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松林
2025 年 5 月 27 日,洛阳市丰李中心小学 “经典铸魂 立德树人” 经典诵读文化展演暨六一节目汇演现场,一场充满文化温度的捐赠仪式成为亮点。汉韵礼乐馆馆长董小宁向该校捐赠 610 套汉服,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让千年汉韵与现代教育碰撞出璀璨火花。

汉服为媒:捐赠背后的文化传承初心
捐赠仪式上,董小宁馆长深情表示:“汉服不仅是民族服饰,更是中华文明的符号与载体。我们希望通过‘以服彰礼’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身着汉服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唤醒文化基因中的礼乐记忆。”

据了解,此次捐赠的汉服涵盖不同尺码,可满足全校学生需求。王灿峰校长代表学校接受捐赠,并向董馆长授予捐赠证书,现场师生以热烈掌声向这份文化厚礼致敬。


礼育结合:从 “衣冠之美” 到 “礼仪之教”
作为汉文化推广的深耕者,汉韵礼乐馆不仅送来物质支持,更带来系统化的文化传承方案。董馆长透露,后续将与学校合作开展 “校园汉礼四仪” 活动,包括入学开笔礼、十岁成长礼、毕业感恩礼及传统节庆礼,并派专业礼乐师入校指导。“我们在其他学校开展的‘每周一礼’活动已初见成效,孩子们穿上汉服行揖礼时,对‘不学礼,无以立’的理解变得具体而生动。” 她举例说道。这种 “汉服 + 礼仪 + 经典” 的立体化教育模式,让传统文化从书本走向生活,在实践中滋养心灵。

文化共鸣:构建校园传承新生态
丰李中心小学近年来深耕经典诵读特色教育,将《弟子规》《论语》等典籍纳入校本课程,形成 “每日诵读 + 路队背诗” 的常态化学习机制。此次汉服捐赠与该校 “经典铸魂” 的育人理念高度契合。王校长在致辞中表示:“610 套汉服不仅是服饰,更是文化传承的纽带。未来我们将推动‘经典诵读 + 汉服礼仪’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厚重与温度。”

活动现场,学生们身着新汉服表演的经典诵读节目成为焦点。当《论语》诵读声与汉服广袖交相辉映,千年文脉在校园里缓缓流淌。正如现场文化专家所言:“丰李中心小学的实践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鲜活样本,期待更多社会力量加入,让经典诵读成为立德树人的亮丽名片。”

社会回响:唤醒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密码
此次捐赠引发与会嘉宾的强烈共鸣。洛阳市作协副主席曲焕平感慨:“汉服与经典的相遇,是中华经典文化与华夏衣冠文化的双向奔赴,寄寓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追求和审美理想,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些经典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典范,是启迪智慧、丰富情感的精神源泉。通过诵读中华经典,我们能够积累知识、涵养品性、滋润心灵、增加智慧。”《小百花》杂志执行主编马立等嘉宾也纷纷表示,将持续关注此类文化育人实践,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更多社会资源。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从历史长河到现代校园,汉服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正以崭新姿态走进青少年的成长历程。汉韵礼乐馆的此次捐赠,不仅是 610 套汉服的传递,更是一次对文化根脉的守护与唤醒。随着 “汉服 + 经典” 等创新模式的深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在新时代教育沃土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