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端午文化 厚植家国情怀
——写在乙巳年端午之际
作者:成振林/陕西宝鸡
端午节,这个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民俗大节,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端午节,寄托了伟大的爱国情感,凝结着一心报国的赤胆忠心。端午节,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家国情怀,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端午是一首歌,一首承接千载,弥漫着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感的歌;端午是一首诗,一首视通万里,浸润着华夏儿女勤劳智慧品格的诗。端午节的背后,是国家和民族长期积淀的历史和文化,是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内涵,是深刻蕴含着的民族情感和精神智慧。
端午节,传承了一种情怀,悲壮而凄美,气吞山河。端午节,沉淀了一种精神,厚重而坚固,历久弥新。端午,张扬着热血澎湃的家国情。“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相较于其它传统节日,端午,是略带伤感的节日。戴花冠、佩长剑的屈原,独晤山水,静对心灵,写下千古诵读的长诗。“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国之忧虑,对民众之关心在字里行间浮现,端午节也由此承载了浓浓的爱国情怀。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最美的花朵。一本《离骚》,使中华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个端午节,使中华民族有了一段传奇的故事。《离骚》中所折射出的爱国情怀、为民宗旨、奋斗精神已被历史和人民高度认可,成为流传后世的宝贵财富。拂去历史的云烟,重温屈原,可以感受到他那伟大的爱国情怀。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任何一种文化,唯有代代传承,才能存之久远。端午文化凝聚着民族之根和民族之魂,屈原的爱国情怀与高洁品格,是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的重要内容。端午节对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多的是一种深藏在心中的炎黄子孙的文化情结,一种内心深处对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敬畏。
对祖国,炎黄子孙有着浓烈、深沉、溶解不开的爱恋。为了祖国的命运,他们愿将血肉之躯献出;为了祖国的前途,他们愿“血沃中华肥劲草”。他们是中华民族不屈的魂魄,是五千年文明古国凝聚力的源头。可是,当你扬眉吐气、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这片国土上的时候,当你花前散心、月下漫步的时候,当你春郊试马、湖心荡舟的时候,当疫情在全球肆虐中国最安全的时候,当中美谈判美国代表不再以实力说话,低下傲慢身段的时候,当特朗普蓄意挑起关税战,我国政府一句“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这幸福、这欢乐、这心情来之的不易?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端午节里,我们更需要缅怀过去、追思英烈、铭记历史,凝聚爱国情怀。千年端午,让传承溯流而上。从时光轴上看,端午节所走过的岁月太过久远,好在它并没有无奈蒙尘,也没有被现代旁落,而是在后人的传承中越擦越亮。解析端午佳节的深厚内涵,无需拉开太长的视野,一场仪式、一次咏唱、一片粽叶、一身汉服,都能从中感受到传统佳节里的灿烂辉煌。这种文化传承久久存在于华夏儿女的肌理下、血脉里,让无数的人们向着更开阔的未来奔涌而去,同时也将端午的坚守与传承无限拉长。
今年,在乙巳端午之际,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从历史的巨变中认清方向,把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之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坚定强国志向,紧握奋斗之桨,高扬实干之帆,保持“乘风破浪会有时”的自信,付诸“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行动,以“不弃微末、不舍寸功”的姿态,推动中国号巨轮继续破浪前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谱写壮丽的篇章!
共1508字 2025年5月30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