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隆小镇如果没有来过,你还真不知道这世上有这样一个地方,日隆。心外无物之说,没到日隆,没见日隆,他是沉寂的,你也是沉寂的,当你来了,见到他了,你和他一起明白了起来,才知日隆不在你的心外。作为一个湘西人要来到日隆,若不是现代交通的快捷,山重水复,确是不可想象。我们乘汽车一路风程,穿越无数桥隧,耗尽两天时间才能到达。随着路程靠近,海拔也在逐渐升高,该来的都来了,同行的人员头疼是常态,不疼属于例外。到达日隆,已是深夜10点,小镇很静,有几家烧烤小店正在打烊,八月的气温不热,夜风夹杂着的高原寒意,让穿着单衣的我们打了个冷凛。幸好,此行,我们都提前有了准备,带有夹衣。初到日隆,还没见到其庐山真面目,不知道号称阿尔卑斯山的这方山水,是何等的神奇,街上摆满了的硕大蘑菇让我多看了几眼。晚上到日隆一藏民开的面馆吃了一碗牛肉面,18元每碗,味道很好,至于价格有没有把我们当游客宰,不晓得,感觉藏民很热情,透着高原红的小脸蛋笑起来很纯真。藏民老板娘告诉我日隆镇的四姑娘山很美,还有海子沟拍片很棒。有想法,值得期待。我相信日隆不日弄人。
见你还是初时模样夜宿日隆,睡得不深,迷迷糊糊地醒来,𠗕晨五点钟。推开窗,见隔房的山势被浓雾笼罩,只隐约地看到花岗岩石的灰白影子。早上的天气阴冷,好像含有几滳雨水。我心里不免一急,天呀!若下雨,四姑娘山,我还能见到你初时模样吗?早餐前,我到日隆小镇转了转。小镇很干净,临街房屋都在按照藏居风貌穿衣戴帽,房屋一面靠山,一面临崖,地势险峻。街上的店铺有许多是卖旅游工艺品店的,挂在铺架上的羊皮,白白的羊毛,晃动着藏族人民的一些生活气息。八月的日隆,因气温低,新鲜的李子正当季,鲜绿的颜色,我随手抓一果子,塞见嘴里一尝,脆甜中夹着些许的酸,很有味道。天亮开后,东边的山头露了出来,绿色的山腰绕一层薄薄的雾岚,似乎天气有转好的意思。我祈祷着天空能够露出太阳,我期待着我能走一次狗屎运。因为我来一次四姑娘山太不容易了,多么遥远的路程呀!四姑娘山的景点有些分散,主要是长坪沟、海子沟、双桥沟,以户外徒步为特色。当然,四姑娘山的主山体大峰、二峰、三峰的登雪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玩心跳的好地方。登雪山费用很高,需要提前登记,买保险,请马驮行李,请向导,登一次的山附加费用得几千不止。八月的四姑娘山冰川也只是一层薄薄的白色,像石灰,毫无生气。进入双坪沟景区,要坐区间车,路程不近。四姑娘山景区售票采用了电子网络预售,很先进,但是我弄了很长时间才搞好,社会的发展太快了,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落后。进入景区,天气放晴,在车上远远地看到云雾缭绕的四姑娘山高耸云端,山峰状如刀剑,而天空却湛蓝一色,一幅画,隔世存在的一绝色佳人。我惊叹不止,无奈身在车上,没有机位,无法拍摄到她那绝色之美的时刻。我见你还是初时模样,你留给我惊艳的第一印象。下车后,雾气迅速散开,四姑娘山的真容凸现,是四座峻峭挺拔的险峰。山下便是长坪沟。长坪沟与所有川西地区的峡谷相似,湍急的流水,冷杉森林,空气清新。在沟内时而可以抬头看看崖壁上飞泻而下的一帘帘冷瀑。从长坪沟可以走到毕棚沟,徒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喜欢自然的原生态,开发了的有木栈道的一段景区,我兴趣不大,明天我能选择攀登雪山吗?
