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山径文学社是1985年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一群少数民族青年自发组建的群众性业余文学组织。)
阖家云南游
赵仲芳

今年(2025)五一长假后的几天,儿女赵晖、赵莉和儿媳成香,向我和老伴梅寿进言说: “两位老人家七老八十了,趁还走得动。天气不冷不热,我们和三个孙宝陪您们去云南旅游一番,看看风景,散散心好么”?孩子们曾多次向我提全家旅游的事,我都借口腿脚不方便谢绝了。其实是怕消费了儿女们的钱。为了莫冷落儿女孙宝的一片孝心,我和老伴商量决定:盛情难却,潇洒走一回。

5 月 12 日,全家三代八口,乘自驾的丰田汉兰达小车,从城步 10:38 准时出发,上高速向贵阳驰奔。乘车人员中合格驾驶员就有 5 人。500 公里的路程,下午6 点就到达了目的地。

我们住进了从网上预订好的民俗屋,晚上,还兴致勃勃地游览了有贵阳城市符号、排名全国九大名楼之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甲秀楼》。

5 月 13 日,我们往云南的昆明进发。500 公里的车程,几个司机轮开,真的是一路顺风,仅 7 个来小时,就到达了有“春城”之称的云南省会昆明。“滇池”,我们只在读书时的地理课上才略知一二。它是海拔1800 多米,面积300多 3 平方公里的云南最大的淡水湖。5 月14 日,我们一家子沿湖的绿道长堤漫步,看山看水看风光。古朴苍劲,几个人牵手才能合抱的擎天大树矗立在湖岸边。双胞孙女露淇、露淋,眼光锐利,意外发现了树上有一只灵巧的小松鼠,在树干中上蹿下跳,这可是她们从未见过的“奇观”,惊喜地喊我和她奶奶观看,小松鼠全身与家鼠相似,只是拖着一个长长的大尾巴。煞是好看,我们老少追逐着这难得一见的小精灵,让人开心发笑。

戏水必要船,孩子们买票登上了停靠在码头上的豪华邮轮,我和年过七十的老伴享受免票优待。一眼望不到边的滇池茫茫似海,水天一色。极目远眺,只见初夏的阳光,透过湛蓝的天空,团团棉花糖似的白云,在这浩瀚的湖上铺开碎金,波纹将光线拧成万千闪烁的银鳞,只见好几只红嘴鸥在邮轮尾后飞溅的浪花上掠过,真让人心旷神怡。

邮轮没有远航,只 40 来分钟就返回到刚来时的码头。紧接着我们去到离滇池不远的“海洪莫奈花园”。花园占地100 多亩,种上各 个季节的上百种花 草和绿植。在这花 花世界,人间仙境 中,只见繁花簇拥 如锦縀,红的似火, 粉的如霞,白的若 雪,交织成初夏最绚烂的彩衣。为偌大的百亩花海披上斑澜的画卷。我忽然联想起来时在昆明主街道高杆灯上的广告语:“七彩云南,春城昆明”这八个大字,云南人真是“承诺是金”啊!

5 月 15 日,我们又驱车 300 多公里,来到了久负盛名的云南大理古城。它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在历史上大理古城作为南诏、大理国的都城有500 多年历史,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 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白族为主体的多个少数民族聚集地。中原文化、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形成了灿烂的南诏大理文化和特色鲜明的白 5 族文化,展现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璀璨的人文景观。当天晚上,我们八个人租了四辆电动车,搭乘穿梭在大理古城的大街小巷,观人文景观,吃风味小吃,玩得真是惬意开心。

大理,是我们这次旅游的主要打卡地,5 月16日上午,我们在导游小姐的带领下游览了“崇圣寺”,它始建于南诏时期,以著名的“三塔”闻名于世。听导游讲解,这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佛教寺庙,集洱海风光,文物古迹,佛教文化为一体。素有“佛都”之誉。看到眼前一块块巨大麻石铺成的宽敞广场,踏上一层层拾级而上砌成的长条方正石阶,仰望着金碧辉煌的寺庙屹立在苍山半腰,宛如佛国天堂的门户,飞檐流瓦之间,斑驳的历史如细碎时光的痕迹,真让人惊叹这方圣地的宏伟!石碑上还记载:有九位大理皇帝在“崇圣寺”出家,这还是金庸《天龙八部》笔下的“天龙寺”原型。

游览三塔和崇圣寺后,我们又自驾车去到 30 来公里的喜州古镇。真是有诉不尽的悠悠情愫,听不厌的古老传奇。这里曾是隋唐之大厘 6 城,也是南诏的“十睑之一”,(“睑”在南诏蛮语中意为“州”)。又是老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仍延续着昔日的辉煌。喜州古镇,街巷纵横、民居错落。房屋建筑小巧玲珑、雕梁画栋、飞檐斗拱。以白族传统庭院为主,黄、灰、白相互交织。在大片黄绿色的麦田中,白墙黛瓦与苍山洱海相映成趣,组成了一幅绝美的田园画……一簇簇红艳艳的三角梅,在粉白的墙上绽放,如火焰在燃烧……

