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吕祖泉”
信义庄
说不清什么缘由,反正五月鲜花的日子里,群没组织活动。在一片呐喊和抗议声中,临秋末晚,队长终于在群里发布:5月24日周六,“娘娘庙”采桑葚,“锦阳关”爬长城、“石子口”探古兵营。早6点出发。告示发布后,俺以为接龙者肯定争先恐后,谁知直到周五下午,也只有俺与“老李”两个铁杆。这有吃、有看、有历史、有文化的地方,难道众驴还不喜欢,难道这周的活动又要散戏。看来众驴不是事务繁忙,就是胃口太高啊。俺一闲人,没啥要求,进山就好,只要队长、老李去,俺一定紧随其后。
周五晚,近7点,微信群仍寂静无声,不会这周就俺3人吧!如此,队长指不定会取消此次活动,俺的心突然忐忑起来。8点半再瞅微信,哈哈,“匡匡、山水之乐、花婆婆、小雨”都来了,有人已在筹划车后挂斗拉桑葚了。晚11点,小孟携猴哥也报名参加了,真是令人心花怒放。民以食为天,看来还是吃的诱惑最大,吃货群真是名不虚传。
一夜期待,4点早早醒来,再无睡意;开窗透气,竟阵阵鸟鸣宛转悠扬,令俺哭笑不得,俺早起是为爬山,你这鸟儿早早鸣唱为啥?人要是能听懂鸟语多好!那些研究智能翻译机的大佬们,是不是该在这鸟语、兽言上做做文章了。
久未出行,尽管早起,准备工作仍是手忙脚乱,先是那必备的遮阳帽,怎么翻腾也没有找到;后是下电梯了,总感到忘了点什么,猛然想到,最最重要的登山杖落下了,遂赶紧返回拿取。
背包穿过操场,微风吹过,丝丝凉意。一只珠颈斑鸠,在地上走来走去悠闲啄食,看俺走近,竟旁若无人,根本不予理睬,似是见过大场面的广场鸽一般。蹲在连椅上的大黑猫,毛发黝黑发亮,不知看俺那不顺眼,蹬着一副警惕的眼神,不停地对着俺“喵喵”直叫,大有随时扑来之势;俺是不喜欢猫,但也没对你咋样啊,何必大早上这样对俺张牙舞爪。
6点,队长亲自来接,惊喜又意外;沿济莱高速一路畅行,满目青山,金黄麦浪,心旷神怡,转眼即到莱芜雪野。队长指示导航“吕祖泉”,不是去“娘娘庙”采桑葚吗?怎么“吕祖泉”?队长说:那里桑葚多且甜,采完桑葚,我们再去探访“娘娘庙、石子口”,登“锦阳关”古长城。是啊,这里有个专门的“桑葚采摘园”,记得前年来此,小雨中,众驴好一顿大快朵颐。
“吕祖泉风景区”是一处早年开发的旅游区,硕大的停车场,可以想象当年的辉煌;如今正值桑葚蔫红黝紫时刻,长满杂草的停车场,却仅有我们寥寥几台车,令人有种难以言表的感觉。看来,这所谓的旅游区,不仅外地游客不来,连当地人也已很少光顾了!想来,这文旅项目的投资、开发,真的是要好好掂量啊。
沿景区右面山路前行,绿树成荫,黑松林立,雀鸟啁啾,断断续续的蔷薇花、金银花,不时跃入眼帘,散发出淡淡的幽香,让人颇有种在旷野中漫步的感觉,但低头一看脚下坚硬的水泥路面,心中的美好瞬间荡然无存,这样的山林,保持原生态不是更好吗?!

