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三首
七律·端午怀屈子
湖北/简亦景
离骚痛啸动悲歌,汩淈惊涛涌怒波。
艾草悬门彰傲骨,龙舟破浪靖山河。
敢操铁笔诛贪蠹,何惧锋丛剑作戈。
朱户恃强终必灭,苍黎守正始相和。
七律·书香门第赋端阳
湖北/简亦景
云鬓簪香衔玉蕊,素笺走墨舞银蛇。
童吟楚赋思忠魄,叟抚瑶琴忆粹华。
角黍堆盘传古意,灵蒲倚户护新畬。
满庭雅韵融佳节,遥念清魂染赤霞。
七律·端午竞舟
湖北/简亦景
江南五月雾岚浓,擂鼓催征势若虹。
百舸争流飞赤帜,千桡劈浪破青穹。
姣龙翅首惊鲛殿,棹舞风驰骇玉宫。
浩气凌霄思屈子,忠魂长耀楚湘东
2025年5月 28日于孝感
古韵新声咏端阳——简亦景《端午三首》赏析
简亦景的《端午三首》以端午佳节为主题,通过三首七律从不同维度展开书写,既传承了古典诗词的韵律之美,又赋予传统节日以时代精神,尽显诗人对端午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独特感悟。
《七律·端午怀屈子》开篇以“离骚痛啸动悲歌,汩淈惊涛涌怒波”营造出悲壮雄浑的意境,瞬间将读者带入对屈原的缅怀之中。“离骚”作为屈原精神的象征,其“痛啸”“悲歌”与“汩淈惊涛”相呼应,奠定全诗沉郁基调。颔联“艾草悬门彰傲骨,龙舟破浪靖山河”,巧妙将端午习俗与屈原精神联结,艾草象征不屈傲骨,龙舟暗含家国情怀。颈联“敢操铁笔诛贪蠹,何惧锋丛剑作戈”直抒胸臆,以“铁笔”“剑戈”展现屈原刚正不阿的斗争精神,赋予诗句以强烈的现实张力。尾联“朱户恃强终必灭,苍黎守正始相和”以哲思作结,揭示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振聋发聩。
《七律·书香门第赋端阳》则另辟蹊径,聚焦端午文化在书香家庭的传承。“云鬓簪香衔玉蕊,素笺走墨舞银蛇”以细腻笔触描绘闺阁女子簪花、挥毫的优雅画面,尽显端午雅趣。“童吟楚赋思忠魄,叟抚瑶琴忆粹华”通过老少两代人的活动,展现端午文化在家庭中的代际传递,“楚赋”“瑶琴”强化文化传承的厚重感。“角黍堆盘传古意,灵蒲倚户护新畬”对仗工整,将饮食、习俗融入诗句,既展现节日氛围,又暗含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尾联“满庭雅韵融佳节,遥念清魂染赤霞”收束全篇,以“雅韵”呼应前文,“清魂”点明对屈原的追思,使节日温情与文化追忆相得益彰。
《七律·端午竞舟》以“江南五月雾岚浓,擂鼓催征势若虹”起笔,勾勒出江南端午龙舟竞渡的壮阔场景。“百舸争流飞赤帜,千桡劈浪破青穹”以夸张笔法展现龙舟竞渡的激烈,“赤帜”“青穹”色彩鲜明,极具视觉冲击力。“姣龙翅首惊鲛殿,棹舞风驰骇玉宫”运用神话意象,将龙舟比作蛟龙,想象奇崛,增强诗歌浪漫色彩。尾联“浩气凌霄思屈子,忠魂长耀楚湘东”卒章显志,将竞渡的磅礴气势升华为对屈原忠魂的追思,使整首诗形神兼备,境界大开。
从艺术手法看,三首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用典自然,兼具古典诗词的典雅韵味与现代诗歌的鲜活气息。诗人通过巧妙的意象组合与情感铺陈,从缅怀先贤、文化传承、节日盛景三个层面立体呈现端午文化内涵,既表达对屈原的敬仰,又传递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弘扬之志,堪称端午主题诗作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