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生活里
李峰(山西汾阳)
我们常说,要过诗意人生。但也有人说:“没钱,还谈什么诗意人生,过狗屎生活吧。” 这话看似在强调诗意人生必须以经济基础为前提,即必须有钱。不能说这话完全错误、毫无道理,但反过来想,有了钱就一定能过上诗意人生吗?没钱,就注定与诗意人生无缘吗?我看未必。
细细思索,活着本就是一个过程,无人能例外。常言道,好活赖活都是一天,也就是说,日子怎么过都是一天。如今的人们何其幸福,只要勤劳就能生存,只要心怀诗意,就能追寻诗意人生。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生活,切勿将诗意人生捧到高不可攀、令人畏惧的境地。事实上,一缕袅袅炊烟、一杯清香热茶、一壶醇厚老酒、一座古朴老屋,都蕴含着诗意人生的元素。只要我们真正融入生活,而非困于概念的牢笼,人人都能拥有诗意的生活。
记得小时候,从过完春节起,我就开始攒牙膏袋,把用完的牙膏袋一个个仔细卷起来,规整地收在一处。有时看到大人要刷牙,我就赶忙帮忙把牙膏挤到牙刷上,每次都使劲把牙刷表面挤得满满当当,只为让牙膏快点用完,这样就能多攒一个牙膏袋。不过,挤得太多时,难免会挨大人一顿训斥。就这样,到了腊月二十几,我把一年攒下的牙膏袋全部拿去卖,每个能卖 2 分钱。然后,我就去土产门市部把钱换成鞭炮。大年三十晚上,我把鞭炮一个个拆下来,放在灶台上烤干。燃放时,也总是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放,从来舍不得整串燃放。因为我清楚,这些鞭炮是一年里辛辛苦苦攒牙膏袋换来的,来之不易。那时,很多人家都杂居在一个伙院里,有些人家的窗户未必都能安得起玻璃,大多用麻纸糊窗。纯白的麻纸糊上去显得单调,缺乏喜庆氛围,画上些窗花就美观多了。年少时,我学过一点美术,我们家的窗花每年就由我来画。通常是把麻纸按窗户大小裁好,铺在炕上的油布上,用墨汁和广告色作画,那时根本用不起国画颜料。我画的窗花内容一般是先画个梅瓶,然后在瓶口添几枝梅花或牡丹。梅瓶象征平平安安,牡丹寓意花开富贵,梅花则代表凌霜傲雪。有时我就不画瓶子,直接画几朵大大的牡丹、几枝腊梅。冬日里,阳光透过窗花,将那些花儿映照得格外鲜亮、喜庆。再有就是年三十贴年画,每年我们家都会买一张 “年年有余” 的年画贴上,画面通常是一个胖娃娃抱着一条大鱼。母亲说,贴上它就能吉庆有余。这些儿时的生活片段,难道不是充满诗意吗?那应该就是我童年的诗意生活。
诗意的生活,本质就是要真正生活在生活之中,去发现生活里那些有滋有味的美好事物。有人说,诗意生活就是生活的诗情画意,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这只是少部分文人墨客的观点。那么,更多普通老百姓的诗意生活在哪里呢?他们的生活就不能充满诗情画意吗?在夏日的早市上,我常常遇见一位老太太,她一大早就先去田间挖来一些甜苣、荠菜、茵陈,然后赶到早市上售卖。在摊点前,她一边仔细捡去野菜中的杂物,一边把挑好的野菜分类码放整齐。我问她:“茵陈怎么卖?” 老太太说:“自己在地里挖的,没本钱,你看着给吧。” 有时候没人买野菜时,老太太就跟着广场上的舞曲,旁若无人地扭动着小身板。老太太的摊点旁边,是个卖菜的中年男子,每天早上,他都会对着一个空不锈钢水杯大声吆喝:“两块钱不算多,去不了香港,去不了新加坡,两块钱不算贵,不用回去开个家庭会。” 不吆喝的时候,他也会从暖壶里倒些水到不锈钢杯子里,润润嗓子再接着喊。他把那个不锈钢杯子当作了话筒,一物多用。在我看来,这就是老百姓的生活,这就是早市上的诗意人生。
据说二战时期的德国,侵略军攻占城市后,市民纷纷逃亡,人去楼空之际,每家的阳台窗户上,依然能看到盛开的鲜花。我的父母都是工人阶层,一辈子喜爱种花养鱼。在 20 世纪那个物资匮乏的困难年代,别说没钱,就算有钱也难见到那些名贵的花草鱼虫。母亲在家里养了几盆洋绣球、红珊瑚,都是些普通的花草。洋绣球一年四季开花,花型如同牡丹般娇艳,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在窗台上摆上几盆,家里顿时增添了几分温暖和喜庆。红珊瑚的叶子翠绿欲滴,枝丫间结着一颗颗果实,起初是绿色的,后来渐渐泛红,最后这些红果实会熟透、干瘪。把熟透果实里的种子种在花盆里,又会长出许多红珊瑚苗,那时就能分给邻居们种养。之后,父母住的大杂院里,家家都有了红珊瑚,也有了更多唠嗑的话题。父亲还喜欢养鱼,他自己做了个小鱼缸,鱼缸里有他用水泥做的小桥、假山,鱼缸上方安了两个小手电灯泡,水里还摆放了一些水草和几条彩色塑料做的假鱼。夜里,在那两个小手电灯泡的照射下,鱼缸显得格外漂亮。有时候,鱼缸里的鱼要产仔了,父亲就把它捞到一个装了水的空罐头瓶子里,生怕鱼仔被其他鱼吃掉。那些天,我上学前会看看罐头瓶子里的鱼妈妈,放学回来也会立刻跑过去观望,直到它终于生产。那时,我会高兴地把这个消息告诉还在忙家务的妈妈,母亲也会赶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和我们一起围在罐头瓶子旁,共同分享这属于我们家庭的小小欢乐。后来,我有了自己独立的小院,欣喜万分。父亲为我在院子里砌了个小花池,花池里栽种了几株月季花和兰花,每年开春后,池子里的花儿便争奇斗艳,小院里满是芬芳。