“快来摘桑葚,这桑葚太甜了”,“老尹”在前面大声地喊叫。“猴哥”扛着采摘神器,哇哇叫着冲了上去,拖在后面的俺与李教授也赶紧大步前冲。走到近前,只见“老尹、花婆婆、小雨”等,正在一手扯着桑树枝,一手在桑叶下翻找着那紫里透亮的桑葚,不停地送人口中,满脸的陶醉。
树下已无俺的位置,只好另辟蹊径。前行几步,看路旁一棵桑树,桑葚姹紫嫣红,立马摘一棵塞入口中,咬一下,那酸酸甜甜的味道,瞬间充满了整个口腔。好吃、好吃,拽着树枝,急急寻找那熟透的桑葚,不想树叶间忽然腾起一团的白雾,再看那桑葚上,竟也有一层白色絮状的东西。这样的桑葚不洗怎么能吃,怪不得“老李”,昨晚在群里一再提醒大家带足水,原来这水不仅是喝,还要用来洗桑葚啊!
采摘桑葚的心情一点没有了,那就爬山看景吧。沿着景区的硬化路继续前行,路上不时出现一棵棵或高或矮,结满桑葚的桑树,那白的、红的、紫的,妩媚诱人,但俺怎么看,却都一点也提不起兴趣了。
悻悻地来到一处台阶,看一旁标识,上行有“纯阳顶、神蛙石、吕祖洞”等六处景点。记得上次前来,没有去过,随毫不犹豫建议上行,队长及众驴欣然同行。
石砌的台阶,行走虽不方便,但总比平坦的路面多了些乐趣,悠悠上行一段,心情渐渐好了许多,众驴的笑声也更加响亮。刚刚爬上一段台阶,掩映在松林下,一块浑圆的巨石,引起了众驴的好奇。远观,模模糊糊上面似刻有文字,近视,原来竟是纯阳祖师“吕洞宾”与其师“钟离权”的两首诗。吕洞宾的诗为:“生在儒家遇太平,悬缨重滞布衣轻。谁能世上争名利,臣侍玉皇归上清。”据说这诗是当年吕洞宾遇到钟离权后所做。钟离权的诗全诗八句,不知是受石面大小的限制,还是为了对仗,此地仅刻了前四句。师徒二人诗作同屏展示,细细品之,别有一番滋味。
移步前行,谈笑间,转弯处,一处“一腚发财”的石刻,令众驴禁不住捧腹大笑。哈哈,想发财的不仅仅是凡人,连神仙也在惦记啊!这字,刻在一块形似椅子的石头上,既然是“一腚发财”,何不上去坐一腚图个吉利,众驴纷纷移步,笑意盈盈地上坐并拍照留念。不过,事后翻看照片,众驴除“教授”外,几乎没有一人“一腚”的,差不多均是“半腚”而坐,看来,这财真不是那么好发的啊。

山路弯弯,松风阵阵,白云悠悠,不紧不慢地行走在这空寂无人的所谓景区里,心情颇有些“返璞归真”的感觉。踩着一个个仙人的脚印,攀上十几米崖坡的时候,望着周遭如诗如画的壮丽山河,对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忽然又多了一层理解。

沿着山脊畅然东行,很快一块硕大的巨石横在眼前,石中间“天娥”二字耀眼醒目。“天娥”,这啥意思啊?“老李”说这石头像“天鹅”,俺说:那一点像“天鹅”,俺怎么看着像“鳄鱼”,“花婆婆”笑着说:好好看,像一只胖“天鹅”;要是“天鹅”,这石上的刻字不是错了吗?茫然中,回头看队长,只见队长静静地站立一旁,笑眯眯看着大家,一言不发。近到石下,仔细阅读景区标识,方知这石真的是只“天鹅”,且还是一只护佑百姓的“仙鹅”,而那“天娥”正是“八仙”派往人间下凡的仙女,“天娥”就是“仙鹅”啊。

