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斌推荐语:25年前,我亦师亦友的北大荒作家杨孟勇,创造了57岁做心脏移植的世界奇迹,并接续创造了心脏移植不久后停止服药、健康地存活了25年的人间神话。杨孟勇用一颗不正常的心脏,把生命的不可能活成了可能!他的神奇故事,曾经由中央电视台等几十家电视台制作专题广为传播。长篇纪实散文《活下来再说》,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推荐连载此书,意在引起读者对生命的尊重和感动,同时感受这个社会的优越和温暖。尤其要向给予杨孟勇二次生命的哈医大二院、及其医护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活下来再说
著/杨孟勇

19、病中记事
终于能拿起笔了。
能拿起笔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手术时沿正中把胸骨锯开,缝合上心脏之后,用钢丝把锯开的胸骨捆紧,以防在今后的活动中错位。从锁骨下方开始,一路捆下去,共捆六道。如今我心脏上有丙烯缝合线,胸骨有钢丝捆绑,开个玩笑,我成了名副其实的现代合成人了,多种材料合成的新型人类。只差内部安装上电路,否则就可以参加星球大战了。
胸骨是没有问题的,但两只胳膊很难抬起来,尤其是摆出一副写字的姿势,让胳膊平放在桌子上,更是做不到,抬起胳膊时,像有千斤的重量。
我问医生,医生说胸骨在服用了激素的情况下,怎么也得三个月才可以长好,现在要小心才是,动作不宜过大。
我没听医生的,管不了那么多,反正有六道钢丝做保护底限,又能如何?于是就找来了笔,找来了笔记本,每天坚持写。为了不使两只胳膊架得过高,我想了一个办法,把椅子加了个厚垫,高高坐在床头柜前,这样就轻松了一些。
我开始写日记,不知为什么,两只手抖动得十分厉害。笔倒是能握得住,字却写不成。写出的字像弯弯曲曲的小蚯蚓爬出的痕迹。但我心里十分清楚,不能放下笔,要坚持写下去。抖动厉害时,就把左手也靠上去。我的日记不是死亡日记,而是记录下活在“来世”的点点滴滴。
妻不同意我过早地行动。那天夏教授来病房,妻立即向他告状,以求阻止。她说:“夏教授你看,老杨这人就是不听话,手术才几天,就这样干。"
夏教授没受理这份状词,反而站在了我这一边:“要写就让他写,现在服用的药物有刺激性,会使两手颤抖,拿起笔锻炼锻炼也好。"就这样,我得到了权威性的允许。
翻开日记,写下新的一天:
2月5日。
今天是初一,春天从今日开始,希望从今天开始。
下午,德高望重的郑加真老前辈与夫人刘安一来病房探望。他是从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节目中得到我的消息的。
他们冒风寒而来,让我不安。都是70岁的老人了。还把我挂在心上。
2月26日。
雪,几乎下了一上午。
无风。雪花慢慢飘落,似有意放的慢镜头。下午出了太阳,3点钟光景,阳光已斜照进病房,阳光金子般珍贵,如我的来世。
2月27日一早,出了怪事。
6点钟,妻推开门,到走廊北头的窗台去拿冻在那儿的鸡汤,发现白瓷盆不见了。
找出很远,仍不见踪影。
她进屋说,今天吃不上鸡汤面了,她有些沮丧,这种情绪也影响了我。
胡乱吃了早饭,她又去寻找,这次扩大了范围,找遍了整个楼层的洗漱间和楼道的各个角落,最后在走廊死角处的垃圾上,发现了空瓷盆。
妻正疑惑不解,一个卫生员走过来说,有3个流浪的男孩常常窜进住院部,昨晚又发现了他们,一准是那3个孩子饿急了,偷吃了鸡肉,喝了鸡汤,把空盆遗弃在垃圾堆上。
听了这个情况,我不但没有丝毫的气愤和失窃之后的落寞,倒觉得有了几分欣慰。
我想无论如何,我还能靠别人的心脏活下去,每天有蔬菜水果,有蛋奶鸡鱼。那些无家的孩子却食不果腹,没有了亲人的关爱,或者是有家不能回,整夜在寒冷中流浪。他们吃了鸡汤鸡肉倒比我吃下去更好一些。
我每天腹胀,他们每天腹中空空,饿得前后胸贴在一起,能有这样一个给予他们食物的机会,是我对他们的帮助,是我的一次小小的施舍。
我心里暗暗为这次失窃而高兴。你们吃吧!那些鸡肉和鸡汤,也许能让你们熬过一两天。太好啦——哪怕其中有一个孩子能熬过昨天寒冷的夜晚,不会像安徒生笔下卖火柴的女孩那样在对烤鹅的无限想象中死去,我就心安了。
孩子们,我终于为你们做了一件事。
3月1日。
又做了一次心肌活检,回病房躺了8个小时。拿下压创口的盐袋,能够下地走路了。腿还在疼,只能迈小步。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