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浦城富岭匡山文脉系列诗词
原创首发·诗词六首
《匡山胜景叹咏》
巾帽山人
匡岳蟠龙踞,层峦耸碧巅。
怪石龇牙立,苍松抱月眠。
雾锁千年柏,泉鸣太古弦。
雉惊云杪翅,麂踏石苔笺。
诗廊凝宋韵,砚沼映唐烟。
苔蚀三贤赋,风吟百代篇。
伯温寻药迹,三溢著书筵。
富岭青霭聚,浦溪玉带缠。
麒麟镌厝壁,鸾凤舞飞檐。
稻浪沾行履,醪香沁彩笺。
双同留胜迹,翠岭隐村前。
泉绕陶潜径,坊藏陆羽缘。
裁云织绮梦,镂月铸清玄。
凤管承诗脉,鲛绡续雅缘。
墨倾匡瀑雪,笔蘸阆池泉。
共拓桃源境,同书锦瑟篇。
贤踪昭日月,文脉续坤乾。
欲撷青玉韵,沉醉紫霞渊。
《匡岳文脉铸诗魂》
巾帽山人
匡岳镇穹涯,葱茏映绮霞。
灵根盘厚壤,玄霭孕奇葩。
古训镌青壁,鸿图泛玉槎。
榧香浮驿道,樟影覆渔家。
四俊遗风远,千秋绽锦华。
伯温书逸趣,章溢赋烟纱。
宋墨蛟龙跃,叶诗星斗斜。
诗廊承汉韵,雅社发新芽。
共富工坊炽,同描绮梦奢。
窑瓷凝素月,纸烛透云纱。
凤戏茶灯妙,歌传俚俗嘉。
抚今思故哲,溯古悟桑麻。
胜景千秋颂,匡山誉九遐。
《匡岳诗韵长歌》
巾帽山人
匡山毓秀陬,俊彦聚云俦。
黛嶂凌霄立,虬松抱古丘。
三溢庵栖鹤,伯温笔记遒。
濂溪书锦序,叶令赋清讴。
四贤传雅范,青钱引逸流。
亭台浮晓霭,碑碣刻霜秋。
李院韶光焕,诗墟韵事稠。
罗裙裁夜月,玉管和箜篌。
泉烹云雾茗,砚洗涧溪幽。
诗径寻芳迹,青林觅故俦。
坊飘酸枣馥,帐漾雅情柔。
围火温章溢,挥毫摹栝楸。
竹艺融新境,楮笺映旧楼。
文心昭旷野,浩气贯南州。
四贤亭畔咏,长韵绕峰头。
注:“青钱”指匡山特产青铜钱树,象征文脉昌盛,详见《浦城风物志》
“章溢”呼应“三溢庵”典故;“栝楸”为匡山古木,既延续自然意象,又暗合历史文脉,见《浦城匡山志》。末联“摹栝楸”既展现文人写生雅事,亦与开篇“虬松”形成草木意象的呼应闭环。
《念奴娇·匡山怀古》
巾帽山人
匡峰巍峨,韵流远,四贤遗泽昭曜。苦斋镌铭,藏真意,看松庵历霜晓。宋濂挥毫,英气凝墨,叶琛词香袅。章溢筑亭,收尽翠色多少。
伯温访旧留章,引明清雅士,诗碑相照。诗社传薪,豪吟处,锦句频添新稿。工坊织梦,非遗奏妙曲,共襄新貌。天工绘就,丹青长卷谁描?
