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雨落龙虎山,墨染丹青卷
作者:刘连成
结束了浙江温州之旅,我们乘坐“浙赣鄂夕阳红专列”来到了到此次旅行的第二站江西。
2021年4月14日清晨,烟雨朦胧,江西段的旅游大巴把我们从鹰潭火车站送到了江西龙虎山景区。
哇塞,好美啊!一场缠绵的春雨,如同一支神奇的画笔,将龙虎山勾勒成了一幅空灵悠远的水墨画,让我沉醉其中,难以忘怀。
车至山脚,细密的雨丝便轻轻飘落,像牛毛,像花针,温柔地亲吻着大地,也亲吻着每一位慕名而来的游客。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青草混合的清新气息,深吸一口,沁人心脾,仿佛将一身的疲惫都涤荡而去。
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雨势渐渐大了些,雨滴打在树叶上、石板路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如大自然演奏的交响乐。远处的山峰在雨雾中若隐若现,恰似一位蒙着面纱的神秘女子,让人忍不住想要揭开她的面纱,一睹真容。山峰的轮廓在雨雾的笼罩下变得柔和起来,不再是平日里的棱角分明,而是多了几分婉约与灵动。那层层叠叠的山峦,被雨水浸润得愈发苍翠,深深浅浅的绿色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我们乘坐的竹筏在泸溪河冒雨穿梭着,眼前的景色更是美得令人窒息。雨水滴落在河面上,泛起一圈圈涟漪,如同无数朵盛开的银色花朵。河水在雨的滋润下愈发清澈,倒映着两岸的青山绿树、奇峰怪石,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将整个世界都收入其中。一艘艘竹筏在河面上缓缓漂行,竹筏上的游客们或谈笑风生,或静静欣赏着周围的美景,为这静谧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撑筏人站在竹筏前端,手持竹篙,轻轻一点,竹筏便顺流而下,划破了河面的平静,留下一道长长的波纹。
随着竹筏缓缓前行,两岸的奇景一一展现在眼前。“象鼻山”栩栩如生,那巨大的山体如一头巨象,长长的“鼻子”垂入河中,仿佛正在贪婪地汲取着河水;“仙女岩”姿态婀娜,恰似一位沐浴在春雨中的仙女,静静地诉说着古老的传说;“无蚊村”掩映在绿树丛中,炊烟袅袅,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仿佛是世外桃源一般。雨水为这些奇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它们更加如梦如幻,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龙虎山的悬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而闻名。导游介绍说:“悬棺是将棺木放置在悬崖峭壁上的洞穴中,这种丧葬方式虽然在中国多个地区都有发现,但龙虎山的悬棺尤为独特,因为它们大多安放在洞穴中,而非外露于山体之外。龙虎山的悬棺主要分布在卢溪河两岸的千尺绝壁上,这些洞穴距离水面几百尺高。悬棺的主人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越族人,他们尊重死者,认为死后应享有与生前相同的待遇,因此采用了这种特殊的丧葬方式。考古发现表明,这些悬棺距今已有两干六百多年的历史。关于悬棺是如何被放置在悬崖上的,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
雨依旧在下,丝丝缕缕,缠缠绵绵。我站在竹筏上,任由雨水打湿衣衫,感受着龙虎山的独特魅力。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尘世的喧嚣与烦恼都被抛诸脑后,只剩下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我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不愿醒来。
不知不觉,竹筏靠岸,我们的龙虎山之旅也接近尾声。回首望去,龙虎山在雨雾中愈发显得神秘而美丽,那一场春雨,将它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雨落龙虎山,墨染丹青卷。这场与龙虎山的春雨之约,将永驻我的心间。每当想起,心中便涌起一股温暖与感动,仿佛又回到了那片烟雨朦胧的山水之旅。
【作者简介】刘连成,网名苍山一树;退休公务员,中共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桑榆文学社副社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喜欢文学,多篇文学作品在省市报刊及全国网络平台发布。其主要作品:自传《哈拉巴山一棵草》;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沸腾的黑土地》《四平市农业合作化史》;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吉林·双辽农场场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