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气与精神:
听侯林先生《济南园林审美》讲座有感
李红春
知名文化学者、散文家侯林教授应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邀请,日前给师生们做了《济南古代园林审美概说》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院长孙书文教授主持。很高兴有机会全程聆听此次报告,感悟良多,不吐不快。

山师大文学院李红春教授近照
第一,这是一个脱困解惑、提升作为济南人幸福指数的报告
我从1998年来到济南读书,到后来在济南工作,至今已在济南生活近30年。
这30年间,从来没有意识到一座济南城就是一个大园林,一个大园林就是一座城。
侯林教授通过对史料的详细考证和辨析,让人重新认识到“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市,原来是一个城即园林、园林即城的生态福地,这直接提升了我作为济南人的幸福感,也坚定了“不辞常作济南人”的意愿。

书影:《济南园林七十家》(侯林、侯环著)
第二,这也是一个让人感受美、濡染美的报告
这种美有三个层面:
首先,整个报告悠游不迫、娓娓道来,又条分缕析、层次分明,像雨后清空,让人心胸豁然。
其次,报告中的济南园林,集南北文化之大成,既潇洒似江南,又厚重如冀北,在豪迈、宽厚中又融入婉约与细腻,集中体现了济南作为南北文化交融地带的气象与格局。
再次,在报告中,济南园林又是在古代文人贤士的诗词歌赋中得到具像呈现。济南园林的钟灵毓秀与文人士大夫的文心妙悟两相结合,又是美的提升和丰厚过程。在这三重美的浸润下,整个报告就成为一场美的历程。

《自由空间与审美话语》(李红春著)
第三,这还是一个增进地域认同和文化认同的报告
我们今天一直强调要增强民族和国族共同体意识,但是,一个人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一定来自于对家乡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热爱。一个不热爱自己家乡的人,绝不能期望他能够热爱自己的国家、民族。
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是《我的祖国》。这首歌的词作者是乔羽,开头两句是“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有人质疑说,中国既有黄河,又有长江,为什么歌词里非要用听起来很土的“一条大河”呢。乔羽回答说,在当时的中国,南方或北方的人都不一定分别看到过黄河或者长江,但每个人的家乡一定都有一条大河,让人难以忘怀,魂牵梦绕。在乔羽看来,这种最为贴近的家乡之爱,才能转化为更为深厚的国族之爱。
侯林教授的报告,就是这样一个让济南人爱上济南的报告,也自然为济南的国族情怀奠定了深厚的情感基础和升华的动力。

李红春教授在报告会上发言
第四,这同时也是一个带领大家重返自然、领略天地精神的报告
一般而言,园林都体现着人工与自然的结合,是壶中天地、袖里乾坤,以妙肖自然、匠心独具为特色。
但是,与其他地方的园林相比,济南山水园林更多了几分自然而然的特色。这里活泼透亮的水不是由迢遥之地引来的,而就是在地下现成涌出的,这里的山林草木,往往不是移植栽种的,而就是依山傍水自然长成的。
侯林教授的报告通过诗文辞赋的深厚挖掘,进一步为我们展现了济南园林天造地设的这种鲜明特色。显然,这种自然而然的园林,更能让人获得重返自然,领悟天地精神的机缘。



学术报告会现场照 于志伟摄影
第五,这更是一个提升济南文化内涵、擦亮济南文化名片的报告
近些年,济南城市建设一直在不断发力,努力提升作为省会城市的首位度。但是,一座城市的首位度,不只是表现在物质层面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更表现在它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向度。
侯林教授通过报告向人们所展示的,不仅是物质形态的园林,更是园林之中所包含的济南文化和精神。这种文化精神,既是一种集南北于一身的包容宽厚,更是伴随泉水喷薄而出的热情豪迈,还是清澈见底、不容杂质的高洁与通透。这些精神都汇聚在济南的园林之中,也跳跃在济南人的眼眸里,更昭示在侯林教授的《济南园林七十家》中。这种精神的汇聚,思想的融通,就是擦亮济南文化名片的神来之笔。
再次感谢侯林教授的报告,如果说济南的园林妙肖自然,那么这个关于济南园林的报告,则又为它注入了文气与精神,给人启发与鼓舞。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