《满江红·匡山奇巍 》
巾帽山人
匡岳奇巍,千秋韵、浩茫无极。忆往昔、四贤踪迹,墨香犹溢。苦斋镌文含至理,松庵经雪存贞魄。宋濂笔、叶琛墨飞扬,章伯和。
诗碑立,雅客和。诗社继,新篇作。看工坊织锦,非遗承拓。竹径泉鸣情万缕,匡峰云绕名远播。更有那、庙会闹人潮,仙踪烁。
《雨霖铃·匡山逸韵》
巾帽山人
匡山凝碧,翠峦叠嶂,古意深谧。四贤遗泽长在,诗碑映,墨痕如昔。苦斋松庵静立,历风雨寒寂。宋濂笔、叶琛词章,伯温雄文耀千尺。
今朝胜景添新迹。看工坊、共织富裕帛。非遗园内新韵,琴瑟奏、雅音清越。竹径泉鸣,应是仙踪,岁月留刻。待庙会、人涌祈祥,逸韵千秋册。

。。。 。。。。 。。。
《匡山胜境咏怀》赏析与评价
《匡山胜境咏怀》以五言排律的严谨形式,将浦城县富岭镇匡山的自然奇观与人文底蕴熔铸于三十二联诗句之中,尽显古典诗歌韵律之美与文化厚度,堪称地域山水诗的典范之作。
一、格律谨严,音韵流转
全诗严格遵循中华新十四韵规范,平仄交替、对仗工整。如“怪石龇牙立,苍松抱月眠”,“怪石”对“苍松”,“龇牙立”对“抱月眠”,动静相衬,形态毕现;每联上下句末字严格遵循仄起平收原则,且下联韵脚字如“巅、眠、弦、笺”等皆为平声韵,在保持一韵到底的同时,通过多样化的韵脚用字避免重复,使音韵婉转悠扬,朗朗上口。
二、意象丰盈,绘景传神
诗人以细腻笔触勾勒匡山胜景,自然意象与人文意象交织成趣。“雾锁千年柏,泉鸣太古弦”以听觉与视觉融合,将古树幽泉的静谧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稻浪沾行履,醪香沁彩笺”则调动嗅觉与触觉,把田园生活的质朴与诗意跃然纸上。“麒麟镌厝壁,鸾凤舞飞檐”通过建筑细节的刻画,凸显当地风俗文化的精致与祥瑞,使匡山的山水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观,而是充满生活气息的文化场域。
三、典故妙用,文脉悠长
诗中巧妙嵌入匡山相关传说与历史人文典故,深化诗歌内涵。“伯温寻药迹,三溢著书筵”暗合刘伯温曾于匡山采药、学者章溢在此著述的史实,为匡山注入厚重的历史感;“泉绕陶潜径,坊藏陆羽缘”则将陶渊明的隐逸精神与陆羽的茶缘文化融入山水,赋予匡山超然物外的文化品格。这些典故虽引经据典,却因自然流畅的表达,避免了晦涩之感,使读者在品读中感受匡山千年文脉的赓续。
四、结构精妙,情韵相生
诗歌以空间为序,由山巅至山麓,从古迹到田园,层层递进,条理清晰。首联“匡岳蟠龙踞,层峦耸碧巅”以雄浑之势起笔,奠定全诗壮阔基调;尾联“欲撷青玉韵,沉醉紫霞渊”以抒情作结,将对匡山的赞美升华为对山水文化的沉醉,首尾呼应,余韵悠长。情感表达上,虽整体平稳舒缓,但在“墨倾匡瀑雪,笔蘸阆池泉”等句中,通过豪放的笔墨与瑰丽的想象,增添了情感的起伏,使诗歌感染力倍增。
该诗既恪守格律规范,又以灵动的意象与深厚的文化积淀,展现出匡山独特的魅力,实现了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的完美统一,堪称咏颂地域山水人文的佳作 。
…… …… …… ……
《匡岳文脉铸诗魂》赏析与评价
诗人巾帽山人创作的《匡岳文脉铸诗魂》以工整的五言排律形式,为读者徐徐展开一幅匡山自然与人文交织、历史与现实辉映的壮美画卷。诗人凭借深厚的文字功底与精巧构思,将匡山的独特魅力熔铸于诗篇之中,展现出卓越的艺术造诣。