这里的风光太美妙了,看众驴还在对着“天娥石”意犹未尽,俺赶紧跑到山脊南面,将眼前起伏的山峦,梦幻的晨曦收入囊中。

沿着台阶缓步上行,蓦然回首,刚才的“天娥”石,竟酷似一只探头探脑上岸的海龟。这真是“视角决定认知”,同一件器物或事情,换个角度观察,总有着不同的看法或结论。
太阳高升,天色渐亮,7.40分,云雾笼罩的天空突然云开雾散,蔚蓝的天空中一朵朵白云,如盛开的玉兰,沁人心脾。捡一处平坦之地小憩,品味一番众驴的各色水果、小吃,继续拾阶而上。转过几块似虎如象的奇石,透过高大密密的松林,又一块别样的巨石,悄然出现在了路边。


这巨石,从下面看,就像参差不齐摞在一起的三块普通石头,中间一块石头上刻着红色的“神蛙”二字;但俺怎么看、可劲想,就是找不到这石头一丝像“蛙”的地方,直到转到侧面,穿过松林凝视了好一会,才模糊地找到了一点“蛙”的感觉。既然这石刻有“神蛙”二字,那就肯定是“神蛙”了,咱看不出,就只能是眼拙了。一鼓作气攀到石头上方,不成想,这看似平淡的石头,还是把俺和众驴小小震撼了一把。
这巨石,在上面观,是一块从中间一劈两半的巨石,透过长长的缝隙望去,下面空荡荡几乎没有支撑,感觉那怕向前挪动半步,此石都会失去平衡坍塌。为了安全起见,景区在石前设置了高高长长的铁栏杆,并专门放置了安全提醒标识,但这怎能阻挡好奇心爆棚的“老李”。就在大家还在石阶上攀登的时候,“老李”早已跨过栏杆,在巨石上悠游一圈了。待众驴来到石前, “老李”却郑重严肃地告知大家:这石危险,你们不能上,多一个人就会塌掉,惹得众驴又想笑又想骂。此时,“猴哥”已经爬上了栏杆,听闻此话也犹犹豫豫地停了下来。“别人不能上,猴哥还不行?”“花婆婆”抗议的声音高高响起,众驴闻此齐声附和。看众怒难犯,想“猴哥”体重较轻,“老李”只有笑容满面地欢迎“猴哥”的光临。“猴哥”上去后,“老李”几乎寸步不离,二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一起弯腰窥视石缝的画面,温馨感人。
对勇敢者而言,美景面前,一点点危险算得了什么!谁也没有注意,“花婆婆”不知何时攀上了巨石,并还勇敢地走到了石头的边缘,不停地给“老李”和“猴哥”拍照。潇潇洒洒的一通操作,却整的石下的众驴大气都不敢出,那老公“立奕”的脸都绿了。



据资料,此石高 8米,长7.5米,重约100多吨,中间缝隙40厘米不等。相传这石就是伏在“刘海”肩上的那只金蟾,“刘海”撒金时,将其留在这,为百姓造福。金蟾不负主人使命,每遇大旱之年,便长鸣三声,为百姓祈雨,乡民皆尊之为神蟾。然久而久之,听闻金蟾在此,一些不法之徒便前来盗宝,一时闹的周遭百姓鸡犬不宁。“八仙”得知后,十分震怒,认为若不从根本上绝小人之恋,民无宁日,于是“吕洞宾”便愤而拔剑劈向此石,金蟾随即化作一道霞光飘然离去,只留下这道长长的石缝,以警示后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传说归传说,但这警示的话语,还是值得众人好好领悟,牢牢记取的。
离开盘桓许久的“神蛙石”,仅走不足十米,一抬头,崖壁上一个鲜红巨大的“吻”字扑面而来,看的俺目瞪口呆。老李说:这是千年一吻。仔细瞅瞅“吻”字上面,两只石海豚深吻的样子,这何止是千年一吻,恐怕亿年也不止!海不枯,石不烂,这“吻”一定会继续下去,直到永远。

