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潭:心灵的栖居之所
文/周乃文
异乡街头,梧桐飘絮似轻盈羽毛,不经意间掠过鬓角。刹那间,尘封的记忆悄然苏醒,化作朦胧雾霭,悠悠漫过马鞍潭边那片静谧竹林。微风轻拂,竹叶沙沙作响,宛如母亲在耳畔轻哼的摇篮曲,那温柔的旋律,轻轻抚平了岁月沉淀的忧愁。每一片竹叶都闪烁着岁月的银芒,那是时光镌刻的珍贵印记,像夜空中的繁星,照亮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
这片竹林,宛如一个神秘的时光容器,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童年折的纸船。那些纸船,承载着年少时五彩斑斓的梦想,在岁月长河中悠悠飘荡;它也盛着游子归来时,在眼眶里打转的晶莹晨露,那是对故乡绵长的眷恋与思念。每当忆起这片竹林,温暖与亲切便在心底翻涌,恍惚间,我又回到了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古老传说中,仙人撒网的神秘夜晚,群山仿佛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化作柔韧的纲绳,在天地间编织出隐秘而宏大的经纬。年少时,我豪情满怀地骑在“猫儿石”拱起的脊背上,幻想着自己是仗剑天涯的侠客。如今,隔着千山回望,那道石脊分明就是父亲宽厚温暖的背影。无数个暮色四合的傍晚,他静静伫立在炊烟升起的方向,成为我心中导航仪上永不熄灭的光点,始终坚定地指引着我归家的路。
竹筏划破潭水,泛起的涟漪如同岁月的指纹,缓缓漫过掌心的纹路,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涟漪轻漾,打捞起七岁那年陷进沙滩的凉鞋——那是童年最鲜活的注脚。此刻,在异乡昏黄的路灯下,沙粒留下的印记幻化成忽明忽暗的光斑,恰似乡愁在心底不停闪烁,时刻提醒着我故乡的温暖与美好。
“雨淋尖”缭绕的云雾,仿若母亲烧柴炉腾起的热气,裹着家的烟火气,在黄昏中悠悠漫过峰峦。竹篙叩击石岸的清脆声响,与记忆里柴火的噼啪声轰然共振,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瞬间将我带回那充满温馨与欢乐的童年。惊起的银鳞如灵动的音符,跃入岁月深处,最终在键盘的敲击声里,化作若隐若现的蛙鸣,这独属于故乡的乐章,在都市的喧嚣中愈发显得珍贵而动人。
潭水如镜,清晰映出两个重叠的身影:一个是沙滩上欢笑奔跑、天真烂漫的孩童;另一个是异乡披星戴月、疲惫迷茫的旅人。曾经,我以为挣脱群山的怀抱就能拥抱广阔的世界,直到某个加班的深夜,冰冷的空气侵袭肌肤,我才突然渴望被熟悉的竹涛声包裹。那一刻我终于明白,群山并非枷锁,而是故乡给予的温柔襁褓,是我心灵永远的避风港。
原来,仙人撒下的从来不是网罗天地的巨网,而是牵绊游子的情丝。当我在异乡的格子间对着冰冷的表格计算春天时,潭水漫过脚踝的清凉便在记忆里悄然涨潮;当城市的霓虹遮蔽了星空,竹叶拂水的沙沙声却在耳膜刻下永恒的铭文。这些来自故乡的印记,始终提醒着我那份宁静与美好。
乡愁,藏在竹筏缝隙顽强生长的青苔里,那抹翠绿是故乡蓬勃的生命力;藏在“猫儿石”背阴处繁茂的野莓丛中,每颗果实都裹着童年的欢笑;藏在炊烟与山风纠缠的草木香里,那缕芬芳是故乡独有的气息。这些时光沉淀的碎片,如璀璨星辰,拼凑出永远向游子敞开的原乡,让我在漂泊中亦能感受到温暖的慰藉。
暮色渐浓,群山在余晖的映照下,化作母亲张开的温暖臂弯,似在迎接游子归来。静泊的竹筏宛如潭心的逗号,在绵长的思念里划出一片柔软的空白,让我得以细细回味往昔的美好。
每个漂泊的灵魂都是撒向人间的网,在世间不断追寻。而马鞍潭的山水,是网底最温润的珍珠,无需触碰,不必打捞,它始终以千年不变的月光密码,在心底轻声呼唤:归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