惊心动魄的遇见世上许多事情的发生无法预料,充满变数与未知。我们离开日隆,进入了省道210。按照我们的行走规划是不需要进省道210的,是因为小金县通往丹巴的路塌方不通。省道210全程180多公里,正在维修,坑洼不平,车开在抚边河临崖的峡谷中,便犹如一只小蚂蚁慢慢地在爬行。慢了下来,便有了对比。当你享受快捷到达的惬意时,是不会知道慢后的煎熬与急切的。只有你经过了,遇见了,才会觉得慢,其实也让人无法忍受。过沃尔镇,进入省道210。我不知道我该记住什么,临崖的峭壁让人惊心动魄,而道路上方随时都会塌方的山体,让你屏气凝神,不敢有丝毫的分心。抚边河河水湍急,乱石嶙峋间横卧着冲毁的大树,许多段的路基被洪水冲毁,留下一半公路悬于河谷,险象环生,恐怖至极。李师傅拿出开车的看家本领,小心翼翼地开着。下午两点出发到下午六点,还有90公里车程,慢,已经让我们非常难受。车颠簸得非常历害,坐在后排的我,在每过一个坑洼时,头便会随车颠簸得顶住车顶。我第一次知道还有这样的路程,似乎又是回到了远古。那种过去慢的感觉又是那么的熟悉,只是让人难受,让人煎熬。深夜的210省道上车辆很少,偶有施工的车辆颠簸而过,浓厚的灰尘隔窗可闻。土腥味儿并不好闻,让人噁心到吐。担心的事是天即将下雨,如果任何一处塌方,我们都将进退两难。恐怖中满含焦虑。没有到达不了的路,只要你够坚强。180公里的路程,在跑完12个小时后,我们终于钻出峡谷,于转钟2点,疲惫不堪地到达马尓康。入住酒店,倒头便睡。有遇见,有恐怖,有难受。难忘210省道,难忘这12小时的煎熬。文明与落后,无处不在冲突之中。
一边丢失,一边拾起马尔康市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城市沿梭磨河河岸而建,有着浓厚的藏族韵味。夹峙梭磨河与城市的是险峻陡峭的横断山脉,夏秋之交,山上依然是一片怱绿。轻绕着的雾,让这座高城多了些妩媚。梭磨河水势浩大,裹挟泥沙,前呼后拥,奔腾向前。我想象着这座城市的性格,应该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沿梭磨河的水流,一路向西,便是通往金川、丹巴的方向。其实要通往山外,就是沿着河谷,临崖向外行走的渐行渐远。这期间夹在其中的每一条河流都是主角,每一条河流都是水流涌动,水势汹涌澎湃。大江大河的气势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行程中除了看山便是看水。看山,主要是山的巍峨。这些横断山脉的壮丽景色,让人惊叹。惊叹之余,便是由衷的羡慕云对山的依恋,它们是那么的和谐相融,不离不弃。看水,则是水的顽强与坚韧,为了流向海洋之目标,前赴后继,你追我赶,永不舎弃,哪怕是粉身碎骨。山让人联想起伟岸、险峻陡峭,给人一种敬畏的感觉。而水永远都是一种追求与力量的选择。这些险峻的山谷中,曾经是红军长征走过的路程。革命的力量,也是如这汹涌的水,滚动着,奔腾着……我不晓得是怎么样的一种穿越,一处处桥隧的通过后,便绕过梭磨河到达了金川河的岸边。金川河比梭磨河宽阔,虽然也是夹峙在山谷中奔流。水势依然汹涌,奔流依然湍急,浩浩荡荡地要滚动出一种气势,浪花飞溅。金川河号称大金川,一路飞泻,一路侵蚀,一路冲刷后汇入大渡河。两岸留下了一些水流的痕迹,还有那些临水靠岸,依山而建的藏民村落。村落或相连成势,或闲散独居,在山坡,在水岸,均是相映成趣,生动无比。看一眼,记入内心,永世不忘。宽阔的河岸上有一座座晃动的吊桥,于岁月时光的深处进行着永久地连接。这吊桥走过了多少的卓玛与康巴汉子呢?于金川河边,我下车走了走,有土地的地方,就遍栽花木,处处可见鲜花与瓜果。八月的河谷中,气候宜人,湿润舒适。河岸边浪花涌来,一层夹着一层,推了进来,又涌了出去,像是在嬉戏,或是完成一种什么冲刷的任务。有时浪花漫过一处沙滩,来的,去的汇成一片混乱的水流,薄薄的一片,又厚厚的一层,推动,滑出,无限放大,再无限地缩小。小与大,来与去也便浑然不觉,最终又是浑然天成。这是自然的魅力!沙滩异常干净,沙籽均匀。找一处洁净的滩面,写上名字,好像存在着,而浪汐一过,却又是一片洁净,一次又一次地写下,一次又一次地冲走,这世上,自然中,身为人类,你又能留下什么呢?这河岸使我有了久远地思考。没有诘问,不需要答案,在这世上就是一边的行走,一边的回想,一边放弃,又一边拾起!今夜住大金川的甲居藏寨,寨子很安静,临岸可听大金川浩大的水声!