意象营造精妙深邃。诗歌开篇“匡岳镇穹涯,葱茏映绮霞”,以“镇”字凸显匡山巍峨雄伟、镇守天涯之姿,“葱茏”与“绮霞”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色彩绚丽、气势恢宏的山水图景,奠定了诗歌雄浑壮阔的基调。“灵根盘厚壤,玄霭孕奇葩”进一步描绘山中植被丰茂、云雾缭绕孕育奇花异草的神秘景象,赋予匡山灵动而神秘的气质。在人文意象呈现上,“四俊遗风远,千秋绽锦华”引出“匡山四贤”,刘伯温“书逸趣”、章溢“赋烟纱” 、宋墨“蛟龙跃”、叶诗“星斗斜”,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文字,生动展现出四贤的文学风采与精神境界,将历史人文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使诗歌内涵丰富且富有层次感。
结构布局严谨有序。全诗严格遵循五言排律十二联二十四句的规范,按照由景及人、从古到今的顺序层层递进。前六联着重描绘匡山的自然风貌与历史底蕴,从山峦云雾、古树飘香到古训铭刻、宏图展望,展现出匡山的自然之美与历史厚重;中间四联聚焦“匡山四贤”的风雅事迹与当地诗词文化的传承,彰显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后六联则转向当下,描绘共富工坊的兴旺、民俗活动的精彩,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完整呈现了匡山文脉的传承与发展,结构清晰,过渡自然。
语言表达凝练优美。诗人遣词造句精准考究,善用动词增强画面动态感,如“盘”“镌”“浮”“覆”“跃”等字,生动传神地赋予景物生命力;对仗工整严谨,如“古训镌青壁,鸿图泛玉槎”“诗廊承汉韵,雅社发新芽”等,句式整齐,平仄协调,韵律和谐,体现出诗人对格律的娴熟驾驭。在描写民俗活动时,“凤戏茶灯妙,歌传俚俗嘉”中“戏”字灵动鲜活,赋予凤灯以活泼姿态,“传”字强调民俗文化的延续与传播,“俚俗”一词更凸显民间风俗的质朴纯真,相较于直白表述,语言更具创新性与独特性,生动展现出民俗文化的魅力。
情感抒发真挚动人。诗歌中饱含诗人对匡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既有对匡山自然风光的沉醉,也有对先贤文化的敬仰追思,更有对匡山在新时代蓬勃发展的欣喜与自豪。“抚今思故哲,溯古悟桑麻”一句,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在追思古人中感悟人生哲理,引发读者对岁月变迁、文脉传承的深沉思考,情感真挚且富有深度。
从整体来看,《匡岳文脉铸诗魂》是一首艺术成就颇高的五言排律,它以精妙的意象、严谨的结构、优美的语言与真挚的情感,生动展现了匡山的文脉传承与时代新貌。若在某些诗句中能进一步融入更细腻的个人情感体验,或对部分意象进行更独特的创新表达,诗歌的感染力与艺术高度或将更上一层楼,但这并不影响其成为一首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传承中华诗词精髓的佳作。
…… …… …… ……
《匡岳诗韵长歌》赏析与评价
诗人巾帽山人创作的《匡岳诗韵长歌》以严谨的五言排律形制,将浦城匡山的自然灵韵与千年文脉熔铸一炉,通过精巧的意象铺陈、工整的对仗艺术与深邃的情感脉络,构建出层次分明、意境悠远的诗歌世界,堪称地域文化与古典诗学融合的典范之作。
一、结构谨严,脉络清晰
全诗以“起—承—转—合”为骨架,层层递进。首联“匡山毓秀陬,俊彦聚云俦”高屋建瓴,点明匡山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特质;颔联至颈联(“黛嶂凌霄立”至“碑碣刻霜秋”)以自然景观与历史典故交相辉映,“三溢庵”“伯温笔”等意象串联起章溢、刘伯温等贤哲遗踪,奠定厚重的历史基调;“李院韶光焕”至“帐漾雅情柔”八句为“转”,从诗社雅集、品茗挥毫,到市集烟火、月夜雅趣,展现匡山古今交融的生活图景;尾联“四贤亭畔咏,长韵绕峰头”以标志性建筑收束,既呼应开篇“俊彦聚云俦”,又以余韵悠长的画面,将匡山诗韵永恒定格于山水之间,实现结构的精妙闭环。
