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月20日,我从佳木斯师范学校毕业。当时的分配原则基本是“哪来哪去”,即哪个地方的毕业生原则上回到本地工作。为确保我们这些毕业生顺利分配,毕业当天,学校特派遣副校长夏西瑶专程护送我们回同江。同江的毕业生一共9人,其中中文班6人,物理班3人。抵达同江后,我们一行前往同江县文教科报到。
文教科位于县城南面大直路北侧,是一排砖瓦结构的平房。副科长胡云龙和政工组长杨维新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同江教育的基本情况,让我们对即将开展的工作有了初步了解。夏西瑶校长也向文教科的领导逐一介绍了我们每位毕业生的在校表现和特长。介绍我时,夏校长用“好学生”“多才多艺”“毕业考试第一名”等溢美之词称赞我,这些话语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两天后,文教科通知我们开会,我得知自己被分配到文教科教研室。这是一个新兴且至关重要的部门,肩负着全县中小学教学研究、教学仪器调配和电化教学等多项重要职责。随着教育事业逐步复苏与发展,教育领域急需新鲜血液注入,而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当年的文教科整合了教育和文化两个部门,内部设有教育组、文化组、政工组、教研室、工农教育办、招生办以及办公室等多个部门。领导班子中,科长李刚是教育系统多年的老领导,沉稳睿智,领导才能卓越;副科长胡云龙工作雷厉风行,处理事务果断高效;副科长李淑珍作风严谨,心思细腻,尤其在文化建设方面贡献颇多。他们三人相互协作,带领着文教科工作不断前行。
教研室位于门厅西侧的两间房内,分为中学和小学两个办公室。中学教研室主任王占福老师任教同江中学多年,在全县教育界声名显赫,他不仅统筹教研室全面工作,还亲自兼任语文教研员;数学教研员黄兴家老师曾是富锦县的知名骨干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调入同江任教研员;俄语教研员王彦林老师也是从教多年的俄语老师,俄语专业功底深厚。我负责全县中小学电化教学及教学仪器调配,并兼任小学自然和中学物理教研员,我们四人在同一办公室办公。
小学教研室同样人才济济。主任陈富深老师教学管理经验丰富,在城乡多所学校担任过领导,洞察力敏锐;语文教研员王魁胜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深入研究,在全县教育系统有较高声望;数学教研员李维新老师从教小学教学多年,经验丰富,影响力大。教研室自1978年组建以来,这些老师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全县教育质量提升立下汗马功劳,他们的名字在各所学校可谓家喻户晓。
记得上班第一天,王占福主任因病请假在家休息。按照单位惯例,新同事入职要见领导。于是,陈富深主任主动提出陪我去王主任家探望兼报到。一路上,陈老师像亲切的长辈,耐心细致地向我介绍单位情况,从部门工作流程到同事性格特点,无一遗漏。到达王主任家后,我怀着敬仰之情,向主任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并表态今后会干好工作。两位老教师听后露出欣慰笑容,对我提出殷切希望,鼓励我在教育科研道路上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为全县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如今,每当回忆起那段初入文教科的经历,仿佛一切都还发生在昨天。老教师们的谆谆教诲、热情帮助,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最温暖的开端。正是在他们的引领和支持下,我才得以在教学研究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也让我对教育事业始终保持着那份最初的热爱与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