风情藏寨藏族与羌族的区别,在行走中,我始终没有搞明白。在川西地区横断山脉的千山万壑里,房屋建筑风貌相同,石头垒就的蔵式小楼,外墙涂上红白相间的色彩,彩绘出藏羌元素的图案,极具特色。临崖、倚坡、傍水而建,是人们长期以来与自然和谐相依的结果。在这些地质灾害频发的区域,小村庒以一幅幅安宁静美的画面存在,是在彰显千万年藏芜民族生活的智慧。而每每建在山的高处,抑或寨落门户,高耸的雕楼,却是见证历史风雨的活化石。有雕楼,就发生过战争,只是硝烟已弥散于历史的久远之中了。藏羌地区基本风貎相同,寨子中均可见到历史留存的古雕楼。丹巴美人谷,出了名的美人窝。四年前,我曾到过丹巴。丹巴最好的去处便是甲居藏寨了。甲居藏寨临金川河水,依山就势,沿坡缓缓而建。他有别于其他的以寨落观光旅游地的是其仍然保持了原藏民的生活日常。寨子中依然有牛马,玉米、苹果、梨随处可见。有一地的大包菜长势喜人。藏寨房屋不集中而建,而是单家独户,零落星散,时常见到一两只小白狗,撒着欢儿,在屋前乱跑。集中与独处需要藏民自己来选择。进甲居藏寨,70公分以上的车需要换乘景区环保车上山。随我们一起上山的环保车工作人员是一位丹巴姑娘。姑娘有一双大眼睛,浓黑的眉毛,肤色微黑,却极具质感。有点微胖,牛仔裤裹着的大腿结实有力。我戏称她是韩红的再版。姑娘很开朗,有问必答,说话间不时欢快地笑出声来。这种姑娘是一种看起来不艳,却很有内质让人舒心的感觉。藏寨怎能少了姑娘,没有姑娘的寨子将会怎样的无趣。尤其在这深山峡谷的山坡上。我是这样想的。这些山坡上的康巴汉子应该也是这样子的认为。我们入住的是寨子里的故事客栈,老板的藏语名叫常命万岁,颇有意思。我们称他常命。常命人很好,给我们做了一大锅牛肉,并送了我们一壶青稞酒。寨子里住着很安静,可听金川河的涛声。早上醒来,雨住后,寨子在绿树掩映中,由云雾一包裹,便美得不像话了,把喜欢摄影的几个朋友乐得疯狂起来,只听得“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这这一切都是好的,刚刚好,一点也不为过。此时,金川河另一边高耸的山体却挂满了云的瀑帘。这一切也刚刚好,望一眼,便记住了。这一切都是藏寨的,属于甲居,属于这方独特的山水!
辽阔的若尔盖通往塔公草原方向的道路,因塌方实施了交通管制,七座以上的客车不准通过,我们只好选择了再上马尔康,去往若尔盖。那么可以这样说,遇见若尔盖,是我这辈子的缘了。在军号声中告别马尔康,依依不舍。马尔康市住有部队,每天早晚,规律性地响起军号,对于我这个老军伍,久隔多年,再次听到觉得格外亲切。到若尔盖草原过红原,再到若尔盖县,路程约300多公里。,恰好是逆流梭磨河而上,穿越峡谷,翻山便到了另一处天地,进入一处辽阔,而告别兀窄与急促。如果说,海拔的高度决定了是否是高原,也可以理解为山的高处,是另一个梯级世界。走出马尔康接近红原,地势开始平坦,山势再无陡峭,而是缓缓地远远地延展于天边,给眼前留下一个辽阔的空间。我隐约地感觉我们应该是到达了广袤无垠的若尔盖了。若尔盖草原覆盖的区域很为宽广,红原县的区域应该在广义上说也属于若尔盖大草原。我们在上午九点到达红原区域。初见草原,一个个激动的心,高兴得跳了起来,选择一处栖息之地,在草原上奔跑,拍照。阳光、蓝天、低垂的云朵,加上草原的绿色,是这幅画图的主调。当然,成群的牛羊,则是精灵,还有星罗棋布的海子,映衬着的白白的云朵与牛羊,是画图的另一层丰富。草原,美不胜收。想起牧歌的舒缓音调:蓝蓝的天空,白云飘呀飘……在红原的一处草地上,有一位臧族妇女在卖酸奶,很热情。