情意绵绵中,依依离开这撩人的“吻石”,健步攀上一段台阶,眼前的画面荡人心魄,难以言表。
这里是“灵应台”,景区的最高点,海拔达506米,相传“八仙”常在此饮酒赋诗,百姓也时常前来祈福,因十分灵验,故得名“灵应台”。既然灵验,那就驻足多沾沾灵气、仙气。看众驴大多奔纯阳顶东侧而去,俺便虔诚地奔南侧崖壁,一处平坦的石光梁而去。此处青松苍翠,视野开阔,风光如画,想来一定就是当年“八仙” ,对酒当歌,吟诗诵词的去处。莫道人行早,更有早行人。待到近前,想不到“教授”早已在此游目骋怀,与古人卿卿我我了。


美好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身心沉浸在古人诗词吟诵的场景中,感觉仅仅只是片刻,那众驴已经跑的无影无踪。喊上教授,快马加鞭,踏小径,穿松林,破荆棘,连喊带叫,20几分钟后,才在一处密林里追上了众驴。抬头看,众驴正喜笑颜开地围着一棵桑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采摘着嫣红的桑葚。

荒野密林中的一通追赶,原生态的景致,终于让俺找到了一点户外的感觉,撸一把桑葚滋润下心田,继续跟队长前行。
密林中小路忽隐忽现,转来转去,众驴很快失去了方向。“老李”带着几个吃货,打着“两步路”上有轨迹的名义,在桑葚地诱惑下,杀向了东南;俺与“教授”紧跟队长,晃晃悠悠拐进了一处几近荒芜的果园;山楂树下钻来钻去,几经周折,终于站到了一块空旷之地。此时,队长指着不远处的高山说,看,那就是“磨池岭”。“磨池岭”有济南第一险峰之说,已经心心念念了好久,看时间还不到8.30分,何不直接去“磨池岭”,一了夙愿。想到此,赶紧呼喊老李,收容集合队伍,以决前行方向。 8.30分,一处山脊松林之下,两路人马终于会师。队长问:老李,带绳子了吗?老李说:没有,只有皮带。哈哈,没有绳子,这“磨池岭”肯定去不成了。


去不成“磨池岭”,只有就近下山,计划中的“锦阳关、娘娘庙、石子口”,还一个没去呢。沿着山脊,在松林中悠悠前行,十分惬意,谁知走着走着就是断崖,无奈,只能返回重新寻找线路。看左面山体坡度不大,离景区硬化路面不远,队长随指示众驴沿缓坡硬下。刚开始下行,似乎感觉有路可行,但很快稠密的灌木荆棘,再次挡住了众驴前行的步伐。老李说:东北方向有一大片杨树林,杨树林是人工林,那边肯定有路。无奈只好再次折返山脊,疲惫地向杨树林方向进发。待到杨树林,看这里确实有清晰的小路,但老李等却突然发现,刚才他们采桑葚时曾经来过,再走,就是去“磨池岭”了。

众驴停了下来,队长与老李着急的四处探路,“老尹、花婆婆”等,仍然是对着桑葚用劲,只有俺与立奕悠闲地坐在山楂树下,等待着队长的指令。这是哪里啊?打开地图一看,嗨,地图竟显示这里是:“南关基督教堂(中共博山市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旧址)”。
十几分钟后,队长返了回来,笑眯眯地看着大家,说到:原路返回。户外,失去方向的时候,什么是正确的选择,其实原路返回就是最稳妥、最正确的选择。
轻车熟路,快乐前行,不到一小时,众驴即顺达景区环线公路。


计划中的几个地方,已经难以再去了,长满白絮的桑葚,也早已让众驴失去了兴趣,但这并未影响众驴的热情,几位美驴,在“老尹”的带领下,又开启了采摘鲜桑叶的行动。“老尹”笑声朗朗地说道:桑叶大包好吃的狠呢!
户外就是这样,计划总不如变化,时间久了,其实并不在乎去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重要的是,你是否走了出去,跟谁出去,是否充分享受了整个过程的快乐!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