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宋楼经济中心镇民营经济
高质量发展采风系列之五
经纬宋楼:一镇织就山河梦
文/李梅
晨雾未散时,宋楼镇的轮廓已在国道514的晨光中浮现。四十平方公里的土地像一方素色锦缎,德上高速的金线沿着镇域东侧蜿蜒,将这座鲁西北小镇绣入京津冀的广袤襟怀。四野棉田如雪浪翻涌,工业园区的大楼玻璃折射着朝阳,恍惚间竟分不清是云海坠地,还是纱锭生光。
一、棉田深处的文明年轮
夏津人称棉花为“娘花”,中国种植棉花的历史很悠久,至少有2500年的历史。
进入20世纪以来,尤其经过近七十年的迅猛发展,我国棉花产量跃升为全球第一,成为世界最大棉花生产国,同时在棉花加工、棉纺工业、棉织品贸易以及棉花育种、栽培技术、科研教学等诸多领域,均走在世界前列。
这是一段非同寻常的发展史,体现了一代又一代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最终以中国人自己的智慧解决了衣食无忧中的“衣”。
夏津历史悠久,自西汉置县以来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这片古老而富庶的土地得益于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滋润与涵养,自然条件优越,适于多种农作物生长。除了传统的小麦、玉米、高粱之外,尤其适合外来经济作物棉花的栽培,而且生长良好,易于管理,品质上乘。
据《夏津棉花志》记载:“夏津自元代引种棉花,迨明初已广泛种植,当时人均棉田即达2.05亩。”悠长的棉花种植史,不仅使夏津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华北平原鲁豫冀交界的富裕地区,同时还留下许多载入史册的历史故事。包括夏津在内的鲁西北棉区人,念及棉花给予的温暖,赋予的生命,亲切地叫棉花为“娘花”。
对于棉花的无限深情,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夏津人投入到棉花的种植、加工,深加工等研究上,他们带着对“娘花”的衷心爱戴,孜孜不倦,对棉花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宋楼镇在棉花纺织方面走在了全县乃至德州乃至山东省的前列。
走进凯威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当我们看到七万纱锭规模的现代化环锭纺车间,经年轻有为的时硕总经理介绍,公司引进了德国清梳联、乌斯特异纤机,瑞士立达并条机,经纬精梳机等全球最先进生产设备,不禁感慨万千,想起小时候我们的老一辈人拿着纺线车纺线的场景和现代的纺织科技已是天壤之别,这种古老作物与数字文明的对话,在宋楼纺织工业园达到高潮。恒温恒湿的智能车间里,瑞士立达全自动纺纱机正以每分钟200米的速度吐着银丝。时总抚摸着传送带上的棉条:"知道吗?每根纱线里藏着8000条纤维的拥抱。"偌大的生产车间没有几个工人,全部都是现代化。
当我问及迟总,如果线头断了,自动化的仪器会怎么来实现自动接头?时总停下来很自豪的告诉我们,机器上偶尔落下来的臂膀可以实现瞬间接头,并且完美无瑕。时光穿越的声音在我耳边呼啸,科技的发达正在引领宋楼镇的纺织行业走向一个又一个高峰。
二、木纹里的时光褶皱
穿过一片棉田,空气里忽然掺进了榆木的木香。我眼前仿佛浮现出小时候,老家的村口,一片片老榆树林在风中沙沙作响,皲裂的树皮上清晰的记录着一家又一家的故事。
又一次走进了“鲁尊”古典家具厂,在数控雕刻机的嗡鸣声里,我见证了传统榫卯的凤凰涅槃。整个展示大厅一排排,一撞撞都是各色各样的榆木、红木、橡木高端家具,古典厚重又不失婉约,仿若走进古时的大户人家,那种无需言说的高门大户的威严气势,通过榆木独有的厚重诠释的淋漓尽致。在物质需求极具品质的时代,宋楼镇老榆木家居的快速发展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奔腾万里。
三、云端之上的安眠诗
如果说棉纺织是宋楼的血脉,床垫厂的故事则藏着这座小镇跃动的灵魂。在“顺翼”睡眠科技园的展厅里,我第二次经历了此生最奇妙的"躺平"体验。第一次来到这里我便被深深的打动。当身体陷入"星云系列"床垫的瞬间,3D纤维层如母体般温柔承托,石墨烯导热膜将体温调节至最佳睡眠阈值,而藏在床垫边缘的微电流传感器,正悄悄记录着心跳与翻身的韵律。
"这是为航天员归乡设计的零重力床垫。"总经理贾春旭点击平板,我身下的分区弹簧开始模拟太空舱的失重感。两人同睡一张床,完全不会相互影响,这是不是即填补了人类深切感情相互依赖的同时又成就了彼此一夜安眠!更令人称奇的是"丝路"系列,左侧填充新疆长绒棉记忆绵,右侧铺着马来西亚乳胶层,中间用驼绒隔断,仿佛将丝绸之路的月光与海风都缝进了梦境。"有位外籍客户说,躺在这张床上能听见楼兰古城的驼铃。"贾总笑着展示客户留言,眼里闪着匠人的骄傲。
在缝纫车间,我遇见了三十五岁的张师傅,一个正值壮年的大小伙子,手中熟练的操作着智能缝纫机。"您看这个走线,"他掀起床垫罩的包边,"老祖宗传下来的'藏针法',配上德国防跳线技术,二十年都不会开线。"幸福的笑脸透露出他满意的收入。阳光穿透高窗洒在工人们身上,他们缝纫的节奏与车间外的纺纱声应和,仿佛在编织一首关于守护的叙事诗。
四、阡陌交织的未来图景
暮色中的宋楼呈现出奇异的双重镜像。棉田东侧,投资3.2亿元的智能仓储中心正在封顶,无人机在暮色中喷洒防虫害淋雾;而西边的老集市长街上,手摇棉花糖的老人将糖丝拉成银河,孩子们举着发光的棉花糖追逐嬉戏。镇中心的运河故道旁,穿汉服的姑娘举着直播杆走过智慧农业大屏,弹幕里飞过"求代购古法棉被"的留言。
在镇政府的数字沙盘前,我看到了更宏大的经纬。棉纺织产业云平台正将160家企业织成虚拟工厂,新疆棉田的温湿度数据与本地纺机实时联动;老榆木家具的AR体验系统里,明式屏风正与元宇宙展厅进行粒子重组;而“顺翼”床垫的智能工厂,已经能根据用户体检报告定制睡眠方案。"我们要让传统产业长出智能根系。"这就是宋楼镇的新目标!
这一刻我忽然懂得:宋楼人所有的技术创新,不过是为了让棉田的月光更温柔地覆盖每个疲惫的躯体,让老榆树的年轮继续生长在老村民的记忆里。
这片土地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始终保持着农耕文明与工业革命的奇妙共生。当无人植保机掠过明代棉田,当区块链技术遇上老木匠的墨斗线,当智能床垫裹着《诗经》里的月光——宋楼镇用最朴素的智慧告诉我们:真正的进步,从不是将过去连根拔起,而是让传统在新时代的土壤里,开出更璀璨的花。










(摄影:立先)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