她戴着口罩,也没能掩盖住高原人的明显特色,即黑里透红的肤色。酸奶十元一碗,我买了一碗,味道很好。草原深处许多的地方是湿的,有水,我向其打听,她告诉我,这叫湿地,湿地不能喂牛羊,国家实行了补贴。她又说,草原是划分给个人了的,我们所处的这一块是她家的,她家喂有近200只羊,50只牦牛,一年有近50万的收入,生活很好,孩子在红原上学。我衷心地祝福草原人民幸福。同时我开始羡慕,多么惬意的日子,随便喂点牛羊,生活便可丰衣足食,每天可骑马,马奔跑……无限的想象。我们从红原再到若尔盖,小中巴在草原上整整跑了一天,下午近七点才到。草原的辽阔无边,让我震撼。在一处草地上,我翻越铁丝栏网,准备拍一张照片,还没按下快门,五条藏獒,疯狂地向我狂奔而来,我撒腿就跑,一步跨过网栏,有惊无险。虽然狗驱赶了我,没有表现出草原的包容与博大,我还是表示理解,为这几只狗对草原主人的忠诚与敬业点了个赞。车继续在草原上奔驰。一路上遇到的草原汉子的伟岸,孩子们透着高原红的纯净的脸让我们回想。辽阔的若尔盖,有着自由与奔放的一切!
回想黄龙我们到川西北的最后一站应该是黄龙了。参观完黄龙景区后,我讲了一句话,就是大自然为了丰富人们的视野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已经使尽了浑身解数。黄龙算是一处不错的风景区。我喜欢一边旅行,一边写游记,基本上是白天行走后,晚上便整理思绪,写一短篇文字。但是黄龙我是过了几天,回到了武陵源才开始回想的。说实话,此次川西北之行,整体来说,风景奇特,虽历经磨难,却是有惊无险。但是,我却不知是怎么回事,行摄却不在状态,除拍了些合照旅行糖水片后,并没有好的作品,我为此纠结。拿得起,放不下,看来自已还是局限于得失的取舍,不能超脱的做一真正的行者。尤以黄龙,面对如此自然之珍宝,奇巧变换,色彩斑斓丰富,灵动飘逸的气质,我不知如何下手,竟然没拍到一张好片。我明白一个道理,大自然的许多美,许多的灵动的时刻,竟供记在心里,感受在灵魂,并不适合你去表述,或者说明什么。因为人类已有的手段或文字,面对奇妙的自然,显得太苍白无力了,太无能了,无法做到直播自然之奇迹。初进黄龙,见山与川西地区高海拔山势区别不大,险峻陡峭,冷杉林立。景区修有木质的游步道,游人摩肩接踵,穿流不息。对于这一些,我并不感兴趣,我甚至有些后悔进得山来。我们是乘揽车上,从上往下行走的。相对于黄龙来说,应该是从一种静态进入一种动态的形式。险峻的山体下,呈现出来一处五颜六色的巧夺天工的人间瑶池。瑶池内一环绕着一环,或小巧,或朴质,小绿树漾开清清的闪着阳光𥻘片的水影,美不胜收。我想着,这也许就是黄龙的神奇之处了。我开始改变自己的观念。在五彩池处,置一人工书页,用大理石雕刻,上书写上了小学语文的一篇名为巜五彩池》的作文。作文很短,描写很为生动。但是,我认为仍然不能表现出黄龙自然之奇迹的千万分之一来。沿五彩池往下走,是不同形状的泄子。这些池子的形成,是一种自然钙化的过程。出现的五颜六色的水,也是一种钙化的光影现象。水很清澈。到下段,水汇流得越来越大,有形成浩大的瀑布,极具动态,滚珠溅玉,让人叹为观止。再往下,是金沙铺地、迎宾池,等等。金沙铺地很为奇特,一坡的黄色钙化,水花漫卷,滚动嬉戏,传奇而又浪漫。现在回想起来,黄龙真是自然的奇迹,只是行走的我们不能用过于挑剔的眼光对自然说三道四,浅薄的人类没有资格。尤其是我,更不能说什么了。如果有些许的不悦,或者其他,均是取舍之间的选择,自寻烦恼而已。如此想来,便释然多了!
