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十个每一个”,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2025年5月20日(我爱你),原平市实达中学隆重召开“从个体出发,聚焦三标课堂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推进会”,山西省名校长贾震率团参会。本文系洪洞县第三中学校郭彦鑫老师参会后的深刻感悟。郭老师通过细致观察与亲身体验,深刻阐述了“相信学生”这一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并对原平实达中学的“三标课堂”给予了高度评价。文章不仅反思了传统教育的局限,更为教育者指明了前行的方向,鼓励大家在教育的征途中,以信任为笔,实践为墨,共同绘就繁花满径的美好图景。
5月20日,我怀揣着期待与梦想,再次踏上原平这片土地,与贾震校长及学校同仁一同前往。车窗外,风景如流动的画卷般掠过,我的思绪却飘向过往——初次到访原平时,“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与“三标课堂”理念所带来的惊讶、惊叹与惊奇,至今仍历历在目。而此刻,面对教学实践中的诸多困惑,我再次带着疑问,奔赴原平实达中学,参加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会,期待能在此次行程中寻得破局的答案。
一、相信:唤醒个体潜能的密钥
走进原平实达中学的课堂,“相信”二字如一条金线,贯穿始终,成为点燃、唤醒学生自觉性、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及主观能动性的神奇密码。
英语课堂伊始,教师便在黑板上写下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们齐读,确保每个人都能精准锚定方向。随后,教师巧妙地将教学内容拆解为具体任务,并详细阐释任务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充分讲解后,教师将课堂的主动权交予学生。
小组长迅速发挥组织才能,有条不紊地带领组员通读文章,初步感知文本内容。之后,组员们各自独立完成导学案,全神贯注,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完成导学案后,对子之间开始互帮互助,按照既定流程针对难题展开深入探讨。遇到分歧时,他们各抒己见,据理力争;遇到困惑时,彼此耐心讲解,相互启发。
紧接着,小组进行集体讨论,汇总对子讨论的结果,进一步修正答案。此环节,小组内气氛热烈,思维火花不断碰撞。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享见解和思路,共同攻克难关。讨论结束后,教师集中核对答案,学生们迅速对照答案检查学习成果。通过“个体不会对子帮;对子不会小组帮;小组不会全班帮;全班不会老师帮”的流程解决问题,确保对知识的准确掌握。
在讨论探究任务中,小组代表依次展示讨论结果,自信满满,声音洪亮,将小组智慧结晶清晰地呈现给全班同学。每完成一次展示,都会收获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这不仅是对展示成果的认可,更是对团队协作精神的褒奖。
限时测评环节,学生们独立完成题目,认真严谨,力求发挥最佳水平。测评结束后,对子之间交换试卷,按照既定赋分标准认真批改,为对方赋分并签名确认。最后,组长统计小组内最高分和最低分,上黑板记录,方便教师掌握学情。
课堂结束时,学生进行总结评价。按照既定模板进行对子间的高快演讲,分享本节课的收获、能力提升及感悟。
在此过程中,教师始终坚信学生具备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自由。学生们也不负所望,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海洋里勇敢的探索者,全身心沉浸在求知的旅程中。这种转变,源于教师对学生由内而外学习动力的坚定信任,与孟国泰先生所倡导的理念高度契合。
二、观摩:驱散教育迷雾的明灯
曾几何时,在授课过程中,我习惯性地将知识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认为他们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难以独立理解和掌握知识。课堂上,我很少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机会,每一个环节都试图牢牢把控,生怕学生偏离我预设的轨道。即便是给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也会不放心地处处抽查。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变得越来越沉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逐渐被消磨。
然而,观摩原平实达中学的课堂后,我深受触动。英语课堂,小组长充分发挥作用,组织小组成员互教互学互评;历史课堂角色转换,“小老师”在讲解内容、提问同学、剖析问题、答疑解惑时尽显师者风范;数学课堂,学生在互相学习、自主纠错、自我分析中实现自我提升。课堂中,教师唯一做的事情就是相信——相信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由内而外的、自下而上的,相信学生有能力、有思路、能创新地完成学习目标。
通过观摩这些精彩纷呈、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我心中长久以来的困惑如晨雾般渐渐消散。原平实达中学的课堂,将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们放心地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能够放手去实践、去合作、去探究。这种全新的课堂向我们证明:教育绝非教师的独角戏,而是一场对学生潜能的深度唤醒与激发之旅。
“小老师们”讲解时的从容姿态,小组讨论时的思维火花,反思时的专注神情……都让我深刻意识到传统课堂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像枷锁一样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剥夺了学生成长的权利。回想以往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我终于找到了此次旅程的答案——原平中学的“三标课堂”不仅仅是创新的教学范式,更是一份无比珍贵的“相信学生”的礼物。每个学生都蕴含着无限可能,只要我们给予他们合适的环境和土壤,他们便能突破重重局限,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教育改革需要敢于吃螃蟹的勇气,只有打破传统理念的束缚,才能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每一位教师只要怀揣着这份坚定的信念不断前行,我们的教育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三、笃行:铸就教育新篇的灯塔
返程途中,原平实达中学课堂上那一幕幕充满活力与激情的画面,在我脑海中不断回放,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间。贾震校长为学校制定的新三年发展规划中,明确将“提高教育教学品质,打造高效课堂”列为重点任务,要求持续学习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开足开全课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并在高一、高二年级四个班级试点探索“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理念下的“三标课堂”模式。这一规划与我在原平中学所汲取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更为我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回到工作岗位后,我将以原平中学韩梅老师、赵利梅老师为榜样,把在原平所学所悟深度融入日常教学之中,把“相信学生”融入教学全程,做到“放心、放胆、放权、放手”,以素养为引领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清晰的目标为导航指引课堂方向,用丰富多样的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依靠科学合理的流程把控教学节奏,始终以教学质量为衡量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我满怀期待,盼望着下次能带着实践成果,前往实达中学参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分享。我坚信,只要坚守这份对学生的信任,不断践行与创新,我的学生也能如蔡逸琴同学那般,潇潇洒洒地展示自我、大大方方地表达观点、清清楚楚地传递思想,在“相信”的滋养下绽放独特光彩,拥有大家风范。而我也将在教育的征程中,以“相信”为笔,以实践为墨,在教育的画卷上重新勾勒出崭新的蓝图,与学生共同绘就繁花满径的美好图景。
作者:郭彦鑫(洪洞县第三中学校教师)
青力点评
郭彦鑫老师的这篇文章,情感真挚,思考深刻。通过对原平实达中学课堂的细致描绘,生动展现了“相信学生”这一教育理念带来的积极变革。文章逻辑清晰,结构严谨,既有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深刻反思,也有对未来教育实践的坚定信念,读来令人深受启发,对教育工作者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