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彭辉,笔名:鹏飞,湖南桃源人,担任过编辑、记者、企业营销总监,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在各类报刊、网络平台发表通讯、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评论、戏剧作品500余篇(部),多次获省、市文学作品奖。出版个人文学作品集《起风的日子》、报告文学集《那一片闪光的海》。
又到粽叶飘香时,空气中浮动的那缕熟悉气息,像一把精巧的钥匙,悄然打开了记忆深处的那扇门,把我带回到五十年前湘西北的小山村,回到与母亲、哥哥、妹妹共度的那个端午时光。
那时,我们三兄妹随母亲从城里下放到栗子垭垱口堉。每至端午,整个村子都沉浸在包粽子的热闹氛围中,处处弥漫着粽叶的清香。包粽子的原材料是上等糯米,需先将其浸泡几个小时。洗干净煮熟的粽叶,泛着温润的光泽,静静等待着与糯米相遇。包粽子是个技术活,要将糯米在两片粽叶中用筷子扎紧,否则煮的时候,粽子就会松散,失了形状。
母亲出身旧社会大户人家,曾是养尊处优的阔小姐,起初并不会包粽子这类活计。但后来,她跟着太佬佬学会了这门手艺。在乡村下放的近十年里,母亲不仅学会了各种农活,包粽子的手艺更是青出于蓝,比村里其他人都要精湛。她的手仿佛被赋予了魔力,灵巧地摆弄着粽叶与糯米,不一会儿,一个个小巧玲珑、棱角分明的粽子便诞生了。
端午节那天,灶火熊熊,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母亲包的粽子在沸水中翻滚,香气愈发浓郁。揭开锅盖的那一刻,白雾升腾,粽香四溢。我们三兄妹不顾刚刚煮熟的粽子烫手,都争先恐后抢上剥开粽叶往嘴里塞,软糯的糯米,带着粽叶的清香,香甜可口,那是一年中最美味的食物,也是我最珍贵的回忆。
如今,又是端午节临近,城里各大超市的粽子琳琅满目,品种繁多。有甜的、咸的,还有肉芯的,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味蕾。然而,这些包装精美、口味多样的粽子,却总让我觉得少了些什么。它们再怎么美味,也比不上母亲包的粽子,少了那份独特的香甜,少了母亲的温暖与爱意。
岁月匆匆流逝,母亲早已驾鹤西去。又是一年粽叶飘香时,我多么希望时光能够倒流,让我再吃上一口母亲包的粽子,再看看她包粽子时专注的模样,再听听她温柔的话语。可是,这一切都只能成为奢望,化作心中无尽的思念。
难忘儿时在乡村的那段艰难岁月,那里承载着我童年的欢乐与泪水,留下了我最真挚的情感。尤其是每年端午节吃粽子的时光,被岁月赋予了独特的价值与魅力,在我的记忆中,历久弥新,挥之不去。那一缕粽香,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对母亲的怀念,对那段旧时光的眷恋,它将永远萦绕在我的心间,成为我生命中最温暖的印记。
又是粽叶飘香时,飘香的季节,飘向天国,飘向母亲的身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