如果没有来过,你还真不知道这世上有这样一个地方,日隆。心外无物之说,没到日隆,没见日隆,他是沉寂的,你也是沉寂的,当你来了,见到他了,你和他一起明白了起来,才知日隆不在你的心外。
作为一个湘西人要来到日隆,若不是现代交通的快捷,山重水复,确是不可想象。我们乘汽车一路风程,穿越无数桥隧,耗尽两天时间才能到达。随着路程靠近,海拔也在逐渐升高,该来的都来了,同行的人员头疼是常态,不疼属于例外。到达日隆,已是深夜10点,小镇很静,有几家烧烤小店正在打烊,八月的气温不热,夜风夹杂着的高原寒意,让穿着单衣的我们打了个冷凛。幸好,此行,我们都提前有了准备,带有夹衣。
初到日隆,还没见到其庐山真面目,不知道号称阿尔卑斯山的这方山水,是何等的神奇,街上摆满了的硕大蘑菇让我多看了几眼。晚上到日隆一藏民开的面馆吃了一碗牛肉面,18元每碗,味道很好,至于价格有没有把我们当游客宰,不晓得,感觉藏民很热情,透着高原红的小脸蛋笑起来很纯真。藏民老板娘告诉我日隆镇的四姑娘山很美,还有海子沟拍片很棒。有想法,值得期待。我相信日隆不日弄人。
见你还是初时模样
夜宿日隆,睡得不深,迷迷糊糊地醒来,𠗕晨五点钟。推开窗,见隔房的山势被浓雾笼罩,只隐约地看到花岗岩石的灰白影子。早上的天气阴冷,好像含有几滳雨水。我心里不免一急,天呀!若下雨,四姑娘山,我还能见到你初时模样吗?
早餐前,我到日隆小镇转了转。小镇很干净,临街房屋都在按照藏居风貌穿衣戴帽,房屋一面靠山,一面临崖,地势险峻。街上的店铺有许多是卖旅游工艺品店的,挂在铺架上的羊皮,白白的羊毛,晃动着藏族人民的一些生活气息。八月的日隆,因气温低,新鲜的李子正当季,鲜绿的颜色,我随手抓一果子,塞见嘴里一尝,脆甜中夹着些许的酸,很有味道。天亮开后,东边的山头露了出来,绿色的山腰绕一层薄薄的雾岚,似乎天气有转好的意思。
我祈祷着天空能够露出太阳,我期待着我能走一次狗屎运。因为我来一次四姑娘山太不容易了,多么遥远的路程呀!
四姑娘山的景点有些分散,主要是长坪沟、海子沟、双桥沟,以户外徒步为特色。当然,四姑娘山的主山体大峰、二峰、三峰的登雪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玩心跳的好地方。登雪山费用很高,需要提前登记,买保险,请马驮行李,请向导,登一次的山附加费用得几千不止。八月的四姑娘山冰川也只是一层薄薄的白色,像石灰,毫无生气。
进入双坪沟景区,要坐区间车,路程不近。四姑娘山景区售票采用了电子网络预售,很先进,但是我弄了很长时间才搞好,社会的发展太快了,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落后。进入景区,天气放晴,在车上远远地看到云雾缭绕的四姑娘山高耸云端,山峰状如刀剑,而天空却湛蓝一色,一幅画,隔世存在的一绝色佳人。我惊叹不止,无奈身在车上,没有机位,无法拍摄到她那绝色之美的时刻。
我见你还是初时模样,你留给我惊艳的第一印象。下车后,雾气迅速散开,四姑娘山的真容凸现,是四座峻峭挺拔的险峰。山下便是长坪沟。长坪沟与所有川西地区的峡谷相似,湍急的流水,冷杉森林,空气清新。在沟内时而可以抬头看看崖壁上飞泻而下的一帘帘冷瀑。
从长坪沟可以走到毕棚沟,徒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喜欢自然的原生态,开发了的有木栈道的一段景区,我兴趣不大,明天我能选择攀登雪山吗?