二、意象精当,地域特色鲜明
诗人深谙“立象尽意”之道,善用富含地域标识的意象编织诗意。自然意象中,“黛嶂”“虬松”“栝楸”勾勒出匡山雄浑古朴的地貌,“云雾茗”“涧溪”暗合山中物产与生态;人文意象更具匠心,“三溢庵”“章溢”的呼应,使历史人物与地理空间紧密勾连,“青钱”树既指特产,又喻文脉绵延,“楮笺”暗合浦城造纸工艺,将地方风物转化为文化符号。这些意象或实或虚,纵横交织,使诗歌成为承载匡山记忆的立体画卷。
三、对仗工巧,韵律和谐
作为五言排律,全诗十二联皆对仗工整,尽显格律之美。如“罗裙裁夜月,玉管和箜篌”以服饰与乐器相对,“裁”“和”二字灵动鲜活,绘出月下雅集的浪漫场景;“竹艺融新境,楮笺映旧楼”则以工艺对纸品,“融”“映”动静相生,展现传统技艺的创新与传承。在押韵上,严格遵循中华新十四韵,韵脚字“俦、丘、遒、讴”等虽声调统一,但用字绝不重复,既保证韵律流畅,又避免单调,体现诗人对声韵的娴熟驾驭。
四、情感递进,意境升华
诗歌情感脉络如溪水漫流,由景及人、由古至今、由物及情。前半部分追慕先贤,饱含敬仰;中间部分描绘当下生活,洋溢闲适与雅趣;“围火温章溢,挥毫摹栝楸”一句,通过“温”与“摹”的动作,将对历史的缅怀转化为现实的创作实践,情感由追忆转向传承;至尾联“四贤亭畔咏,长韵绕峰头”,诗人将个人情思融入匡山诗韵的永恒回响,使诗歌意境从具体场景升华为文化精神的永恒丰碑,余味悠长。
五、细微之处,仍有精进空间
虽整体成就斐然,但个别表达可更精炼。如“诗墟韵事稠”中“诗墟”稍显生僻,若能以更通俗且具象的意象替代,或可降低理解门槛;“帐漾雅情柔”中“雅情柔”稍显直白,可尝试用更含蓄的物象传递情感。不过,这些小瑕不掩大瑜,全诗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艺术技巧与真挚的情感表达,为匡山文化谱写了一曲气势恢宏又细腻动人的赞歌。
…… …… …… ……
《念奴娇·匡山怀古》赏析与评价
巾帽山人创作的这首《念奴娇·匡山怀古》以雄浑笔触勾勒出匡山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新貌,既彰显历史纵深,又注入时代活力,在怀古与颂今间达成精妙平衡。
上阕开篇“匡峰巍峨,韵流远,四贤遗泽昭曜”,如黄钟大吕,奠定雄浑壮阔的基调,将匡山的雄伟气势与四贤的深远影响融为一体。“苦斋镌铭,藏真意,看松庵历霜晓”,以细腻笔触聚焦苦斋与看松庵两处古迹,“镌铭”与“历霜晓”形成时空呼应,既体现历史的厚重沉淀,又暗含坚韧不屈的精神品格。“宋濂挥毫,英气凝墨,叶琛词香袅”,用凝练语言展现宋濂、叶琛等贤人的文学风采,“挥毫”“凝墨”“香袅”等动态意象,使古人形象跃然纸上。“章溢筑亭,收尽翠色多少”,以章溢筑亭为引,将自然之景与人文情怀相融合,引发读者对匡山翠色与贤人心境的无限遐想 。
下阕“伯温访旧留章,引明清雅士,诗碑相照”,承接上文,进一步拓展历史脉络,点明刘伯温访旧作章对后世文人的深远影响,诗碑林立,见证了匡山文脉的代代传承。“诗社传薪,豪吟处,锦句频添新稿”,紧扣“诗社”这一文化载体,突出当代文人对匡山文脉的继承与创新,“传薪”“豪吟”“新稿”等词汇,彰显出文化传承的蓬勃生命力。“工坊织梦,非遗奏妙曲,共襄新貌”,巧妙将现代“共富工坊”与传统“非遗”文化相结合,“织梦”“奏妙曲”赋予其浪漫色彩,展现出匡山在新时代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的崭新风貌。结尾“天工绘就,丹青长卷谁描”,以问句收束,余韵悠长,既赞叹匡山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宛如天工绘就的壮丽画卷,又引发读者对匡山未来发展的期待与思索 。
