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尽春夏遍地诗
湖北/简亦景
我拄着青竹杖,缓行于季节的长廊。白发被风轻柔撩起,恰似岁月浸染的霜雪,簌簌落满肩头。
风,作无形妙笔,饱蘸岁月浓墨,将春生夏长的韵事,谱写成平仄相生的瑰丽诗章。晨雾漫过青布长衫,草尖的露珠轻颤,似未干的墨痕,晕染开自然的诗行。残冰在溪水中碎裂,成粼粼的句行。我俯身拾起薄冰,惆怅自指尖漫入心肠。
老柳树垂下万千枝条,嫩芽裹着鹅黄,蘸着溪水,在大地书写着生机与希望。清风忽掠,满树星子般的花苞簌簌颤动。柳条发芽,粉白的桃花低眉浅笑,将胭脂色的心事,藏在层层叠叠的花瓣里暗然生香。
桃源深处,红衣少女踮脚够那低垂的桃花,发间银铃轻响。少年倚着树干笑她笨拙,转身却悄悄摘下,最高处开得最盛的花朵,散发着扑鼻的芬芳。“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花瓣落在两人交握的手掌,酿成比春风更甜的玉浆。
远处田野里,春耕的号子响彻云霄。老农稳扶犁铧,黄牛踏响春泥,将冰封的土地一一破开,翻涌出层层鎏金般的花浪。播种的汉子跟在后面,手腕轻轻一抖,一把把种子,撒进湿润泥土,仿佛在大地上,写下密密麻麻的诗行。“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秧”,他们弯腰劳作的身影,与天边的流云、脚下的新泥,共同绘就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廊。
春去夏来,季节悄然更迭。细雨漫过青瓦白墙,织就一幅朦胧的水墨。我踩着湿漉漉的石板路,拐进古老的小巷。墙角的梨花似雪,却比雪多几分温柔。静立枝头,是素净的水墨画;风起时,花瓣簌簌飘落,宛如一场细碎的雪花,落在青石板上,也落上我的肩膀。“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这般清绝之景,与茶馆氤氲的茶香缠绵交织,丝丝缕缕沁入心房,令人沉醉不已。
茶馆外,千亩油菜花,把阳光熬成金箔,铺展成漫无边际的诗行。穿蓝布衫的姑娘,挎着竹篮,弯腰在田埂边挖地菜,这是祖辈传下的春日食俗。鲜嫩的地菜沾着晨露,带着泥土的芬芳。不远处,几个孩童牵着燕子形状的风筝奔忙,风筝线在他们手中忽紧忽松。“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脆的笑声惊起几只麻雀,扑棱棱掠过开满野花的土坡,笑语飞扬。
蝉鸣撕开暑热的封皮,滚烫的诗句倾泻而出。我寻着荷香,来到池塘。荷叶舒展如翠绿宣纸,荷花高擎似朱砂妙笔,于粼粼水面勾勒出清雅的绝句诗章。粉白的荷花,有的含苞待放,像羞涩女郎,裹着轻纱;有的尽情绽放,露出金黄花蕊,大大方方展示自己的美丽与艳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般壮美,引得蜻蜓停驻在荷尖之上。
荷塘边,姑娘们手持团扇穿梭于栈道,时而俯身轻嗅荷香,时而举着手机定格这美好的时光,恰似仙女娇娘。一叶小船荡入藕花深处,采莲女的竹篙轻点水面,惊起一滩鸥鹭飞翔。竹篮里很快堆满鲜嫩的莲蓬,满是莲香。
老槐树下,月光被筛成满地银霜。几位老人围坐石桌旁,一人轻抚古琴,泠泠清音如泉流淌;一人吟诵“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声音里浸着岁月的醇厚与沧桑。远处的稻田里,稻花在月光下静静绽放,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晚风徐来,稻浪轻涌,蜻蛙歌唱,奏响一曲缱绻的夏夜歌谣。
我站在春夏交替的渡口,看落花沉入流水,新叶攀上枝头。季节的笔锋婉转,将春的萌发与夏的蓬勃写成对仗。春生万物萌新机,夏长风华展盛意,原来诗意从未缺席,它隐匿于每段相逢的故事中,躲藏在每声清脆的蝉鸣里,栖居在每个热爱生活的灵魂深处。阅尽春夏,遍地诗。韵味悠长!
2025年5月29日于孝感

【诗人简介:
简亦景,字:桂清,湖北省孝感人。人称“江南隐士”。自幼酷爱语言文学,初中时幸得高级教师汤文斌老师悉心教导,自此心中种下“诗与远方”的梦想,一生创作大量自由体诗与散文。如今花甲之年,儿女皆已自立,便归乡定居,以诗茶为伴,执笔遨游于古韵之海,漫步于夕阳之下。】

编辑制作:老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