惊心动魄的遇见
世上许多事情的发生无法预料,充满变数与未知。
我们离开日隆,进入了省道210。
按照我们的行走规划是不需要进省道210的,是因为小金县通往丹巴的路塌方不通。省道210全程180多公里,正在维修,坑洼不平,车开在抚边河临崖的峡谷中,便犹如一只小蚂蚁慢慢地在爬行。
慢了下来,便有了对比。当你享受快捷到达的惬意时,是不会知道慢后的煎熬与急切的。只有你经过了,遇见了,才会觉得慢,其实也让人无法忍受。
过沃尔镇,进入省道210。我不知道我该记住什么,临崖的峭壁让人惊心动魄,而道路上方随时都会塌方的山体,让你屏气凝神,不敢有丝毫的分心。抚边河河水湍急,乱石嶙峋间横卧着冲毁的大树,许多段的路基被洪水冲毁,留下一半公路悬于河谷,险象环生,恐怖至极。
李师傅拿出开车的看家本领,小心翼翼地开着。下午两点出发到下午六点,还有90公里车程,慢,已经让我们非常难受。车颠簸得非常历害,坐在后排的我,在每过一个坑洼时,头便会随车颠簸得顶住车顶。我第一次知道还有这样的路程,似乎又是回到了远古。那种过去慢的感觉又是那么的熟悉,只是让人难受,让人煎熬。
深夜的210省道上车辆很少,偶有施工的车辆颠簸而过,浓厚的灰尘隔窗可闻。土腥味儿并不好闻,让人噁心到吐。担心的事是天即将下雨,如果任何一处塌方,我们都将进退两难。
恐怖中满含焦虑。没有到达不了的路,只要你够坚强。180公里的路程,在跑完12个小时后,我们终于钻出峡谷,于转钟2点,疲惫不堪地到达马尓康。入住酒店,倒头便睡。
有遇见,有恐怖,有难受。难忘210省道,难忘这12小时的煎熬。文明与落后,无处不在冲突之中。
一边丢失,一边拾起
马尔康市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城市沿梭磨河河岸而建,有着浓厚的藏族韵味。夹峙梭磨河与城市的是险峻陡峭的横断山脉,夏秋之交,山上依然是一片怱绿。轻绕着的雾,让这座高城多了些妩媚。
梭磨河水势浩大,裹挟泥沙,前呼后拥,奔腾向前。我想象着这座城市的性格,应该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
沿梭磨河的水流,一路向西,便是通往金川、丹巴的方向。其实要通往山外,就是沿着河谷,临崖向外行走的渐行渐远。这期间夹在其中的每一条河流都是主角,每一条河流都是水流涌动,水势汹涌澎湃。大江大河的气势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行程中除了看山便是看水。
看山,主要是山的巍峨。这些横断山脉的壮丽景色,让人惊叹。惊叹之余,便是由衷的羡慕云对山的依恋,它们是那么的和谐相融,不离不弃。看水,则是水的顽强与坚韧,为了流向海洋之目标,前赴后继,你追我赶,永不舎弃,哪怕是粉身碎骨。山让人联想起伟岸、险峻陡峭,给人一种敬畏的感觉。而水永远都是一种追求与力量的选择。这些险峻的山谷中,曾经是红军长征走过的路程。革命的力量,也是如这汹涌的水,滚动着,奔腾着……
我不晓得是怎么样的一种穿越,一处处桥隧的通过后,便绕过梭磨河到达了金川河的岸边。金川河比梭磨河宽阔,虽然也是夹峙在山谷中奔流。水势依然汹涌,奔流依然湍急,浩浩荡荡地要滚动出一种气势,浪花飞溅。金川河号称大金川,一路飞泻,一路侵蚀,一路冲刷后汇入大渡河。两岸留下了一些水流的痕迹,还有那些临水靠岸,依山而建的藏民村落。村落或相连成势,或闲散独居,在山坡,在水岸,均是相映成趣,生动无比。看一眼,记入内心,永世不忘。宽阔的河岸上有一座座晃动的吊桥,于岁月时光的深处进行着永久地连接。这吊桥走过了多少的卓玛与康巴汉子呢?
于金川河边,我下车走了走,有土地的地方,就遍栽花木,处处可见鲜花与瓜果。八月的河谷中,气候宜人,湿润舒适。河岸边浪花涌来,一层夹着一层,推了进来,又涌了出去,像是在嬉戏,或是完成一种什么冲刷的任务。有时浪花漫过一处沙滩,来的,去的汇成一片混乱的水流,薄薄的一片,又厚厚的一层,推动,滑出,无限放大,再无限地缩小。小与大,来与去也便浑然不觉,最终又是浑然天成。这是自然的魅力!
沙滩异常干净,沙籽均匀。找一处洁净的滩面,写上名字,好像存在着,而浪汐一过,却又是一片洁净,一次又一次地写下,一次又一次地冲走,这世上,自然中,身为人类,你又能留下什么呢?这河岸使我有了久远地思考。
没有诘问,不需要答案,在这世上就是一边的行走,一边的回想,一边放弃,又一边拾起!