从格律上看,该词严格遵循《念奴娇》词牌平仄要求,韵脚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在用典方面,巧妙融入宋濂、叶琛、章溢、刘伯温等历史人物事迹,自然贴切,毫无堆砌之感。在艺术手法上,采用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方式,将匡山的古迹、今貌、人文、自然等元素有机融合,使整首词意境深远,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时代鲜活感,是一首怀古颂今的佳作。
1.中国精英诗人:谭鉴贤(男),网名步行者,广西玉林市人,中学高级教师。
2.中国著名作家:铁甲骑兵,李保安,男,中共党员,原43军坦克团《英雄坦克营》303车,湖北孝感市人。
3.中国精英诗人:吴国栋,网名悠悠过客。安徽省宿松县人。旅居北京。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有诗集《效颦集》
4.中国著名艺术家、诗人:谢瑛中。笔名:粤化瑛 ,复合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中国工商银行化州支行干部,中国化橘红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化橘红第一镇广东化州市平定镇人。
5.中国精英诗人:申林征,河南平顶山人,诗词爱好者。
6.中国精英诗人:谭鉴贤(男),网名步行者,广西玉林市人,中学高级教师。
7.中国精英诗人:林武刚,中华诗词学会、海南省诗词学会会员等。
8.中国精英诗人:欧敏(清风)海南省海口市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
9.中国著名作家:陈求清,海南乐东县人。
10.中国著名作家:李辅庆,广东茂名人。
11. 中国著名作家、著名摄影家、中国精英诗人:叶子青青,本名桑新华,女,大学学士,山东泰安市人。曾任肥城市政府副市长、泰安市教育局长、党委书记。
12.中国精英诗人:王铁忠,河北衡水人,中石油高级政工师,大学文史专业毕业。
13.中国精英诗人:陈雪云,笔名:上官文若,男,1956年8月5日出生。黑龙江省同江市人。
14.中国精英诗人:吳華龍, 广东茂名;爱好,诗,词,歌赋。
15.中国精英诗人、书画家:王尧时,字得一,号天池闲鹤。
16.中国精英诗人:邢孔跃,曾任乐东县宣传部常务副长、商务局长、建设局长。
17.中国精英诗人、词作家:刘明霞,微信名晚晴,吉林松原人。
18.中国精英诗人:虎川,本名柳朝彪。湖北宜昌人。
19.中国精英诗人:李锋,1966年月12日出生,男,汉族,广东省化州市人。
20.中国精英曲作家:张庆茂,云南保山人。中国社会音乐研究会会员,保山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原保山市文化馆馆长,研究馆员。
21.中国精英诗人:敬伟德,男,汉族,大学数学系本科,理学学士。云南地方史专家,研究员。
22.中国精英诗人、词作家:胡江宁,上海浦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古典诗词爱好者。
23.中国精英诗人:杨明才,网名黑格杨,黑哥,【山西绛县人】曾用名才才。一个喜欢咬文嚼字的退伍老兵。
24.中国实力作家:刘泽达【湖南邵阳人】
25.中国精英词作家:陈爱平【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康禾镇人】县关工委副主任;退休前是县政府办副主任、主任科员。
