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源文苑曹德全老师散文
《洙泗端午节新析》
一文/曹德全
在悠悠华夏历史长河中,端午节如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而洙泗之地,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其端午节承载着更为深厚且别具一格的内涵,值得我们深入剖析。
洙泗的端午节,从起源便与其他地方有着千丝万缕却又独具特色的联系。传统观点认为,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而设,这一说法在广泛流传中深深烙印在大众认知里。然而,洙泗之地因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其端午节的起源有着浓厚的文化传承底蕴。孔子及其弟子们在此地播撒下仁、义、礼、智、信的种子,端午节在这片土地上,或许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简单纪念某个人,而是一种对生命、对自然、对文化传承的综合性表达。在古老的岁月里,洙泗先民们在端午时节,借由各种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家人安康,这背后蕴含着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
洙泗端午节的习俗是其文化内涵的生动展现。赛龙舟这一传统活动,在洙泗水域同样热闹非凡。但不同于一些地方单纯追求竞技速度,洙泗的龙舟赛更强调团队协作。每一艘龙舟上的划手们,动作整齐划一,呼喊声此起彼伏。这场景不仅仅是力量的较量,更是儒家“和为贵”思想的实践。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目标,齐心协力,在竞渡中体会团结的力量,领悟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真谛。
粽子,作为端午节的标志性美食,在洙泗也有着别样的意义。当地的粽子制作工艺传承多年,选材讲究,包裹粽子的粽叶可能来自于当地山间的新鲜芦苇叶,散发着自然的清香。在制作过程中,长辈们会耐心教导晚辈,从粽叶的折叠到馅料的填充,再到最后的捆绑,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对传统的尊重和对家庭传承的重视。这小小的粽子,不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像是一个文化载体,传递着洙泗人民对家族亲情的珍视,对先辈智慧的传承。
挂菖蒲、艾叶等习俗在洙泗同样盛行。菖蒲和艾叶被悬挂在门窗之上,据说可以驱邪避灾。这看似迷信的行为背后,实则有着儒家“趋善避恶”的理念。人们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邪恶事物的摒弃。同时,菖蒲和艾叶的药用价值也被洙泗人民充分利用,在端午时节,用它们熬水洗澡,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这体现了古人朴素的健康养生观念,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呵护与关爱。
从更深层次来看,洙泗端午节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精神追求。在儒家思想的长期影响下,洙泗人民将仁爱、诚信、勤奋等品质融入到端午节的庆祝中。节日期间,邻里之间相互赠送粽子,分享美食,传递着温暖与关怀;年轻人在龙舟赛中展现出的拼搏精神,是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践行。这种精神追求不仅仅局限于节日期间,而是贯穿在洙泗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他们为人处世的准则。
在现代社会,洙泗端午节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洙泗端午节的独特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这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通过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端午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到洙泗地区的文化特色,感受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得一些传统习俗在年轻一代中逐渐淡化。一些年轻人对端午节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放假和吃粽子上,对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
面对这些情况,我们需要积极探索新的传承方式。学校可以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将洙泗端午节的相关知识纳入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讲解、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本地的端午文化。社区也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鼓励年轻人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传统习俗的乐趣,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利用现代媒体的力量,通过网络、电视等渠道,宣传洙泗端午节的独特魅力,让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
洙泗端午节,这一承载着千年历史和儒家文化精髓的传统节日,在新时代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通过深入剖析其起源、习俗和精神内涵,我们更加明晰它在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塑造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洙泗端午节这颗明珠继续闪耀光芒,让它所蕴含的智慧和美好,世代传承,永放异彩。
曹德全,出生63年9月6日,,男,汉族,本科学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喜欢文学,八十年代.曾在《胶东文学》及全国青年散文大赛《梦》获奖,小小说《她究竟干什么?》获得新人奖,《山东供求报》编辑济宁记者站负责人。《供求快报》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