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东元
端午节,在我心中,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节日,它承载着我与奶奶之间太多温暖和珍贵的回忆。九岁那年,母亲去世,奶奶怕我受委屈,将我接到身边,从此,每一个端午节都成为我生命中独特的印记。
小时候,我就格外喜欢过端午节。在那个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端午节就像一场盛大的狂欢,充满了期待与惊喜。那时的端午节,有粽子吃,有用百草头洗澡,有扣七彩绒线,还有在门上方的屋檐插艾草,每一样都让我满心欢喜。
记得我记事中第一次吃粽子,是奶奶包的。那时,奶奶总是提前好几天就开始准备。她会去河边采来新鲜的粽叶,一片片仔细清洗,在阳光下晾干,那淡淡的清香仿佛至今还萦绕在鼻尖。接着,奶奶把浸泡好的糯米捞出来,沥干水分,再准备好红豆、红枣等馅料。奶奶包粽子的手法很熟练,只见她拿起一片粽叶,卷成一个漏斗状,放入糯米和馅料,然后轻轻一折,用棉线扎紧,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看着奶奶包粽子,我总是充满好奇,也会跟着学,可总是包不好,奶奶就会笑着说:“小毛头,慢慢来,以后就会了。”
端午节的早上,奶奶会早早地起床,去野外采来各种不知名的草药,我们当地叫 “百草头”。回来后,她把这些草药放进大锅里煮,不一会儿,屋子里就弥漫着一股独特的药香。等水晾到合适的温度,奶奶就会给我洗澡,她说这样可以驱邪避灾,身体健康。小时候的我并不懂这些,只是觉得用百草头洗完澡后,身上香喷喷的,很舒服。洗完澡后,奶奶还会给我扣七彩绒线。她拿出五颜六色的绒线,细心地为我编织成手链、脚链,然后戴在我的手腕和脚踝上。奶奶说,七彩绒线可以辟邪,还能带来好运。我戴着七彩绒线,在院子里跑来跑去,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小王子。
然后,奶奶会和我一起在门上方的屋檐插艾草。奶奶说,艾草可以驱虫,还能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她拿着艾草,一边插一边念叨着:“艾草插门上,百病都跑光。” 我站在旁边,看着奶奶认真的样子,心里觉得很温暖。
也就是在那次,奶奶告诉我,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她说,屈原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他热爱自己的国家,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听着奶奶的讲述,我第一次知道了端午节背后的故事,也第一次知道了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从那以后,我对端午节又多了一份敬意,它不仅仅是一个充满欢乐的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爱国精神的延续。
如今,奶奶已经去世很多年了,但每到端午节,我就会想起和奶奶一起度过的时光。想起奶奶包粽子时的身影,想起百草头洗澡时的药香,想起七彩绒线的美丽,想起插艾草时奶奶的念叨。这些回忆,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在我的心中永远不会褪色。
现在的端午节,虽然比以前更加热闹,粽子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但我却再也吃不到奶奶包的粽子了。有时候,我会自己试着包粽子,可总是包不出奶奶的味道。也许,奶奶包的粽子之所以好吃,不仅仅是因为食材的美味,更是因为里面包含着奶奶对我的爱和关怀。
端午节,是一个充满温情的节日,它让我想起了奶奶,想起了童年的美好时光。同时,它也让我记住了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记住了他的爱国精神。在我心中,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它让我知道,无论时光如何流逝,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比如奶奶的爱,比如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比如对爱国精神的敬仰。
每年的端午节,我都会在门上方插上艾草,给自己扣上七彩绒线,然后包上一些粽子。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粽子随时都可以买到,但我还是喜欢自己包,因为这样可以让我想起奶奶,想起那些温暖的回忆。每当吃着自己包的粽子,我就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奶奶的身边,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爱。
端午节,在我心中,是一个充满爱的节日,是一个充满回忆的节日,是一个让我永远铭记的节日。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我的生命中闪耀着光芒,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奶奶的爱,不会忘记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会忘记爱国精神的重要性。我想,这就是端午节在我心中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
方东元,1954年出生于江苏沭阳。笔名:在海一方。
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南师大中文专业;工商管理硕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