今夜住大金川的甲居藏寨,寨子很安静,临岸可听大金川浩大的水声!
风情藏寨
藏族与羌族的区别,在行走中,我始终没有搞明白。在川西地区横断山脉的千山万壑里,房屋建筑风貌相同,石头垒就的蔵式小楼,外墙涂上红白相间的色彩,彩绘出藏羌元素的图案,极具特色。临崖、倚坡、傍水而建,是人们长期以来与自然和谐相依的结果。在这些地质灾害频发的区域,小村庒以一幅幅安宁静美的画面存在,是在彰显千万年藏芜民族生活的智慧。而每每建在山的高处,抑或寨落门户,高耸的雕楼,却是见证历史风雨的活化石。有雕楼,就发生过战争,只是硝烟已弥散于历史的久远之中了。藏羌地区基本风貎相同,寨子中均可见到历史留存的古雕楼。
丹巴美人谷,出了名的美人窝。四年前,我曾到过丹巴。丹巴最好的去处便是甲居藏寨了。
甲居藏寨临金川河水,依山就势,沿坡缓缓而建。他有别于其他的以寨落观光旅游地的是其仍然保持了原藏民的生活日常。寨子中依然有牛马,玉米、苹果、梨随处可见。有一地的大包菜长势喜人。藏寨房屋不集中而建,而是单家独户,零落星散,时常见到一两只小白狗,撒着欢儿,在屋前乱跑。集中与独处需要藏民自己来选择。
进甲居藏寨,70公分以上的车需要换乘景区环保车上山。随我们一起上山的环保车工作人员是一位丹巴姑娘。姑娘有一双大眼睛,浓黑的眉毛,肤色微黑,却极具质感。有点微胖,牛仔裤裹着的大腿结实有力。我戏称她是韩红的再版。姑娘很开朗,有问必答,说话间不时欢快地笑出声来。这种姑娘是一种看起来不艳,却很有内质让人舒心的感觉。藏寨怎能少了姑娘,没有姑娘的寨子将会怎样的无趣。尤其在这深山峡谷的山坡上。我是这样想的。这些山坡上的康巴汉子应该也是这样子的认为。
我们入住的是寨子里的故事客栈,老板的藏语名叫常命万岁,颇有意思。我们称他常命。常命人很好,给我们做了一大锅牛肉,并送了我们一壶青稞酒。
寨子里住着很安静,可听金川河的涛声。早上醒来,雨住后,寨子在绿树掩映中,由云雾一包裹,便美得不像话了,把喜欢摄影的几个朋友乐得疯狂起来,只听得“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这这一切都是好的,刚刚好,一点也不为过。
此时,金川河另一边高耸的山体却挂满了云的瀑帘。这一切也刚刚好,望一眼,便记住了。
这一切都是藏寨的,属于甲居,属于这方独特的山水!
辽阔的若尔盖
通往塔公草原方向的道路,因塌方实施了交通管制,七座以上的客车不准通过,我们只好选择了再上马尔康,去往若尔盖。那么可以这样说,遇见若尔盖,是我这辈子的缘了。
在军号声中告别马尔康,依依不舍。马尔康市住有部队,每天早晚,规律性地响起军号,对于我这个老军伍,久隔多年,再次听到觉得格外亲切。到若尔盖草原过红原,再到若尔盖县,路程约300多公里。,恰好是逆流梭磨河而上,穿越峡谷,翻山便到了另一处天地,进入一处辽阔,而告别兀窄与急促。如果说,海拔的高度决定了是否是高原,也可以理解为山的高处,是另一个梯级世界。
走出马尔康接近红原,地势开始平坦,山势再无陡峭,而是缓缓地远远地延展于天边,给眼前留下一个辽阔的空间。我隐约地感觉我们应该是到达了广袤无垠的若尔盖了。若尔盖草原覆盖的区域很为宽广,红原县的区域应该在广义上说也属于若尔盖大草原。我们在上午九点到达红原区域。初见草原,一个个激动的心,高兴得跳了起来,选择一处栖息之地,在草原上奔跑,拍照。阳光、蓝天、低垂的云朵,加上草原的绿色,是这幅画图的主调。当然,成群的牛羊,则是精灵,还有星罗棋布的海子,映衬着的白白的云朵与牛羊,是画图的另一层丰富。草原,美不胜收。想起牧歌的舒缓音调:蓝蓝的天空,白云飘呀飘……
