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6日晚,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图书馆内琴声悠扬,书香四溢。"雅韵江阳·琴音流芳"泸州市江阳区第三届古琴专场音乐会在此成功举办。作为第九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重要分会场活动,本次音乐会吸引了200余名文化界人士及古琴爱好者共襄盛举,共同感受千年古琴艺术的独特魅力。

本次音乐会由泸州市音乐家协会、江阳区文联联合主办,江阳区音乐家协会承办。泸州市江阳区文联主席曾茂松表示:"古琴艺术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智慧与审美追求。我们希望通过非遗节这一平台,让古琴艺术从典籍走向生活,从舞台走进大众,让非遗真正成为可感知、可触摸、可传承的文化基因。"

音乐会精心挑选了13首经典曲目,包括《流水》《梅花三弄》《阳关三叠》等名曲。演出形式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独奏,也有创新的琴箫合奏、琴歌吟唱等表演形式。其中,《天风环佩》通过精湛的泛音与吟猱技法,生动展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意境,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王伟吟唱、陈郡杰古琴伴奏、李翼钢琴伴奏的《抚琴台之思》,巧妙融合了泸州本土文化元素,以《诗经》采风为背景,讲述了尹吉甫与泸州抚琴台的千年文脉,让观众在悠扬的琴声中穿越时空。

音乐会突破了传统演奏模式,为观众打造了多维度的文化体验。琴箫合奏《寒山僧踪》以空灵的琴音勾勒出深山古寺的幽静意境,被观众誉为"一场心灵的净化之旅"。创新编排的《云水禅心》将古琴艺术与现代编曲手法相结合,在传统韵味中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展现了"心若无尘,清风自来"的生活智慧。

泸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罗林虎介绍道:"我们致力于探索古琴艺术与现代艺术的融合,尝试将古琴与影视配乐、现代诗歌等艺术形式相结合,让更多年轻人能够在熟悉的语境中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音乐会现场,来自泸州高中附属学校的学生李楷激动地表示:"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古琴,当指尖触碰到琴弦的那一刻,仿佛能感受到千年文化的脉动。"市民王钰涵带着孩子全程参与了音乐会,她感慨道:"通过《流水》这首曲子,孩子不仅理解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更感受到了中华文化中对真挚友情的永恒追求。"

泸州郡杰琴堂负责人陈郡杰表示:"泸州已连续三年举办古琴专场音乐会,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非遗传承模式。我们期待未来能将古琴艺术纳入中小学美育课程,让非遗文化在校园中生根发芽。"

随着最后一个音符缓缓落下,音乐会圆满结束。但余音绕梁,观众们仍沉浸在"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境中不愿离去。

这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不仅重现了"左琴右书"的传统文人雅趣,更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的蓬勃生机。

摄影:江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