26.中国精英词、曲作家:张新中(中歌)【中国电信】
27.中国精英诗人:陈法营,字悟金,中共党员,【河南省尉氏县洧川镇枣陈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尉氏县诗词学会秘书长,出版有《悟金集》
28.中国精英诗人:袁华成,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遵化店镇人。笔名二月。
29.中国精英词作家:李文亚,1949年生,男【湖北省武汉市人】
30.中国精英诗人:李胜,网名:品味居士,男,汉族,【安徽省霍邱县人】中共党员,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委联合参谋部某局机关办公室主任,上校军衔。
31.中国实力派作家:王淳娜,曾用名(王春娜)1954年生【黑龙江省人】哈尔滨市作协会员。
32.中国精英诗人:吴春元【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人】
33.中国精英诗人:奇石 【 黑龙江人】
34.中国精英诗人、词作家:段明旭【云南施甸人】就职于保山学院,喜欢文艺创作。
35.中国精英诗人:谢达安,网名绣江寒子【广西容县浪水镇泗河人】
36.中国精英诗人:翟桂花,笔名小草。国际诗评委员会负责人【郑州市人】
37.中国精英词、曲作家:吴世海1941年生,【湖南溆浦人】
38.中国实力派作家:黄玉萍,故乡安徽安庆宿松,现居广州。
39.中国实力派作家:徐跃前,高级教师,中共党员,原籍安徽,旅居深圳。
40.中国实力派艺术家:慧修(原名李秋红)女,中共党员,【辽宁省营口市人】
41.中国精英诗人:朱秋芳,网名:爱家南人,军旅生涯数十载,现居山东,中共党员。爱好文学书法,酷爱诗歌。
42.中国精英诗人:陈红花,字,晨虹,笔名,伊人。【山东省龙口市人】。
43.中国精英诗人:李梅,网名:踏雪寻梅【重庆市渝中人】爱好散文,诗词写作。
44.中国精英诗人:博览:名宋振太,【山东青岛即墨人】,退伍军人,共产党员。
45.中国精英词作家:刘晓平,网名:云台山水。北京东方星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经理【河南孟州市大定办人】
46.中国精英诗人:辛淑英,网名:一米阳光【黑龙江】。
47.中国精英诗人:施性山,字得清,网名渠阁居士。【1952年生,福建石狮人。】
48.中国精英诗人:海韵,本名王海运。【祖籍河北省巨鹿县,现居住内蒙古包头市。】
49.中国精英诗人:罗再平(卖油翁)【浙江绍兴】⑥
50.中国精英诗人、书法家:胡广勤【宝鸡】
51.中国精英诗人:尹学仁【福建省浦城县临江镇锦城村】
52.中国实力作家:邹玉成(六月来风)【湖北赤壁市】
53.中国精英诗人:冯强升【山东】
54.中国精英诗人:郑建安(漂泊汉)【湖北黄冈现居深圳】
55.中国精英诗人:陈思胜(金噶龙小子)【安徽小河】
56.中国精英诗人:王兴财【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镇义堂村】
57.中国精英诗人:严景新(风景这边独好)【江西】
58.中国精英诗人:杜梅(山菊)【河南省正阳县】
59,中国精英诗人,邓小阳,[湖南,衡阳市,珠晖区]中共党员,参战老兵,7O岁,爱好散文,诗词写作,荣获全国作品展示优秀奖及奖杯荣誉证书!
60.中国精英诗人:苏涛【河南省范县柳园村】
61.中国精英诗人:叶胜华【贵州省盘州市丹霞镇】
特别声明:除作者提供的图片、音乐外,所有图片、音乐均来自网络(如若侵权即可删除)
投稿请添加微信:YH201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