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种花生
文/张丽红
今年前半年,干旱如同无情的巨兽,肆虐着大地。自正月起,始终不见一场酣畅淋漓的透雨。那田野里的麦子,在烈日的炙烤下,无奈地走向干熟,人们的目光中满是焦灼,渴望老天爷能早日降下甘霖。
正是“久旱逢甘霖”,仿佛上天听到了人们心底的呼唤,前两天,一场大雨倾盆而至,那如注的喜雨,瞬间驱走了横行多日的旱魔。这场雨,让全家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尤其是老公公,更是兴奋不已。
正在下大雨那天下午,他便迫不及待地给爱人打来电话,声音里透着掩饰不住的喜悦:“可算盼来这场及时雨了,这下咱家能种花生啦,太好了,你们明天都回来!种花生。”我们欣然应允。在闷热的县城憋了许久,那颗回归田园劳作、享受大自然的心早已蠢蠢欲动。
恰逢周六,我与老公、大小姑三人,迎着初升的朝阳,从县城出发,驱车驶向埝掌老家。一路上,心情格外舒畅,仿佛即将奔赴一场与大自然的美妙约会。
到家婆婆和公公早已将早饭精心准备好。餐桌上,蒸的笋叶菜散发着清新的香气,大白馍白白胖胖,凉拌笋丝色泽诱人,西红柿炒鸡蛋黄红相间,新蒜捣成的蒜泥香气扑鼻,柴火锅熬制的花生豇豆大米粥更是弥漫着浓浓的家的味道,这地道的农家饭,瞬间弥漫起心底的温暖。
吃过饭,我和小姑子迅速收拾好碗筷。一家人相随着,提着篮子,扛着农具,说说笑笑,奔赴田间。
一到地里,眼前的景象让人眼前一亮。平展展、湿漉漉的土地,一行行整整齐齐,又松又软,仿佛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等待着我们去绘制美好的画卷。公公早在十来天前就不辞辛劳地将土地翻得松软,并起好了一条条埝,万事俱备,只等这场及时雨。公公告诉我们,他和婆婆、炬儿三人昨天下午已经种了一半花生。今天趁着清晨的凉爽,再种完另一半,这农活就算大功告成了。看着眼前的土地,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那片繁茂的花生地。
花生种是两个老人提前精心剥好、挑选的。每一粒花生都颗粒饱满,外皮光滑,宛如一颗颗精心雕琢的宝石,无秕粒、无虫蛀,皆是上乘之选。选好的种子,公公还细心地用配好的药水浸泡湿润,如此一来,既能有效提高发芽率,又能预防虫子啃食,为花生的茁壮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站在地头,婆婆手持钢铲,耐心地给我们做着示范:“种的时候,深度保持在三四厘米,用铲子铲出小窝,一窝放两粒种子,间隔半尺一窝,一人负责一行,咱们开始种。”我们5个人,如同接受了神圣使命的战士,严格按照要求,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劳作之中。每人负责4行,一共种了20行。婆婆笑着说,今天早上连同昨天下午种的,一共用了5斤6两花生种子。其中自家留存的种子有3斤6两,后来不够,又让炬儿到街上种子店里买了2斤,13元一斤,虽说价格不菲,但为了抢种,也只能如此,毕竟农时不等人。
种完花生后,我们又在旁边种了6行豇豆,大概用了2斤种子。这些豇豆种子,也是从自家的豇豆中精挑细选而来。
公公满是期待地说,两周后花生苗就能破土而出。想象着那时,绿油油的花生苗和豇豆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那将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田园画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回首去年,我们家的花生、豇豆、芝麻等作物都迎来了大丰收,那沉甸甸的果实,是全家人辛勤劳作的最好见证。公婆年事渐高,身体也大不如前。这片承载着丰收希望的土地,以后便需要我和老公接过接力棒,用心经营传承。好在老人多年的言传身教,全家人都对老家和土地怀着深深的眷恋,也愿意跟着两位老人认真学习实践。我坚信,只要我们全家人齐心协力,今年的花生和豇豆必定会再次迎来丰收。那时,所有挥洒的汗水,都将化为甜蜜的果实和丰收的喜悦。我们也定会将他们精心侍弄的这块土地,继续用心经营传承下去,让它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2024年5月25日于夏县
