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结千丝处,相逢尽是诗
——西牛泉韵:相逢恰是故人来
亓玉玲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在岁月的长河中,缘分总是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将人们联结在一起。我常常在文字中感叹缘分的神奇,未曾想,一场与西牛泉的不解之缘,正悄然拉开帷幕。

2025年5月26日中午,在渔家码头,一场充满温情与惊喜的聚会如期而至。鹿德福、鹿守江、鹿怀明、鹿怀亮,还有我们夫妻俩,这些与西牛泉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相聚于此。席间,一位举止文雅大方的姐姐——高华,吸引了我的目光。四位鹿姓友人皆是西牛泉村人,他们叔侄相称,而我,作为西牛泉村的外甥女,因母亲姓鹿,也与这片土地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加之退休后参与半年的文化牛泉工作,以及和师弟期鹏投身西牛泉文化艺术乡村建设,我与吴研会的十几人还成为了西牛泉村的荣誉村民,这份情谊愈发深厚。
细细追溯往昔,方觉缘分早有伏笔。高华姐姐自小在西牛泉长大,而我幼时也常依偎在外婆膝下,于牛泉街巷嬉戏玩闹。那些青石板路上的脚印,或许曾与姐姐的足迹重叠,擦肩而过的瞬间,在岁月的长河里悄然埋下重逢的契机。
1985 年,我成家后住进位于东风友谊街的市光荣院,推开窗棂,目光所及之处,便是高华姐姐工作过的莱芜工商局与莱芜煤炭局。同一条街,咫尺之遥,命运的丝线早已将我们悄然缠绕。更巧的是,我的姑父高常山彼时任职煤炭局办公室主任,与高华姐姐竟是朝夕相处的同事。姐姐的丈夫曾是煤炭局局长,工作上的交集,让这份邻里情更添几分熟稔。

谈及往事,不得不提高华姐姐的父亲——七八十年代牛泉的父母官高视常。那时,父亲担任生产队长,常与高书记共商农事。高书记心怀百姓,作风亲民,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处处留下他的身影,成为一代人心中温暖而深刻的记忆。如今,高华姐姐传承这份热忱,常常下乡演出,用婉转的唱腔传递温情。每当她的身影出现在乡间舞台,乡亲们无不交口称赞,那些关于高书记的往昔岁月,也随着歌声在记忆里缓缓流淌。

饭后,我带着高华姐姐前往银河纺织集团吕总处。原来,前年吕总《纯仁诗选》新书发布会上,高华姐姐曾去助演。虽因时间久远且非我邀约,起初印象模糊,但几句交谈,往事便如潮水般涌来。更惊喜的是,高华姐姐的亲弟弟高杰竟是我莱芜一中的上下级师兄(他十八级,我十九级),由于他在数理化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中获过一等奖,在学校风光无限,这些记忆瞬间清晰起来。因着这些奇妙的缘分,接下来的几天,我与高华姐姐形影不离。我们一同随莱芜作协前往方下敬老院演出,高华姐姐的莱芜梆子和豫剧选段技惊四座……偶尔也会和其他几个闺蜜冷梅、魏萍还有我的快乐姐姐切磋一下牌艺,其乐融融。

今日,高华姐姐约了鹿守江、鹿怀明,荣幸之至的是,我们夫妇相也在受邀之列,我们一行五人重回牛泉,追寻往昔的记忆。抵达牛泉后,我们先在饭店预定好餐位,便一路向南,直奔绿凡崖村的夹谷会盟遗址。站在会盟桥上,思绪仿佛穿越千年,回到那场意义非凡的会盟现场。此时,我不禁想起为夹谷会盟遗址确立劳心费力30多年的邢业友老师。我曾与他有过两次接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联系了他,得知他正好在家。邢业友老师欣然前来,为我们讲述他探寻夹谷会盟遗址的种种故事。

令人惊叹的是,邢业友老师的姥娘家也是西牛泉村,他与和我们同行的鹿守江竟是高中同学。更巧的是,我们两人的妈妈名字都叫鹿*英,他妈妈叫鹿秀英,我妈妈叫鹿保英,而且他们俩还姐妹相称。“天定因缘非偶尔,人生何处不相逢。”这意外的发现,为此次探访增添了无尽趣味。我们漫步在遗址间,一边参观游览,一边用相机定格美好瞬间,欢声笑语回荡在牛泉的上空,久久不散。
返程途中,车窗外光影斑驳,车内的话题渐渐聚焦在为西牛泉发展倾注心血的师弟期鹏与他创办的鸿儒书院。当日渔家码头相聚时,便已与他相邀,奈何彼时他正于桃花岛事务缠身。机缘往往妙不可言,众人忽觉“相逢何必待来日,今朝即是好时辰”,当下我便再次联系期鹏,竟得知他今日恰在莱芜,四点后便能得闲。于是暂别同行几人,我与高华姐姐寻得一处清幽茶舍,在茶香氤氲中静候这场期待已久的会面。
说起此番急切引见的缘由,实则满是温情。期鹏师弟虽执教不过五载,却与高华姐姐一家结下深厚缘分——他不仅教导过姐姐的两个女儿,更对她们印象深刻。尤其是大女儿群群,作为期鹏带的第一届学生,曾由他悉心担任三年班主任。此前与高华姐姐谈及期鹏时,她回家一问,两个女儿异口同声:“是我们的老师!”这份师生情谊,早已镌刻在岁月里。

待到下午四点半,我们踏入鸿儒书院。满室书香中,相谈甚欢,从往昔趣事到未来愿景,不觉已过六点。临别时更定下新约:待下周师兄高杰归莱,再邀众兄弟姐妹重聚于此。此刻相约,既是为续师生之谊,亦是盼再续西牛泉的绵长情缘,让这份跨越岁月的温暖,在鸿儒书院的灯火里愈酿愈醇。

这场与西牛泉的重逢之旅,是缘分的馈赠,让我在时光的流转中,收获了满满的温暖与感动。或许,人生就是一场不断相遇的旅程,而每一次相遇,都是命运精心安排的惊喜。真是: 缘结千丝处,相逢尽是诗。
缘起西牛泉,故事远不止于此。期鹏为鹿怀明撰写序言的往事,至今仍在亲友间传为美谈;我与冷梅携手编辑《文化牛泉》的岁月,也为故土留下珍贵印记。而鹿庆玲的求学经历,更是西牛泉的骄傲。作为鹿德福的小侄女、鹿德发之女,庆玲在1984年以381分的优异成绩,一举摘得牛泉镇中考桂冠(或为全市榜首),顺利考入山东省邮电学校。毕业后,她被分配至泰安工作,在邮电岗位上默默耕耘数十载,直至去年光荣退休。

尤为特别的是,庆玲那一届不仅是我大弟弟的同班同学,更是我执教生涯的第一届学生。那时,她与我二姑家的表妹王娟一起住在我的宿舍,三人朝夕相伴的温馨时光,早已成为记忆中永不褪色的珍贵片段。桩桩件件,皆是西牛泉镌刻在时光里的动人篇章。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