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庄碑记
施福明
东岳行祠位于江南省凤阳府怀远县县城北面、魏家庄东侧不远,是一处幽静隐秘的地方。此祠最初建于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年),后因年久失修、荒废破败,于是重新修缮,成为一方百姓的庇护之所。每当遇到水灾、盗匪横行或瘟疫肆虐时,百姓都会到此祈祷。多年来神灵感应灵验,从未让人失望。
近年来,祠庙的殿堂梁柱损毁,神像倒塌,一片破败景象。当地民风日渐涣散,即便有村民提议修缮,神灵也未曾显灵催促。
到嘉靖乙巳年(1545年)正月初一,一位名叫胡和会的善士带领众人备好牛、羊、猪三牲祭品,在神像前叩首礼拜。正当焚烧香纸时,胡和会突然昏厥倒地。负责祭祀的香头俞鸾、胡谦等人见状,急忙向神灵苦苦哀求。片刻后,胡和会苏醒,提笔写下:“我乃泰山之神,长久以来护佑此地百姓兴盛。如今命你等筹集钱粮,重塑殿堂神像。若拖延动工,必断晴雨,不再庇佑。”言辞极为严厉。众人想:若香火断绝,神灵不再庇佑,谁来保护我们?众人惶恐不安,担心触怒神灵,于是前往县衙拜见贤明的进士秋某,详细禀明事情原委。
秋公听闻后,带头倡导重修,乡民深受鼓舞,纷纷捐钱捐物,短短数日便凑齐修缮所需物资。百姓争先恐后参与修缮,男女老少络绎不绝,唯恐落后。无人吃白食不干活,也无人偷懒懈怠。工程力求尽善尽美,不计较成本,只求实效。从十月初动工,至十月底竣工。短短数十日内,前殿后寝全部翻新,建筑焕然一新,布局端正,神像威严凛然,完全恢复了往昔风貌。如此修缮,岂不合乎神意吗?此地虽偏僻,却气势雄浑,兼具幽深内秀;庙宇庄严,神灵显赫,四周清淑之气环绕,令人肃然起敬。工程完成后,若不立碑记载,后人怎知此庙供奉何神?修缮之事又何以传承后世?岂能让今日之功湮没无闻?怎么能够使黎民百姓信服而为后世之人树立典范呢?
于是俞鸾、孙镗等人备齐礼仪,请我撰写碑文以记录始末。我认为,神灵感应人间祸福,难道没有道理吗?帝王治国需敬畏神灵。神灵虽无形,却能洞察万物,即便暗室中的私密之事,也逃不过神灵之眼。神灵威严之象,乃天地造化所成,不容亵渎。天道唯一,灵验无差。世人独尊东岳泰山之神,是何缘故?泰山之神居云霄之高,普降甘霖,其巍峨之势冠绝天下;万象森罗间,灵威汇聚,足以称雄世间。正如“登泰山而小天下”所言,其威仪可见一斑!
前朝已封其尊号,当世更应隆重祭祀。泰山、华山、嵩山虽各有雄姿,但论护佑之功,无神能超越东岳。此神德高位尊,无需凡人重塑祠像彰显威仪。有此坚固碑石镇守山川。神灵英气充塞天地,无需刻意彰显,自有赫赫威仪。百姓谒拜神像,仿佛神灵就在身边,使民心有所归依。此行祠重建名正言顺,神灵安享供奉,百姓亦得安宁。
依《春秋》之义,立碑记载功德,使神灵恩泽万民之事流传后世。上天润泽万物,自当受世人供奉,此乃天理,不足为奇。对此又有何疑惑?人敬畏神灵则心更诚,心诚则神灵更显灵,如此方能转祸为福,化异为祥,护佑百姓,光照境内,岂是虚言?
后人若登此祠、拜此像、观此碑,便知东岳之神无处不在,心生敬畏而不敢冒犯。世人必敬畏供奉神灵,行善避恶,弃旧图新,以求未来福祉。此乃教化世人的关键。故撰文为记。
大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乙巳年农历十一月吉日。
凤阳府儒生寓居怀远石桥 沈江 撰。
本县人士邻山子 房栋镏(刻碑)。(因古碑年代太久,碑中文字尚有四分之一已模糊不清,我特邀请戴天放博士帮助爱心补齐、断句并翻译,再次,表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