在红原的一处草地上,有一位臧族妇女在卖酸奶,很热情。她戴着口罩,也没能掩盖住高原人的明显特色,即黑里透红的肤色。酸奶十元一碗,我买了一碗,味道很好。草原深处许多的地方是湿的,有水,我向其打听,她告诉我,这叫湿地,湿地不能喂牛羊,国家实行了补贴。她又说,草原是划分给个人了的,我们所处的这一块是她家的,她家喂有近200只羊,50只牦牛,一年有近50万的收入,生活很好,孩子在红原上学。我衷心地祝福草原人民幸福。同时我开始羡慕,多么惬意的日子,随便喂点牛羊,生活便可丰衣足食,每天可骑马,马奔跑……无限的想象。
我们从红原再到若尔盖,小中巴在草原上整整跑了一天,下午近七点才到。草原的辽阔无边,让我震撼。
在一处草地上,我翻越铁丝栏网,准备拍一张照片,还没按下快门,五条藏獒,疯狂地向我狂奔而来,我撒腿就跑,一步跨过网栏,有惊无险。虽然狗驱赶了我,没有表现出草原的包容与博大,我还是表示理解,为这几只狗对草原主人的忠诚与敬业点了个赞。
车继续在草原上奔驰。一路上遇到的草原汉子的伟岸,孩子们透着高原红的纯净的脸让我们回想。辽阔的若尔盖,有着自由与奔放的一切!
回想黄龙
我们到川西北的最后一站应该是黄龙了。参观完黄龙景区后,我讲了一句话,就是大自然为了丰富人们的视野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已经使尽了浑身解数。黄龙算是一处不错的风景区。
我喜欢一边旅行,一边写游记,基本上是白天行走后,晚上便整理思绪,写一短篇文字。但是黄龙我是过了几天,回到了武陵源才开始回想的。说实话,此次川西北之行,整体来说,风景奇特,虽历经磨难,却是有惊无险。但是,我却不知是怎么回事,行摄却不在状态,除拍了些合照旅行糖水片后,并没有好的作品,我为此纠结。拿得起,放不下,看来自已还是局限于得失的取舍,不能超脱的做一真正的行者。尤以黄龙,面对如此自然之珍宝,奇巧变换,色彩斑斓丰富,灵动飘逸的气质,我不知如何下手,竟然没拍到一张好片。我明白一个道理,大自然的许多美,许多的灵动的时刻,竟供记在心里,感受在灵魂,并不适合你去表述,或者说明什么。因为人类已有的手段或文字,面对奇妙的自然,显得太苍白无力了,太无能了,无法做到直播自然之奇迹。
初进黄龙,见山与川西地区高海拔山势区别不大,险峻陡峭,冷杉林立。景区修有木质的游步道,游人摩肩接踵,穿流不息。对于这一些,我并不感兴趣,我甚至有些后悔进得山来。我们是乘揽车上,从上往下行走的。相对于黄龙来说,应该是从一种静态进入一种动态的形式。险峻的山体下,呈现出来一处五颜六色的巧夺天工的人间瑶池。瑶池内一环绕着一环,或小巧,或朴质,小绿树漾开清清的闪着阳光𥻘片的水影,美不胜收。我想着,这也许就是黄龙的神奇之处了。我开始改变自己的观念。
在五彩池处,置一人工书页,用大理石雕刻,上书写上了小学语文的一篇名为巜五彩池》的作文。作文很短,描写很为生动。但是,我认为仍然不能表现出黄龙自然之奇迹的千万分之一来。
沿五彩池往下走,是不同形状的泄子。这些池子的形成,是一种自然钙化的过程。出现的五颜六色的水,也是一种钙化的光影现象。水很清澈。到下段,水汇流得越来越大,有形成浩大的瀑布,极具动态,滚珠溅玉,让人叹为观止。
再往下,是金沙铺地、迎宾池,等等。金沙铺地很为奇特,一坡的黄色钙化,水花漫卷,滚动嬉戏,传奇而又浪漫。
现在回想起来,黄龙真是自然的奇迹,只是行走的我们不能用过于挑剔的眼光对自然说三道四,浅薄的人类没有资格。尤其是我,更不能说什么了。如果有些许的不悦,或者其他,均是取舍之间的选择,自寻烦恼而已。
如此想来,便释然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