5 月 17 日,我们从大理驱车300 多公里,来到了丽江古城。住进一条小溪从街上流过的民俗屋,小街用麻石铺就,弯弯曲曲、仅4 米来宽约50多家店铺,家家经营,不是住宿就是饮食,或者超市。真的是琳琅满目、门庭若市。特别是街道环境美,家家门店前种花栽树,庭院内花枝招展,绿树成萌。我们走进一家《过桥米线店》,各人点了自己爱吃的食品。“米线”是大理的地方名食,就如我们家乡吃的“武冈南门口米粉”。但 7 我觉得大理米线没有武冈米粉味道浓香味足,就点了全国通吃的面条。家里其它人的“米线”,都上桌了,而我先点的面条还迟迟不见服务员端上来。赵莉眼尖,赶忙到厨房打听。然后附在我耳边窃窃私语: “爸,大师傅说,这地方海拔高,煮面条要用高压锅煮十多分钟才能熟。您老人家耐心再等一下……”面条要用高压锅煮?我长成八十多岁,还是第一次听说。这真是奇了怪的事。

在家来云南的前两天,我为了略知云南的风土人情,点开手机百度,作了些功课,发现有云南十二怪的民间顺口溜:什么“摘下斗笠当锅盖”、“三只蚊子一盘菜”、“火筒能当水烟袋”等……没听说煮面要用高压锅呀!我见店里顾客就是我家几个人,不会影响老板做生意,就到厨房问大师傅,为什么用高压锅煮面的问题。大师傅一边把煮面的高压锅放到冷水龙头下冲水降温好揭盖,一边和我说起原委:丽江平均海拔有 3600 多米,一般人都不会有高原反应,年老体弱的会有头痛、耳塞,注意休息会慢慢适应,在这里煮东西吃,空气稀薄,水的沸点会随大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普通的锅无法烧出100 度的沸水。一定要用高压锅增强锅里的气压,从而提升水的沸点,才能把面条煮熟。 8 这一“高原反应”,让孩子们回到民俗后,毅然改变了原定去玉龙雪山和香格里拉等高海拔景点的计划。新定到能让我俩老适应的“石林”景点。体现了孩子们关爱老人的浓浓亲情。

5 月 18 日。我们调转车头,从丽江沿来时的路,往昆明飞驰,再夜奔位于昆明辖县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内的“石林景区”,行程 400 多公里。

5 月 19 号,为了让全家人不虚此行,多了解石林的前世今生,赵晖在旅行社还聘请了一位导游,随我们游览景区讲解和拍照。我们漫步在石林之间,初夏的石林,野花点缀其间。顿觉到刚硬与柔美在这里完美交融。奇峰异石如诗如画。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用亿万年的时光,把这些顽石雕琢成永恒瑰丽的一幅幅立体画。我们穿行在平地拔起的石头峡谷中,仿佛置身于神秘的迷宫,分不清东南西北。导游提醒我们:登高才能望远。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另辟蹊径”,攀爬上通往石林最高处“望峰亭”那曲折陡峭的石径上。这可真是一条 9 险道呀!孩子们生怕我两有丁点闪失,赵晖和赵莉一前一后,重点保护妈妈梅寿,儿媳成香每逢险要处,就要拉着我的大臂,叮嘱着我要小心翼翼。儿女们这番关爱和孝心,顿时让我在心里荡起了感动和幸福的涟漪。登上“望峰亭”,放眼四望,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让我更感觉到这是千古绝句。举目四望。石林风光,尽收眼底:只见峰峦叠嶂,千姿百态的巨石精灵,有的如利剑直插云霄,有的似飞鸟展翅欲飞,有的如古代的卫士守护着这片神奇的土地。听导游说:这石林内的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一段历史,诉说着一段传说。我想,这话不会有假。

游完石林的当天下午,我们又马不停蹄赶到贵阳,住宿在 12 号来时的原民俗屋。第二天(5 月20 日)我们凯旋而 10 归,回到了离开城步 9 天的家。初步匡算了一下,我们这次“阖家云南游”,来回行程3000 多公里,跨越湘黔云三省,看山看水看风景,领略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这是美好的新时代为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创下的“福址”。我们全家的人,都爱自己、爱生活,更爱这旅途中不期而遇的每一处绝美的风光。走过的路、看过的景都是生命的印记。人生如旅,每一步都是风景,学会欣赏,才能不负之行。这次“阖家云南游”让我们全家更深刻体会到:“家和万事兴。”是每个家庭的金玉良言。(2025 年5 月25日)

【作者简介】赵仲芳(1943- ),男,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县市作协会员、城步县戏曲家协会理事、城步县夕阳红艺术团团长,“苗乡老戏骨”。上世纪80年代,他曾在城步县公安局工作,经常发表公安纪实性文章。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作品】
点击链接赵仲芳作品-点击此处
点击链接《山径文学社小记》-点击此处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