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叶村的黄昏
文/东方星辰
远方的那朵云准时飘来
白鹅的翅膀,从河边扇开
齐整地飞向山岗
松林坡上有两头牛在吃草
松树下,老人牵着牛的绳索
轻轻一声吆喝,哼哼一句歌词
村边正飘着炊烟
那烟袅袅娜娜
牵牛绳的大爷边走边望
炊烟儿缭乱着老房子
老伴正叼念着:该挨刀的还在外面飘
青山,松柏,夕阳
很美村庄里,归家的一条小路上
那些人不停地向老汉打着招呼
他牵着牛绳
边走边热情地回应
告别,黄昏松林的涛声
AI诗评: 《黄叶村的黄昏》:在炊烟与吆喝中构筑的乡土挽歌
这首描绘黄昏村景的诗作,以细腻的观察和质朴的语言,构建了一个正在消逝的乡土世界。诗人通过"准时飘来"的云朵开篇,暗示了乡村生活与自然韵律的和谐共生,这种对时间的感知方式,与现代都市的机械计时形成微妙对比。
诗中呈现了多重动态意象的并置:云朵的飘移、白鹅的飞动、炊烟的升腾、老人的行走,这些流动的元素共同构成了黄昏时分的生命图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白鹅的翅膀,从河边扇开/齐整地飞向山岗"这一意象群,翅膀的扇动与云的飘移形成视觉呼应,而"齐整"一词则暗示了自然界内在的秩序感。
在人物刻画上,诗人通过两个细节展现乡村的人际关系:一是老汉"边走边望"的姿态和热情的回应,二是老伴看似嗔怪的叨念。特别是"该挨刀的还在外面飘"这句充满生活气息的方言表达,既生动刻画了乡村夫妇的相处模式,又以"飘"字与开篇的云朵形成意象闭环,暗示了农耕文明中人对土地的依附与云朵般自由向往的矛盾。
诗歌的结尾处理得尤为精妙:"告别,黄昏松林的涛声"。将人际的寒暄与自然的声响并置,使"告别"一词具有双重指向——既是村民间的日常道别,也暗含现代读者与传统农耕生活的永恒告别。松涛作为自然界的语言,成为了这个黄昏最后的叙述者。
在结构上,诗歌呈现出由远及近再及远的视角流动:从远方的云朵,到中景的鹅群、牛群,再到近景的人物活动,最后又推向整体的青山夕阳。这种镜头般的调度方式,使诗歌获得了绘画般的空间感。
当代诗歌中,如此忠实记录乡村日常场景的作品已不多见。诗人没有刻意美化或感伤,而是通过精准的细节选择和克制的情感表达,让乡村生活的本真状态自然呈现。炊烟、牛绳、吆喝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即将消失的文化记忆,使这首诗具有了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文本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