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成都(随笔之六)
——虹口
作者/千里阳 主播/赵丽红
有两位朋友从兰州调到成都工作,工作地在著名旅游风景区都江堰。今日有兴,去都江堰会老朋友。本想在岷江边喝茶闲聊的,朋友说还是走走路,边走边聊,都江堰主景区人太多,还是去虹口吧。这里是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原始生态保护得很好,也是新开放的旅游景区。总喜欢去那些还没有去过的地方,于是便去了。
虹口保护区位于都江堰市西北边隅,正好是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突兀而起的地区。从都江堰出发沿山路盘旋而上,即可见到特殊的地质地貌,途中有一处正在修建的观景台,可以观赏奇峰耸峙、古木参天的景色,山下有多处溪涧纵横,风光旖旎。
翻岭下至半山处,即到名为高原村的小村子。按照村牌介绍,这里原名和平村,因地处高山之下,略似平原,故而改名为高原村。整个村子由上中下三个台镇组成,全村200余户、800多人口,主要种植猕猴桃、三木、黄莲、厚朴等经济作物。这里现在是国家认定的“农村旅游示范村”,虽然是山区,但村子道路平坦整洁。按山势而建的农舍,大多是二三层别墅式建筑,从外墙及造形即可找到藏羌等少数民族的风格。
在村子深处漫步,见到了成片的猕猴桃园。园子里有老农夫妇正的为猕猴桃打枝,猕猴桃挂果繁盛。我随意问一句还有多长时间可以摘果,老农回答再过一个多月即可上市。进了园子站在树下,口水不止。树下有几株新栽种的小苗,问了村妇,才知道这原来是我最喜欢吃的墨芋。百度了一下,这种盛产于中国、日本及东南亚的多年生宿根性块茎草本植物,竟有蒟蒻(jǔruò)芋、雷公枪妖芋等近二十种不同的名称。比如在江西叫它为花梗莲、虎掌、花伞把、蛇头根草等,而在陕西则叫麻芋子、野磨芋,在广西、云南又分别称为天南星、花麻蛇等。看这些名字很有意思,再看了它的花茎图片,才知道老百姓的智慧和想象力是如此丰富。
公路两边遍植中药材厚朴的幼苗,再远些便是正在成长期的厚朴树,高大茂盛。据农人介绍,上好的厚朴要待成长十多年后砍树剥皮,树皮即是药材。路边可见到已经砍伐后剥了皮的厚朴树,木质坚硬,当地用于橼子等建筑用材。这样正在成长期的树,因急于取材而砍伐剥皮,让人于心不忍。
河涧里不时传来欢呼惊叫声,到涧边,可见清澈见底的白沙河绕村子南下。现在还不到涨水时节,河面很窄,号称“西部第一漂”的虹口漂流有些大失风采,但在一处转弯处,河水湍急,众多漂流爱好者在这难得的急流中小试身手,难展雄姿。据说在漂流盛季,白沙河充满激情。
宽阔的河滩上,有不少来客支起麻将桌娱乐。自2008年“5.12大地震”后,四川人在灾难中升华了对生死的理解,余震不断,但当地人的娱乐兴致难减。不少人像今天的白沙河滩上一样,在开阔的河滩上支起麻将桌,让河水淹过桌腿和脚面,理解自然,尽享自然。今天,白沙河两岸竹木蓊郁,连绵山峰相峙,立壁如削。道路两旁的猕猴桃园、厚朴林及各类植物长势茂盛。无疑,这里即是久居闹市、饱受雾霾之苦的城里人向往的天然氧吧。
在一家农家乐坐定,店主热情端茶送水――沿路两边的村户都开办了农家乐接待站。晚回成都,去朋友的住处。他说有一个月时间没来住处了,他最喜爱的文竹已经成了植物标本。想想今天满目绿意,再看失去了生命的文竹依然极有风采,感想颇多。
(201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