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槐树精神"深扎文化根基
——宗亲坊全国腾讯会议贺词
宗亲坊文化高级顾问 董邦耀
今天,我们不仅是血脉的延续者,更是家族精神的传承者。此刻,请用掌声致敬我们刚刚完成的山西洪洞大槐树寻亲工程!这场横跨六百年、覆盖二十余支房系的寻根壮举,让古槐遗址的每道裂痕都讲述着先祖迁徙传奇,让泛黄族谱里的墨香重新浸润游子心田。
其实,我们之间有些已经是多年的老朋友了,如今,为了共同的目标,又聚集在了一起。
恰如唐代刘禹锡所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今天我们借区块链时代的东风,让千年宗亲文化在数字浪潮中焕发新枝,特以三句话与诸君共勉:
一、老槐发新枝,链接元宇宙
"槐荫千载荫福地,新枝万条向云衢"。正如古槐深根固柢而能萌发新芽,我们的宗亲文化正通过区块链技术重构族谱体系,借助NFT数字藏品传承家风家训,在元宇宙空间搭建祠堂虚拟展厅。就像明代《郑氏规范》用契约精神管理宗族经济,今天我们正通过智能合约建立宗亲数字资产池,让"敦亲睦族"的古训与数字经济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二、文化聚人心,经济创价值
《诗经》有云"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我们既要效法范仲淹创办义庄的智慧,更要创新"宗亲经济共同体"模式。通过建立宗亲链上信用体系,发展共享民宿、非遗工坊、文化IP联名等新业态,让血脉亲情转化为经济动能。就像客家民谣唱道"一根扁担挑四方",我们要用数字扁担挑起文化传承与财富创造的双重使命。
三、青年筑未来,共识启新程
王勃在滕王阁写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今日我辈更当以DAO组织架构激发青年创造力。建议设立"宗亲创投基金",用通证经济激励年轻才俊,让Z世代通过短视频讲家史、用VR技术修族谱。正如苏轼所言"努力青春趁早",我们要让宗亲坊在Web3.0时代成为文化共识的超级节点。
诸亲!从《周礼》"宗以族得民"的古老智慧,到今日"社群经济+区块链"的创新实践,让我们以"槐树精神"深扎文化根基,以"鲲鹏之志"搏击数字蓝海。相信在共识凝聚之下,宗亲坊定能如《逍遥游》所载"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在元宇宙星空中绽放属于中华家族的璀璨光芒!
最后,让我们以三愿共勉:一愿文化薪火数字永存,二愿经济活水链上奔涌,三愿青年才俊代代相承!
谢谢大家!
(2025.5.20)
董邦耀,笔名骊山、高言,原为铁十师47团学兵15连学兵、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工会副主席、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史志办主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文学创作研究会顾问、陕西省交通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1977年以来,文学作品和征文等获奖百余次,出版报告文学集《长安飞虹》(合作、陕西人民出版社)、《大道星光》(太白文艺出版社),个人文集《浅海掬浪》上下卷(中国文联出版社)、散文报告文学集《大道撷英》(太白文艺出版社)和散文集《浪花如雪》(沈阳出版社),主编出版报告文学集、画册《龙脉天路》、《情铸生命线》等,2006年入选《陕西文化名人大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