个屈原”更是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屈原的深切怀念与呼唤。作品构思新颖,意境深远,是一首成功的咏物抒情之作。
🔸🔸🔸🔸🔸🔸🔸🔸🔸
🔸🔸🔸🔸🔸🔸🔸🔸🔸
桑恒昌作品
☘️《 屈 原 海 》
化身为清水
投入汨罗江
汨罗江泛滥了
无时不涌动大潮
在空间的堤岸之上
在时间的堤岸之上
汨罗江浩浩荡荡
成了中国最长的江
中国最宽的江
中国流量最大的江
也成了中国
最大最深的海
当冠名屈原
❊ ❊ ❊ ❊ ❊ ❊
🌹【吉特赏析】
《屈原海》以凝练的笔触重构了汨罗江的文化意象。通过"泛滥-涌动-浩荡"的递进式空间扩张,将物理河流升华为精神海域,完成从地理到文化的双重超越。"堤岸"的双重时空设定巧妙打破维度限制,而"最长/最宽/最大"的排比句形成磅礴的咏叹调。末段点睛之笔将个人名号与自然伟力并置,使屈原完成从投江者到文化海洋的蜕变。诗作承载千年祭奠,在当代新诗语境中实现了对屈子精神的创造性转化。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