去年,花池里又不经意间长出一株虎杖,很快就枝繁叶茂。我用形色软件一查,发现虎杖还是一味药材,而且这个花名很是霸气,所以虽说它是野生的,我也没舍得拔掉。在这个花池中,这株虎杖与月季花、兰花共同生长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直到寒冬才枯萎。之后,我只是把虎杖的枯枝枯叶剪掉,它的根还留在土里,不知今年春天能否返青。其实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无论是我栽种的,还是野生的,都是生活中的缘分,多一点缘分没什么不好。有缘之人遇上有缘之花,这也是日子里的诗意。为此,我还专门写了一首小诗《虎杖》。在我的小院里,摆放着许多花草,养了一缸金鱼,喂了两只鹦鹉,台阶上还展示着几块好朋友送的石头,每块石头都配了木制的底座,还有一块红底金漆的 “大吉大利” 木匾。这一花一草、一石一鸟、一鱼一匾,都让我的日子充满了诗情画意,而这些有温度的事物,都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一个穷得只剩下钱的人,内心是痛苦的;一个没有生活情趣的人,是孤独的。生活是用来热爱的,日子是用来温暖的。只有把人间的一切都融入生活,日子才会过得有滋有味。

(李峰,男,1963 年生,山西汾阳市人。1984 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汾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汾阳诗歌协会主席。2018 年被评为 “汾阳人民作家”。曾任中共汾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汾阳市广播电视台台长。主要著作有:《李峰文集》,诗集《一种比疼还痛的闷热》《装在陶罐里的春天》《李峰诗抄》《我是我的仇人》《月季庐诗草》《你成了我心中的一个符号》,散文集《白菜花》《西河走笔》《日子的味道》,艺文集《窥艺小稿》及中短篇小说集《湿热的风》。作品散见于《诗刊》《中国作家》《黄河》《延河》《绿风》《火花》《卢沟月》《鸭绿江》《诗选刊》《参花》《山东散文》以及《山西日报》《吕梁日报》《吕梁文学》。作品《黑色三月》等三首被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评为一等奖,作品《春天的抗击》被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中国新闻社评为二等奖,作品《鹤壁(组诗)》在第六届 “中国诗河・鹤壁” 全国诗歌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庆祝《诗意人生》创刊十周年
“我的诗意人生”征稿启事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言:“人,诗意地栖居。” 这并非避世离俗的隐逸,而是以敬畏之心拥抱自然,以赤诚之情珍视生命,在天地万物间追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至美境界。秉持着这份对诗意的永恒向往,济南文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于 2015 年 6 月,以《诗意人生》文学季刊为舟,载着无数文人墨客的雅韵清思,驶入文学的浩渺星河。
十年山河,岁月如歌,时光的笔触在纸页间悄然勾勒出成长的轨迹。2025 年 6 月,《诗意人生》即将迎来创刊十周年华诞。“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作为一本纯粹的公益文学民间刊物,我们在风雨兼程中始终坚守初心,让文字的温度穿透岁月,点亮无数读者的精神世界。
值此盛事,济南文墨传媒将举办十周年座谈会,并开启 “我的诗意人生” 征文活动。届时,我们将诚邀媒体同仁、知名作家与艺术家,以及优秀征文作者齐聚一堂,共同镌刻这一珍贵而美好的时刻。同时,精心筹备的 “我的诗意人生” 专号也将应运而生,为入选作者送上精美礼品,让文字的魅力与温情永恒留存。
现面向广大文学爱好者征集佳作,无论是凝练隽永的诗歌,还是形散神聚的散文诗,抑或是娓娓道来的散文,皆可投稿,篇幅字数亦无限制。在这里,“诗意人生” 是您与《诗意人生》邂逅时迸发的思想火花,是捧卷细读时内心泛起的涟漪;也可以是您将诗意融入柴米油盐的生活美学,是在喧嚣尘世中坚守的精神桃源。
我们期待,您能以生花妙笔,将生活中的诗意片段、心灵深处的诗意感悟一一铺陈,为这本走过十年风雨的公益刊物,增添新的华彩篇章。
来稿将在《诗意人生》庆祝创刊十周年专刊集中刊发,并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陆续刊发推送。
截稿日期为 2025 年 5 月底。
征稿信箱:hhshr@163.com
我们翘首以盼,期待您的佳作能为这场文学盛宴增添一抹绚丽色彩!
《诗意人生》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2025.4.19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