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开游原陵
作者/牛金元
2025 年春季洛阳牡丹盛开,在洛阳理工学院任职的三女
儿秋菊,特意带我去郑州帮我复查多年的老陈旧病,确定无
大碍之后我俩乘高铁去洛阳观赏。洛阳为九朝古都,如今又
是副中心大城市,景点很多,看什么呢?首选在洛阳诸多景
点中不太引人注目的光武原陵吧!
原陵之奇
原陵,即东汉光武大帝陵,当地人俗称“刘秀坟”,为国务院确
定的全国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轿车北出洛阳市,沿 207 国道约
10 分钟行程,便到达了位于孟津县白鹤镇的汉光武帝陵。它南倚邙
山,北临黄河,近山傍水,蓊蔚肃穆。阙门巍峨,气势壮观,神道宽
阔,石人石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呈威武庄严之势。两则石刻林
立,碑碣参差。陵园呈长方形,占地 6 万平方米,墓冢位于陵园正中,
为夯土丘状,高 17.83 米,周长 487 米。陵冢上下,松柏掩映。陵前
竖有清乾隆年间由河南知府题名“东汉中兴世祖光武皇帝之陵”的墓
碑。位于陵园西侧的光武祠,是祭祀光武帝的祠院,由阀门、碑廊、
28 宿馆、光武殿等组成,构成一鳞次栉比的汉代古建筑群。因我的
原籍是南阳人,所以我对 28 宿馆中紧跟刘秀造反起家的那邦南阳农
民领袖非常关注,以邓禹、吴汉、岑彭、冯异、马武为代表的“28
宿”各封为侯,“食邑四县”、“光武中兴、功盖诸将”的邓禹,史书
上记载他是新野人,但从泌阳民间“接君山前访邓禹”的传说中,证- 2 -
明邓禹是泌阳人,因为只有泌阳县东部有座“接君山”。
光武帝陵为国内少有的陵墓园林,同其它地方的皇帝陵寝相比,
独具五奇。其一奇:帝王选陵,别具一格。历代皇帝选择陵墓葬地,
皆是背山面河,似开阔通变之地形,象征其襟怀博达,驾驭万物之志。
唯汉光武帝陵系“枕河蹬山”,一反常规,坐落于黄河之滩,为两千
多年封建帝王选择寝葬之独例。其二奇:一园千柏,国内罕见。陵内
尚存隋唐时期栽植的古柏千余株,聚植一园,拔地通天,蓊然肃穆。
其三奇:柏体杏质,乔木佳品。陵园古柏为国内少有的乔木树种,其
木色金黄,质坚性柔,柏体杏香,剖面色美,堪称“一绝”。其四奇:
汉陵晓烟,奇妙景观。我们参观时正值春暖花开,开朗气清,晨曦时
现,看见古柏枝隙间,紫烟弥漫,笼罩陵园,状若轻烟,飘似浮云,
烟凝云聚,滚腾滴附;置身园中,如登凌霄,似游仙界。其五奇:有
“苦恋(楝)柏”、“鸟鸣柏”、“汉皇仰卧”等奇特景象,使人心旷神
怡,流连忘返。- 3 -
“仰卧”之谜
一千多年来,汉光武帝陵是在中原地带保护最好的古陵,它对研
究我国帝王陵寝有着较高品味的历史科学价值。所以在 1963 年,被
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 年被
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汉光武帝陵,导游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他解释说,
民间认为汉光武帝陵有别于其他帝陵背山面水的格局,其中渊源就可
能与这个故事有关。据说刘秀有个绰号“犟驴儿”的任性儿子,一生
都不爱听父亲的话,父亲让他打狗他偏撵鸡,父亲让他向东他偏向西,
这令父亲十分伤心。刘秀临终前想把自己葬在邙山脚下,以便“头枕
邙山足蹬黄河”,又怕儿子不遵旨照办,就正话反说:“儿呀,你父亲
命中缺水,吾驾崩后你就把吾葬在黄河里,父乃足矣!”谁知,这个
任性了一辈子的儿子在刹那之间幡然醒悟,听到父皇的临终嘱咐,忙
屈膝叩拜,痛哭流涕说:“父皇,儿子一辈子不听您老人家的话,这
次一定痛改前非,遵旨照办!”刘秀驾崩后,这个皇子果然在滚滚黄
河之中,为已故的父皇修建了一座水中冥城。后来由于黄河改道北移,
刘秀的坟墓就留在邙山与黄河之间了。结果,一辈子只听父皇最后一
句话的“犟驴儿”,又违背了父皇的意愿,让“枕河蹬山”的刘秀坟
永远成为不解之谜了。
俗话说得好,“生在苏杭,死葬北邙”,自古天下英雄都希望死后
在北邙修坟建陵。但“枕河蹬山”的刘秀,葬在邙山背后,黄河之滨,
头距黄河南岸仅有 360 米之遥,成为千古之奇的“汉皇仰卧”。刘秀
缘何要在黄河岸边建造这样的陵墓?传说归于传说,野史不等于现实,- 4 -
谜团至今没有破解。这里,过去曾出现过盗墓事件,皆因陵墓底层埋
在积沙之中,形成了“一盘散沙”,使盗墓贼屡屡不能得逞,所以原
陵至今完好无损。刘秀园陵选择墓址是否与防盗有关,这只是后人一
个的猜想。我们相信,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历史文明的进步,“汉
皇仰卧”之谜终究有一天会被破解于天下的。
笔者之感
拜谒原陵回到宾馆,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迟迟不眠。我一直琢
磨,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兴亡盛衰,多少英雄豪杰的成败得失,都像
天空中的陨星一样,瞬间即逝。而他们走过的脚印,总有人追思记忆。
特别是刘秀,他留给后人的多为赞扬,少有褒贬。从他南阳白水(今
枣阳境)躬耕务农,到湖阳(今唐河境)起兵造反抗莽,叱咤风云,
腥风血雨,最终成为东汉王朝的开国明君。毛泽东同志在谈论古代帝
王将相时,曾盛赞刘秀是历史上“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 5 -
的一代君主。刘秀得道多助,很快打败了王莽,建立了新政权。他继
位之后,立即废除了王莽苛政,九次下诏释放奴婢,减轻租税徭役,
赈灾放粮,兴修农田水利,精兵减政,裁并 400 多个小县,安抚少数
民族,以文治国,发展教育,亲到太学讲授。由于一系列的文韬武略,
治国有道,史称“光武中兴”,受到劳动人民的爱戴与缅怀,“王莽撵
刘秀”的故事就反映了劳动人民对这位布衣皇帝的歌颂。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
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我在思绪懵懂中,猛然想起明朝杨慎的
《临江仙》,豁然超脱,仿佛大悟大彻起来,于是很快沉睡在梦幻之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