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追寻红色记忆,感悟历史回响
——踏访瑞金“二苏大”会址
作者:刘连成
四月,春风似灵动的画笔,轻轻勾勒出一幅大地复苏、万物竞发的春日盛景。怀揣着对历史的无限敬仰与深切向往,我踏上了前往共和国摇篮——瑞金“二苏大”会址的旅程。
车子缓缓驶向那片神圣之地,窗外的风景如同一轴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连绵的翠绿山峦,犹如大地伸展的臂弯,将这方土地温柔环抱;山间的野花星星点点,红若朝霞、粉似绮梦、紫如幽情,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为这绿色的天地增添了几分灵动与俏皮。田间的油菜花肆意绽放,那大片大片的金黄,似是阳光倾洒在大地,与远处错落有致的白墙黑瓦农舍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图,让人不禁沉醉其中。
当“二苏大”会址的轮廓映入眼帘,我的内心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敬畏。这座庄重而质朴的建筑,静静地矗立在这片红土地上,如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见证者,默默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走进会址,首先吸引我的是那座宏伟的礼堂,其外观融合了独特的客家建筑风格与时代特色,庄重而不失典雅。礼堂大门上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几个大字苍劲有力,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历史的光辉。
步入礼堂内部,开阔而庄严的空间让人的心境也随之沉静下来。一排排木质长凳整齐排列,仿佛在等待着当年参会代表们的再次归来。抬头仰望,穹顶的设计独具匠心,光线透过天窗洒下,形成一道道明亮的光束,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我坐在礼堂长条木凳上,闭上眼睛,试图穿越时空,聆听当年伟人们激昂的演讲、热烈的讨论,想象着代表们坚定的神情与意气风发的模样。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里承载着无数革命者的希望与梦想,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在这里共商大计,为新中国的未来描绘着宏伟蓝图。
景区内,醒目的浮雕墙吸引了我的目光。墙上雕刻的士兵们,或手持武器,或肩扛工具,神情坚毅,仿佛正投身于那段烽火岁月。这些浮雕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送子当兵的英雄雕塑让我肃然起敬,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家国情怀,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灵。站在雕塑前,我久久伫立,表达着内心最崇高的敬意;共和国第一军嫂陈发姑坚定支持革命事业的故事,如同一首激昂的赞歌,让我热泪盈眶。我站在她的雕像前,默默向这位伟大的女性致敬;来到红井前,我仿佛回到了小学课本中的那个场景,聆听着当年领袖带领群众挖井的往事。那块“时刻想念毛主席”的牌匾,承载着深厚的军民情谊,让我深深感受到毛主席与群众之间血浓于水的情感纽带;漫步在共和国摇篮机关的各个职能部门,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站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旧址”前,廉洁自律的重要性在我心中愈发深刻。我挑起当年红军用过的竹篮,刹那间,仿佛化身为一名红军战士,真切体验到他们的艰辛与不易;走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那尊守护的士兵雕塑,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推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劳动人民委员会部”的大门,墙上的介绍文字让我深入了解了这个部门的重要职责;站在“中央革命博物馆”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走进馆内,一件件珍贵文物诉说着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无畏,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如同一座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这次瑞金“二苏大”会址之行,是一次触动心灵的红色之旅。在这里,我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精神。离开时,我的心中满是感慨与力量,期待着下一次与这片红色土地的重逢,再一次汲取前行的力量,让这段红色记忆永远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作者简介】刘连成,网名苍山一树;退休公务员,中共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桑榆文学社副社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喜欢文学,多篇文学作品在省市报刊及全国网络平台发布。其主要作品:自传《哈拉巴山一棵草》;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沸腾的黑土地》《四平市农业合作化史》;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吉林·双辽农场场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