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培中
儿时故乡母包粽,
母爱粒粒在心中。
但愿我儿有出息,
将来辉煌耀祖宗。
离家岁月姐包粽,
盼弟军中成梁栋。
家中事儿别操心,
我孝父母你尽忠。
老时异乡我包粽,
戎马一生羞平庸。
但愿儿孙胜我辈,
为国为民更峥嵘。
《端午话忠孝》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2009年9月30日,中国端午节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名录的节日。在两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上,端午节的起源主要是人们纪念三位忠孝先人。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伍子胥辅佐吴王修法制、奖农商、治城郭,整军备,并大败楚、越,继而劝君乘胜灭越,贡献卓著。公元前484年农历五月初五,伍遭奸臣诬告后,吴王赐剑令其自尽,被鸱夷裹尸,投入钱塘江。
战国末期,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奠基人、楚辞创立者和主要贡献者屈原,历任楚国左徒、三闾大夫等,辅佐楚王,主持内政外交。对内任能、修法,对外联齐抗秦。遭贵族排挤,被两次流放。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郢都(楚国都城)被秦军攻破,万念俱灰、以身殉国,自沉于汨罗江。
公元143年,年仅14岁的曹娥见父曹盱在舜江迎潮神伍子胥时不幸溺亡,寻父未果,沿江哀号14昼夜,最终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5日后,曹娥尸体抱着其父尸体浮出水面。
不同年代,同月同日,三位先人,为忠尽孝,同付江水,视死如归,感人肺腑,世人楷模,千古流芳,永世铭记。
为国即忠,为父母则孝。
忠、孝乃中国传统美德,千年传承,位列中华传统文化“八德”之首。从三皇五帝到现代社会,它支撑着屹立在世界东方数千年的华夏民族,使其经久不衰,兴旺发达。
忠和孝是国和家的灵魂。
国是家的护卫、保障,无国哪有家?
家是国的组织、细胞,无家不成国。
忠于我们伟大的祖国吧!国强才能家富,国强才能民安。
孝顺我们的父母吧!父母在,才有我们温暖的家、完整的家,真正的家!
作者简介:
孙培中,字慎子。浙江省绍兴市人,定居山东省青岛市,爱好文学、书法、兰花。作品多次在全国性大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